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豪(广州)
画家叶志豪
叶志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漆画委员会委员、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现任教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个人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元素的传承和跨界创新。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及参加国际交流,多件作品入选省级和国家级展览获奖并被机构或个人收藏。
漆树破皮时流出的神秘汁液,称大漆或土漆、国漆。干燥成膜后,既坚固又美观。中国人最早认识了漆并使用了漆。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掘出了朱漆木碗实物,这是距今7000年新石器时代的漆器,从而揭开了漆艺的历史。战国时的漆瑟彩绘着神怪龙蛇和狩猎舞乐场面,是现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漆画之一。后历经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以至近代,漆艺在中国的土地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髹饰录》所载,漆艺的发展到了“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境地。
在1984 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中,漆画正式列为独立画种走进中国画坛。当这种过去依附于漆器的“纹”从漆器中独立出来发展成一门绘画类型时,如何传承传统漆艺中独特的材料、工艺个性语言和创新的现代创作观念来进行漆画创作,一直是我个人多年来坚持不懈探索和努力追求的方向。漆画作品《海获》《春声润物》《花开向日》《南国红韵》《无尘》《碧影荷香》《春分》等都属于比较早期的创作,《淡月清风》则是比较新的一件。
《海获》创作于2005年,作品以海边渔民刚捕获上岸以大海草捆绑的两只生猛的大青蟹为创作素材,创作地点在广东省阳江市阳江国营漆器厂旧址已停产的厂房,由已故原漆器厂陈奇积老师傅(阳江漆器髹饰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历时近2个多月完成。阳江曾是广东漆器的发源地,也是我学习漆艺的第一故乡,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这件作品创作过程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海边采风收集素材,灵感呈现,组织构图,定稿。第二阶段:制作底板,漆胚板,以上等夹板板材为基料,瓦灰打底,上漆裱布,刮漆灰,磨平再髹涂底漆,打磨,每次髹涂后必须干燥打磨才能进行下次髹涂,如此反复前后十余遍,漆板才算完成。这样的工艺步骤制作完成的漆画底板,漆面平整、紧固、防水防蛀,可保持长久不变形,为漆画的永久性收藏和保存打下较好的基础。第三阶段:进入画面绘制,是以漆、铝粉、银箔、矿物质颜料等为主要材料,经堆高、描绘、罩染、研磨,再描绘、再罩染、再研磨及局部刻画等反复工序过程,最后手工抛光完成。此时画面当中的大青蟹和捆绑海草呈现出色彩层次感丰富的效果,肌理变化灵动,凸显了漆画材质的色彩既华丽又幽邃的质感与气质。
关于漆画创作的探索,我认为要把握好“漆性”“匠心”“艺品”“情怀”等几个关键词,可从创作、设计、跨界及跨学科的角度进行融合提高,最终形成以传统为根基、以艺术性为引领、以创新性为驱动的漆艺文化共同体。
碧影荷香 漆画 1800mmx900mm 叶志豪
春声润物 漆画 1500mmx1200mm 叶志豪
海获 漆画 1200mmx800mm 叶志豪
花开向日 漆画 1200mmx1200mm 叶志豪
无尘 漆画 1200mmx800mm 叶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