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墨韵传神”的理解

2023-06-03 14:31:16武月婷
收藏与投资 2023年5期
关键词:人品笔墨技法

在书画收藏领域中,需要收藏家有独到的眼光并与画家有着同样的审美高度,对其作品或艺术家有着超前的审美预判。正如山水宗师黄宾虹和后印象派梵·高,正因他们这类小众审美有着非常态化的潮流思想,所以其品作在生前不被接纳是预料之中。笔墨亦为表,欲知其表应知其理,而理便是反映人格的渠道。本文根据古今中外艺术审美的规律,从而去寻找与理解书画里笔墨韵味之间蕴含的可贵的文人精神,根据现代津门画家分析以孙其峰为首的“孙氏”技法,浅谈笔墨间生出的内在神韵。

一、东方艺术与思想的融合——墨生神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东方文化中,传统道家观念认为,一个物质可以生发出万物,以艺术领域的形式会生发出多个画种、绘画风格、技法准则以及审美准则,单说一个作为东方艺术大潮中的源头——书画中的笔墨形式,就可以生发出众多技法,其实书画中最让人痴迷之处,便是笔墨韵味背后的情感价值,即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

东方艺术的形成与所处的文化环境与社会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绘制时以宣纸、绢本和毛笔为工具,所以形成了书画独有的美感,而书画中笔墨最根本的用处是以线为基础去表达其画面。这些笔墨组合所形成的程式化是画者毕生学习的内容,而外形美当中又隐藏了許多情感。笔墨并不是像西方思想中“有意味的形式”那般直接,从西方艺术的发展视角看来,其中大多外在“形式”是用来表达其内涵文化,它有一些原本的含义存在于该形式之中,与文字或有含义的符号类似。但在笔墨语言只是作为一种“表象形式”来辅佐其画面内容的表达,最终会以依附于作者情感的形式显现出来。若单拎出笔墨语言进行品鉴或解读,空有其表却无其理,那便毫无欣赏之意。所以二者间是层层递进且互不影响其表现力的关系。因此,在面向艺术对象时会进行一种抽象表达,此审美心理是画者通过前人的笔墨程式化和视觉经验去搭建而成的。还会将笔墨作为他们预想主观情感的媒介,进而形成一种将主观心理与客观现实相结合的审美和谐产物。

西方早期绘画更多的是绘画者用科学道理解释后,并对其形象进行再现的写实,犹如镜像反射般留下其影像,后期绘画则是打破前人的规则,进行了全盘否定式(只表达画家内心想法却脱离其外形上的相似)的抽象创作。中国笔墨中的审美改变是走中庸之道,非纯客观地去照搬现实,也非彻底追求于自我主观上的表达,更多的是以一种柔和的方式,将画面形象与其情感有机统一,所以笔墨背后既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前提,也是搭建在人格修养上的艺术流露。

郎绍君①也曾对笔墨进行了源头上的分析,“笔墨二字向来没有‘科学解释,这源于中国学术的综合性和艺术概念的模糊性。”意会才能感知画家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感受。古代文人时常提起的“风骨”便是通过这样的笔墨形式表现的,传统笔墨画可以呈现刚柔、雅俗、苍劲、巧拙等效果。对雅俗的界定关键在于画者用笔墨所创作的格调和赋予的文化精神,所以古人常常会将画品和人品相提并论,这也是与西方艺术不同的一种独有审美,是东方哲学映射下的一种艺术形式。

跟随黄宾虹的足迹来到杭州,人们可以了解所有艺术创作皆受周围环境和思想的影响。观其晚年真迹,可以发现作品中包含的情绪由晦涩难懂变为豁然开朗,其画用水晕染开积墨的笔迹,是西湖边被雨水淋湿的山峦的真实面貌。黄宾虹炉火纯青的墨法,与他在歙县开墨坊的经历有关,包括用重墨和积墨增加其山石的厚重感,后用清水降其宿墨燥气。这样做还可使山体间的气韵协调,融合一致,这种酷似“屋漏痕”的墨迹把传统笔墨技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启发李可染等学子对笔墨形式的创新。

潘公凯②曾说过:“读者和听者都必须是高水平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表征系统才是有效的。”文人墨客时常用笔墨形式去表达其对美的解读,这种对美的表达是创作者受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或环境影响产生的。或许话不可直接说出,却可用隐喻的形式将心中的“逸气”或是“风骨”表现出来。“八大山人”和倪瓒这些文人雅士,便是借具体的笔墨形象表达其内心的逸气之风。无论是古代士大夫还是现代文人,变的是笔墨程式和其组合的形式,不变的是表现其心性和趣味的过程。笔墨的深奥之处在于在不断翻新的笔墨语言形式下,彰显所创造的逻辑和人品,而笔墨语言背后是画者人格品质的精神词牌。

孙岩③,字子石,号观岳山人。就笔墨传承而言,他既继承了黄宾虹用墨的稳重,又增进了自己对笔墨的理解。对待教育,他不光传授专业的笔墨技法,在生活中也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了“自树树人”的育师和育人境界。生活细节彰显了他为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令学生真切感受到“人品至上,人尽其才”和“人品即画品”。无论专业技法还是为人品质,孙岩都令笔者敬佩不已,是笔者学艺与从师道路上的精神标杆及领路人,他也时刻鞭策着笔者在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影响。

