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护航玉米种业研发

2023-06-02 11:05:51陈文华
中国农村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农高区长春种业

文丨本刊记者 陈文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玉米作为我国生产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国内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产量接近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0%。但我国并非玉米原产国,如何通过培育更优更强的玉米种质进一步提高我国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长春国家农高区”)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素有“中国玉米之乡”美誉的公主岭市。长期以来,长春国家农高区聚焦玉米全产业链发展,在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玉米种业研发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基础支撑。

搭建平台 为玉米种业研发奠定基础

设施建设是开展玉米种业研究的基础保障,为全面提升种子生产和良种供应保障能力,长春国家农高区将加强种业研发的基地建设作为推动现代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北方玉米种业“硅谷”的基础工程,为长春国家农高区种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海成表示,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是开展玉米种业研发的重要设施保障。该园区规划建设面积33.86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5.35 万亩,规划总投资31.54 亿元。长春国家农高区计划通过3~5年的建设,实现在该园区内聚集百家种子企业、形成万亩种子繁育基地、打造百亿级种业航母的“三百”目标。同时,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发展核心区还将建设国际种业研发中心、打造种子加工产业集聚区,开发一条种业文化商贸街,依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建高质量“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以及90 万亩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和10 万亩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最终形成“一核一街多院校两基地”的空间布局。

在总投资4.7 亿元的国际种业研发中心项目建设现场,一座占地面积7 万平方米的建筑拔地而起,施工现场工程运输车、建筑施工车进进出出有条不紊,几十名工人正冒着酷暑抢抓工期。作为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的标志性建筑,国际种业研发中心2022 年10 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 年12 月竣工,届时它将承担起企业研发中心、 企业孵化中心、农技推广培训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智能管理中心和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的重任,为入驻园区的种子研发团队提供科研平台,为企业提供种子展示交易服务、会议服务、金融服务以及管理服务。国际种业研发中心建成后,将有效促进吉林省种业产业发展,增加上百个工作岗位,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良好契机。

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也是长春国家农高区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玉米种业科研平台建设方面,长春国家农高区积极对接荣廷昭院士团队,合作建设院士工作中心,围绕玉米种质创新、杂种优势利用、重要育种目标性状遗传基础开展相关研究。积极引进中化先正达、隆平高科等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种业研发企业,中化先正达将在长春国家农高区成立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春玉米中心、中国长春春玉米研发中心、吉林长春MAP 服务旗舰中心,打造种业研发基地和试验示范基地。这些玉米种业研发主体的入驻和建设,为长春国家农高区打造高水平玉米种业科研平台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为解决入驻园区的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长春国家农高区还启动实施了“农高人才战略引进工程”,出台了“农高区人才集聚政策”“乡村振兴人才政策”“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政策”等,建立健全“人才之家”“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金玉米人才码”等服务平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

“无论是基础设施平台的搭建还是科研平台的打造,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玉米种业研发及全产业链发展奠定基础,为长春国家农高区的建设完善保驾护航。”王海成说。

招才引智 破解玉米种业“卡脖子”难题

种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优质的玉米种质是发展玉米产业的核心。当前,我国玉米育种研究位居世界前列。从前沿基础研究方面来看,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先后克隆解析了一批玉米产量、株型、抗病等多个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发表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处于全球第一方阵。从现代育种技术研发方面来看,我国在单倍体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全基因组选择辅助育种等领域某些关键技术上均有所突破,提升了我国玉米育种的技术水平。

近年来,依托育种技术科技创新,我国玉米种植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到90%以上,培育了一批高产、稳产、适宜机收的现代化玉米新品种,玉米单产从2001 年的313 公斤/亩,提高到2022 年的429 公斤/亩。但与此同时,我国玉米平均单产水平目前只有美国玉米单产的56.7%,总体上还存在不少差距,在不同领域呈现出领跑、并跑和跟跑共存的态势。核心原创种质缺乏、种质资源及相关基础研究仍然薄弱,关键育种技术的研发应用不足、制约品种选育效率,新一代突破性品种缺乏且不能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等问题,仍是我国玉米种业创新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而这些,也是长春国家农高区要着力破解的“卡脖子”问题。

王海成说:“为突破我国玉米种业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长春国家农高区除了引进中化先正达、隆平高科等知名种业研发企业外,还积极对接具有70 多年玉米研究历史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该所对长春国家农高区玉米种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基于单倍体DH0世代的轮回选择,建立了“高自然加倍材料快捷创制方法”,创制出“高自然加倍能力、优异散粉质量”兼备的瑞德核心种质,自然加倍率高达80%以上。目前,该成果已作为骨干核心种质应用于商业育种。同时,该所稳步推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研究,继续开展参考群体产量等性状表型鉴定,基于遴选出的高配合力自交系应用单倍体技术创制730 份DH 系。加强与大北农公司、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引进或利用其优良的抗虫耐除草剂转化体,开展玉米生物育种,转育出“吉V203”“吉A8401”等稳定的纯合自交系,选育出“吉单56D”“吉ST015D”等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品种参加国家转基因试验。

