邹磊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作为能源电力央企,中國大唐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按照“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部署,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一流标准不放松、坚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不停步,以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的新定位、新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中国大唐绿色转型发展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把能源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牢固确立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也是保障民生的大局谋略与务实举措。中国大唐担负首都55%的供电和三北地区8亿平方米供热任务。面对去冬今春能源保供的严峻复杂形势和发电成本严重倒挂的生产经营压力,中国大唐始终把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作为首要责任,统筹抓好重要时期保供电、保供热政治任务,克服困难确保燃煤储存量,机组开备率由70%提升到97%以上,为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能源安全保供、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后,我们将继续扛好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发挥能源电力央企保供“压舱石”作用,助推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立足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中国大唐以实际行动落实“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求,加快煤电存量机组升级改造,超低排放煤电占比98.8%,居行业领先水平;科学有序发展先进煤电,建成了一批清洁高效煤电示范性项目,其中东营电厂采用世界首台单轴“六缸六排汽”,设计供电煤耗257.8克标准煤/千瓦时,比全国平均低45克/千瓦时,名列全国清洁高效煤电前茅;率先开展国内劣质褐煤清洁高效示范利用煤化工项目,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分级梯次利用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积极淘汰落后煤电,大力实施煤电“三改联动”,重点发展“多能互补”、重要负荷中心支撑保障和应急调峰煤电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大力发展风电,着力构建多元清洁发电体系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大唐开发的长大涂渔光互补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大型海岸滩涂光伏工程,塞罕坝风电成为首个世界单体最大风电场,托克托“风光火储”耦合发展示范工程成为国内首个以清洁高效先进煤电为支撑的多能互补项目,每年可新增50亿千瓦时绿电进入北京,减少碳排放400万吨。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集中与分散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本地与外送开发并举、单一绿电场景与融合发展场景并举、绿地开发与合作并购并举,将把新能源作为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助推国家能源资源“时空转移”和优化配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能源电力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中国大唐全面贯彻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了23名院士和专家组成的科技咨询委员会,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决策支撑体系;发起成立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新型电力系统等多个技术创新联盟;与怀柔国家实验室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稳步推进扎拉500兆瓦中国首台(套)超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项目,加快实施中卫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国家“揭榜挂帅”项目,积极推进郓城630℃超超临界清洁高效煤电国家电力示范项目。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在能源强国进程中展现央企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大唐积极开展能源国际合作,投资建设了柬埔寨斯登沃代水电和电网项目,打破了柬埔寨长期缺电以及省级区域电力孤岛运行局面,显著推动其经济发展;与美国GE签署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合作建立燃气数据监测诊断、培训和检修“三大中心”,打造了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电力智能服务基地;作为CDM全球咨询商,集团与壳牌、瑞典能源署、法国电力等众多国际碳买家展开合作。
在确保项目合理投资收益的同时,中国大唐注重向驻地国提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大唐路径。特别是在印尼金光项目中,发起了“珊瑚礁修复长期生态保护计划”,建立基金引导当地民众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维护海洋生态健康,引起热烈反响。
未来,我们将坚定奉行“海纳百川,投创未来”理念,巩固和拓展在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同时积极探索与欧美发达国家更广泛的合作。
编辑/车玉龙 统筹/高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