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星墩?鄱阳湖

2023-05-31 08:40:38刘上洋
星火·中短篇小说 2023年2期
关键词:鄱阳湖洪水草地

刘上洋

我朝着落星墩走去。

扑面而来的情景,我以为是幻觉。落星墩不是鄱阳湖中间的一个小石岛么,怎么变成了一片大草原?

但这又是真真实实的存在。

放眼望去,草地平阔远大,莽莽苍苍,从庐山脚下一直伸向鄱阳湖的深处。无风时,如毯,如毡;风来时,如波,如浪。也许是季节关系,有些青草已经枯黄倒伏,使无边的绿色浸透着一种苍凉。

十月中旬的天气,因久旱无雨,显得分外干燥。脚下是一条被无数脚印在草地上踩踏出来的新路。路上人来人往,绵延不断。两旁摆满了各色各样的小摊。有卖鱼干的,有卖板栗的,有卖饮料的,有卖小食品的,有卖儿童玩具的,摊主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还有不时传来的顾客讨价还价声。沿途隔段距离,就有一处用充气塑料搭起来的儿童乐园,不少儿童在那里上下跳跃,内外穿梭,尽情享受着他们这个年龄的快乐。

草地的远处,一辆辆小车任意地奔驰,扬起一阵阵滚滚的沙尘,碾压出一道道杂乱的辙印。有些人在草地上搭起了帐篷,在那里野炊娱乐。有些人在草地上支起了遮阳伞,在那里招揽游客。三轮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随意地摆放着,到处都是乱糟糟的。

落星墩上就更是人满为患。人们争先恐后爬上岩墩,用手机拍照和摄像。不知是哪来的一个旅游团队,几十个人站成几排,前面的人拉着一条红色横幅,以落星墩为背景,在拍照留念。还有人竟然弄来了几匹马,租给游人,让他们骑着从落星墩前飞驰而过。最惹人眼球的,是几个漂亮的女青年把落星墩作为网红打卡地,兜售着她们的生意。

落星墩及其四围宽阔的湖床,成了一个十足的旅游地。

我站在草地上,心里感到非常难受,甚至有些疼痛。不知鄱阳湖的其他地方,也是否都像落星墩这样?

我来到了落星墩对面的鄱阳湖老爷庙水域,那里平时水深流急,波涌浪卷,被人们称为鄱阳湖的“百慕大三角”。可如今,这里沙滩裸露,湖面狭小,萎瘦成了一条河流,没有了那种叫人望而生畏的凶险莫测。湖底露出了一座明代修建的石桥,长2930米,宽1.2米,松木桥墩,长条花岗石桥面。因其有983个桥孔,因而被叫做“千眼桥”。石桥两边的湖床全部龟裂,密密麻麻的裂缝铺开了一张巨网,上面全是干枯的贝壳。湖岸则成为了沙山,人踏上去,深陷沙里,滑上滑下,滑来滑去,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吹起的沙子打到脸上,有些生痛。没想到这里也成了人们旅游的地方,不少人在古石桥上欢蹦乱跳,拍照留念。他们只知开心好玩,全然不知干涸的湖水在痛苦呻吟。

离开老爷庙,我的脚步又踏进了鄱阳湖沿岸的万户镇和周溪乡。因为湖水急剧退缩,这里的鱼儿来不及随着湖水进到深水区,导致大量的鱼儿在湖滩上搁浅,也有不少的鱼儿滞留在开裂湖床缝隙的残水里。这时,许多村民趁机赶来,蜂拥而上,一个劲地捡鱼,有的拿着蛇壳袋,有的提着大箩筐,一边捡一边往里装。尽管鱼儿狂甩尾巴把他们溅成了大泥人,但人人都毫不在乎,狂捡不停,据说一天捡鱼可达五六万斤。殊不知,他们捡的不是鱼,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这些生命随即就会化作餐桌上的佳肴,化作市场上的俏货。从2020年开始的鄱阳湖区禁渔,貌似功亏一篑。

接下来,我又到了鄱阳湖南矶山湿地保护区,干旱使这里成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要不是岸边牌子的提醒,还以为是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深处。几年疫情下来,出不了远门的市民把这里当成了新的游乐胜地。草地上,停满了一排排小车,挤满了旅游观光的人群,搭满了五颜六色的帐篷,飘荡着烧烤鱼味的炊烟。随处可见人们丢弃的塑料垃圾,脚印和车印踩碾出的光秃秃的平地,像长在绿色草地上的癣疤,难看极了。

我还在网上和报纸上看到,在鄱阳湖的核心区段,不少摄影爱好者架着“长枪短炮”,有的甚至操弄无人机在湖中盘旋,进行所谓的“艺术摄影”,干枯的沙滩、大片的草地,随湖水退缩而分叉的江河,统统在他们的镜头中成了一首首美丽的抒情诗,灾难被美化,干旱成美景,甚至成了人间仙境。

整个鄱阳湖区,变成了一个个落星墩,变成了一个个巨大的游乐场。

我的心底也不由变得干旱,裸出了一片沙滩,长出了一片草地。

我曾无数次到过鄱阳湖,记忆中的落星墩不是这样的。

据有关历史记载,落星墩是天上的星星坠落到鄱阳湖上所形成,像一颗星星浮在烟波浩渺的水面。郦道元的《水经注》说:“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宋人蒋之奇在诗中写道:“今日湖中石,当年天上星。”因为落星墩的独特与神奇,所以在它的岸边设立了一个星子县,县城离其水域大约一公里。最初的落星墩,只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宋代初期曾在上面建立寺庙,明代又加建了亭台楼阁。如今的落星墩上,中间是一座寺庙,一边是一座七层宝塔,另一边是一座二层六角的亭子。看上去,显得古色古香,又带有某种神秘意味。