2021-2022 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通过国家、省级审定新品种28 个。其中,耐密、宜籽粒机收玉米新品种“吉单436”通过国家良种攻关机收品种审定,荣获“2022 年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产品”;鲜食玉米“吉农糯77”,是东北地区第一个通过审定的甜糯玉米品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所长黄威说:“玉米研究所将依托主要粮食作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生物育种研发中心等平台,组建生物育种联盟等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构建高版本的玉米育种4.0体系,从而加快玉米核心种源创制,开展高产稳产、适合密植与机收、 适应当地气候以及专用型玉米新品种的研发,为长春国家农高区玉米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破解玉米种业‘卡脖子’难题,振兴民族种业。”

成果转化 助推玉米新品种走向市场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并服务于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为将实验室里的成果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长春国家农高区引进了“育、 繁、 推” 一体化的亿元级种子公司——鸿翔种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多年来始终专注于玉米种业发展的相关项目,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126 个。2021 年,在全国杂交玉米商品种子销售额统计中,该公司位列第四。

2021 年,长春国家农高区整合吉林省原种繁殖场优势资源,采用“政府规划+鸿翔投资”的模式,双方共建鸿翔种业高新技术园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 亿元,占地面积23 万平方米,由种子加工厂、生物育种中心和教学研究基地三大板块构成。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形成了预加工线、果穗烘干线、钢板仓、种子精选加工线、鲜穗仓库、辅料库、原料库、成品库等一整套完备的玉米种子制备设施,日加工玉米种子达20 万斤,2022 年共加工玉米种子600 万斤,为将玉米新品种迅速推向市场提供了强大助力。

“鸿翔种业高新技术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生物科技育种、高标准制种、高质量种子加工与销售、三产融合的国际一流种业科创园区。”鸿翔种子加工有限公司厂长代俊岭介绍,依托园区,鸿翔种业有限公司将积极开展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玉米种子的全链条创新发展,培育一批综合抗性好、适宜区域广的高产优良品种;实现种子销量翻一番、国内玉米种业站排头,助推吉林省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吉林省“千亿斤粮食工程”总目标的实现。

2020 年,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遴选公主岭市作为重点打造科技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示范样板。长春国家农高区抓住机遇,积极设立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公主岭成果转化推广中心,成立了以首席科学家李新海研究员为组长的“一县一业”工作专班。“工作专班的成员包括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全国22 位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和团队,以及玉米体系全国5 位岗位科学家和团队。”王海成介绍。

为将玉米新品种更好地推广出去,2022 年,长春国家农高区共展示了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各岗位专家培养的131 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在丰产、绿色品种展示熟化区,机收型品种展示了33 个,如“中单111”“吉单81”“辽311”; 丰产型品种展示了22个,如“京科999”“龙单100”“中玉303”。在丰产、绿色品种展示创新区,丰产型品种展示了42 个,如“浚单1433”“漯玉833”“吉农玉2300”;专特用品种展示了34 个,如“高油598”“晋超甜1 号”“申科糯191”。

2022 年,长春国家农高区成功举办了国际玉米产业高峰论坛以及人才发布会,大会邀请到5 位院士做主旨演讲、9 位行业顶级专家作专题报告。这对于扩大长春国家农高区玉米种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玉米产业相关人才,助力玉米新品种的产业化、市场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现代种业产业园中的玉米种业结算中心、 电子商务中心和种业交易区相继落成。交通银行、吉林银行计划入驻现代种业产业园,这将为包括玉米种业成果转化推广在内的玉米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强劲的金融动能。

搭建科研平台、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成果转化,一项项保障玉米种业稳步前行的措施正在黑土地上落地生根。“长春国家农高区将继续围绕玉米产业链持续发力,扎实做好强基础、建载体、促创新、引项目等工作,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打赢玉米种业翻身仗的同时,加大玉米产业研究力度,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王海成说。

猜你喜欢
农高区长春种业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0
初夏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05-22 01:32:36
楼阳生:敢于拼搏 勇于开拓 打造一流国家农高区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31 09:00:24
南京国家农高区9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印语长春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11期)2016-07-20 10:58:25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4期)2016-06-19 18:32:58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5期)2016-03-20 10:57:16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9期)2016-01-03 01: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