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打造支农惠农富农新场景、畅通城乡流通大网络、连通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各大流量平台热搜榜,还是资本市场概念股,供销社无不狂掀波澜。不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光,也给50、60、70后来了一波强力的“回忆杀”。
曾经,小到柴米油盐,大到种子化肥、农机具等一应俱全,供销社包揽了农村几亿人的全部买与卖,绝对是国家级的“连锁超市”。
如今,看似沉寂已久,其实它一直都在,只是其触手已不只在农村,也不再局限于“供”与“销”,而是在着力打通城乡间的人才、服务、金融等要素的流动渠道,不断的发展壮大中。
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20年,全国供销社全系统基层社数量从21602个增加至37652个,增加了16050个,全系统共有职工326万人。2021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6.2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8.9%。这一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08万亿元,供销系统的贡献值占到了14.2%。
供销社“旧貌换新颜”,不仅是自身不断深化改革,提升“造血”能力的结果,更主要的是来自于顶层设计上的战略支持。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要“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这是供销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此后数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高度关注供销社的改革发展。2021年,提出供销社要聚焦乡村振兴,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2022年,明确支持供销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也正是在2022年10月,一则“湖北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至1373个,基本覆盖全省乡镇”的报道,让“供销社卷土重来”成了坊间热门话题。
除湖北外,2022年宁夏乡镇级供销合作社覆盖率达到了92.7%;重庆在2022年上半年也投入了财政资金2.6亿元,重建基层社达805个……于是,很多人开始惊呼:“供销社又回归了!”。
对此,专家指出,所谓“供销社回归”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它一直都在,更从未离开过。只不过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它正在经历着调整、收缩、再发展、再壮大的过程而已。
对于新时代供销社的角色定位,专家进一步指出,它当然不再是当年的一个个小商店、物资供应点。通过“实体店+网上服务”的立体模式,如今的供销社已从农资、土地、金融、营销等多角度全面介入了鄉村振兴。其真正“归来”后,一是有助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二是能够助力畅通流通,打通城乡流通的“最后一公里”;三是能够稳定物价,保障重要生活物资供应;四是有助于增加就业。
与时代共振、裂变、前行的供销社,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