因为眼界与格局决定一个人品味的高低及思想的上限,所以在欣赏学习时,定要选取此领域中最为顶尖的字画研究。“唯俗难医”是他对追求艺术的严格,一边鞭策着学者勿将眼界世俗化的同时,一边也在督促其时刻将实践练习作为自己追求学艺眼光高度的驱动力,将技法逐渐提升至眼界的高度。除此之外,孙岩在练习字画中时常叮嘱道:“作画时要多用憨笔去表达,做人亦是如此”“切勿投机取巧,要脚踏实地去苦练技法。”

他所强调的“憨”不止于技法上对用笔墨的要求,更是追求于画外之意所产生的画品及人品的凸显。“挑肥拣瘦”则是他针对临摹与学习书法的一种选取标准,而这些绘画理念与品质均受其祖父家学——孙其峰④的影响颇深,即师于古法,最后要跳脱出古人的外形,也应挑其“肥”(优)处所学,舍弃古人一些“瘦”(糟粕)的缺点,去完成学艺。孙其峰的一些字画作品不光是单纯取之于古,而在注重意的表达,不是一味去模仿其古人的外在风格,更是取众家之所长,集于自身后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无论是授艺还是对事物的见解,孙岩会将做人的品质放在首位,并着重強调。为人正直善良是他的写照也是他对学生的人品期许。看淡名利、与世不争是文人墨客从古至今中所一直追求的品质,因多数人无法做到像程朱理学所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那般对待事物豁达通透。

二、现代津门画家之笔下神采

《秋山访友》(图一)营造出一种犹如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般意境,整幅作品多以润笔重墨与稳重扎实的线条来表现其笔意、墨趣,吸取了黄宾虹的积墨等技法,画面以经典的三段式构图,近景的树丛表现了疏密和争让关系,所有树梢的走向均围绕着点景人物,引导观者将目光从全景转移到左下角站台处,把视线引至与画中人相同的再观其画面。中景的几处房屋与船只,为画面增添了些许人烟,其岸虽小但起到了关键的承接作用,远景用淡墨渲染出群山的空旷幽静之感。山水有着厚重沉稳风格的同时,在墨趣丹青中也呈现了一种幽静淡雅的风韵,同时画者也表达了脱离尘世的豁达以及追求自由的一种心态。这也是他预想中通过笔墨媒介表达的情感,它虽藏匿于山水间但又以一种隐秘之意悄然涌现。

身为津门书画界的泰斗之祖——孙其峰,由于他的花鸟画及教育事业有着耀眼的成就,众人对他的关注点被局限于此,导致其书法及山水画作很少被关注。由于其早年在北平艺专学习的经历,他的思想与技法受到黄宾虹、徐悲鸿等人的影响,为天津的现代美术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也是众多知名画家的领路者,何家英、霍春阳、孙伯翔等人皆在技法创作中受其影响并获得启发。

图二为孙其峰2002年的作品《塞下曲》,可以看出其传统技法功底扎实,于花甲之年便尝试在传统基础上加以自己特色去进行创新变革。观其整幅字无论是用笔、用墨都流露了一种酣畅淋漓的畅快感,整体章法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他一改传统理念中汉隶的经典外形和“蚕头燕尾”的风貌,加入了自己对隶书独到见解,字结中饱含枯、润、浓、淡墨色的变化,整幅作品最引人注意的是字结中大面积的枯墨与大开合的笔势,作品中“军”“声”等字的末尾笔画被故意拉长,这种刻意为之的举动不仅改变了字的整体空间结构,还巧妙制造并处理好其疏密和开合之间的矛盾关系,也将笔势的力道与字结的比重都调整至一个平衡点。

在一些含有点画的笔痕上用重笔润墨以及饱满的墨气去表现,在丰富了争让关系的同时,又在墨迹中保留其隶篆体“憨实”的厚重感,也与其中渴笔枯墨的字结形成了明显的对立关系,不仅使整篇章法和谐统一,更在细节处增添了些许“孙氏”独有的墨韵之感。他又将汉简与汉隶的神采相融,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貌,这便是传统艺术创新之变的根本。虽改变其汉隶之扁平外形,却不失隶字原本憨厚质朴的神采以及古拙笔韵。情感在其果断的用笔中被充分表达出来,进而凸显孙老先生笔意的质朴、苍劲及老辣之风,从而彰显其为人勤奋、温和且谦逊等品质。

虽然“人品即画品”这一观点备受争议,但在笔者眼里画品是把艺术作为手段将其思想与情感,通过艺术的具体形态展现于世人眼前。人品则是对待事物的态度与处事方式的展现,其实画品也是画家自身品格与审美表达的一部分,而为人正直且谦逊的画家所绘制出的艺术品,必然不会缺失这些优良的品质。

虽遗憾世间再无其峰老人,但其艺术造诣以及学术贡献都已载入史册。笔者相信无论是他对艺术执着的求学精神,还是师法育人之道的人品,都会被无数后辈继承与学习,并流传千古。

至此沉痛悼念一代书画大家——孙其峰先生千古。

作者简介

武月婷,女,山西太原人,助教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学中国画山水。

注释

①郎绍君,艺术评论家、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孙其峰的学生。

②潘公凯,艺术评论家、教育家、画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③孙岩,山东人(生于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主任、副教授、硕士导师,祖父为孙其峰。

④孙其峰(1920—2023年),画家、教育家,天津美院终身教授,天津当代美术教育(高等美术教育和社会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

猜你喜欢
人品笔墨技法
笔墨童年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16
诗品出于人品
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 09:06:12
吃饭见人品
海峡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 02:39:08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笔墨厨神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0:53
笔墨厨神
测你的人品还剩多少?
分手最见人品
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