经过落星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次。第一次是到鄱阳湖调研。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一行乘着机动船,在湖上缓缓行驶,犁开的浪花像银线般翻涌。四周水域空漾澄澈,一望无际,天光云影辉映着碧波万顷,飞翔的鹭鸟伴隨着汽笛声声,好一派波澜不惊的万千气象。在星子县城附近的水域上,落星墩这座微型小岛悠闲地浮在波浪滔滔的湖面上。它既像一颗闪烁在水上的星星,又像一顶露在水面的皇冠,在浩瀚水势的衬托下,显得极为精巧美观。壮阔和妩媚在这里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比例,绘出了一幅天然水墨画。

第二次是1998年。从6月中旬起,天像漏了底,雨水下个不停,导致江河水位猛涨,长江和鄱阳湖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我乘船察看鄱阳湖的洪水情况。由于水位突破历史最高纪录,加上风雨肆虐,湖上波涛怒吼,浊浪排空,把沿湖大堤打得千疮百孔,随时都有溃决的危险。当船行至星子县城附近水域时,只见落星墩几乎全部被水淹没,只有几座建筑在滚滚的浪头中瑟瑟发抖。这时,我仿佛听见落星墩在呼喊:快救救我吧,实在是撑不住了!然而我知道,在威力巨大的洪水面前,人类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唯一的办法只能等着洪水自然退去。

不过,发洪水时的鄱阳湖,虽然十分恐怖,让人胆战心惊,但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气势。你看,这时的湖面分外壮阔丰满,波浪分外凶猛澎湃,张扬着一种肆无忌惮的野性,奔卷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狂放,迸发出一种难以想象的能量,激荡起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具有海的博大,海的汹涌,海的阳刚,海的震撼,真可谓不似大海,胜似大海。

这不由让我想起以往的鄱阳湖。由于冬季寒冷少雨,鄱阳湖每年也会出现一段枯水期。落星墩和湖区其他地方的湖滩也会裸露,有些干涸的湖底也会长成草地,但那是一种纯净的裸露,是一种纯净的绿色,没有人们旅行的身影,没有肆意狂奔的车轮,没有到处乱丢的污物。只是到了近些年,旅游观光休闲成为一种时尚,干旱的鄱阳湖才出现了今天的乱象。

这或许是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一种弊病吧?

也许是天公有意考验,2022年的鄱阳湖,早早地就干枯了,而且干枯在夏秋交替之际的丰水期,干枯在落星墩水域本是汪洋一片之时。

由于天气异常,从七月份起,江西久旱不雨,南昌和鄱阳湖等地更是零降水,再加上长期高温天气的炙烤,导致长江和鄱阳湖水位迅速下降。8月6日,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降至11.99米,进入枯水期,比1951年有历史记录以来提早100天。9月6日,星子站水位退至7.99米,鄱阳湖进入极枯水位期。9月23日,这天是秋分,星子站水位退至7.10米,刷新了历史最低水位。到10月26日,更是降到了6.90米,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缩小至只有240平方公里。到10月底,鄱阳湖和江西全省重度干旱112天。

于是,江西发布了历史上首个枯水红色预警。

特度重旱,不仅给沿湖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给湖区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构成了巨大威胁,而且由于大量人群和机动车涌入落星墩等裸露的鄱阳湖区,大量的垃圾、秽物和机油等严重地污染了湖床,使本来因特大干旱遭到破坏的湖区生态环境雪上加霜,以致到了无法承受的程度。

鄱阳湖经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

这种生态灾难,迅速波及和威胁到鄱阳湖的周边地区。

10月4日,随着冷空气南下,呼啸的北风刮起了鄱阳湖滩的大量沙子,致使南昌出现了罕见的沙尘暴天气,PM2.5指数突破500,黄沙蔽天,满城昏暗,污染爆表,令人窒息,连呼吸都感到困难。

我们常常哀叹洪水的威胁,其实,比起洪水来,干旱的威胁丝毫不比洪水小。洪水来得突然凶猛,但可以及时知晓,而干旱的到来却是静悄悄,神不知鬼不觉;洪水淹没的往往是“一条线”,而干旱所及往往是“一大片”;洪水造成的损失大多是显性的,而干旱造成的损失大多是隐性的。洪水一般都是“过路水”,而干旱一般都是“蹲地鬼”。

灾难是最生动最实际的教科书,它让人警醒,令人深思,给人以刻骨铭心的教训。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而鄱阳湖是江西的母亲湖,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水源地,也是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湿地。危害鄱阳湖就等于危害人类自己,善待鄱阳湖就等于善待人类自己。保护鄱阳湖,珍视鄱阳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为了不使特大干旱中的鄱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在中共江西省委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有关地方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在落星墩,一些志愿者主动组织了垃圾捡拾队;在江豚和候鸟集中区,当地村民自动组织了救护队;湖口、都昌、鄱阳、余干、永修、南昌、新建等沿湖地区,都制定了不准随意进入湖区的禁令;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也发出了有关通告,并联合有关部门进行专门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损坏湖区环境的人和事。

我们应当呵护鄱阳湖的每一棵草,每一寸土,每一条鱼,每一只鸟。

千万不要把鄱阳湖底长出的成片青草,当作人奔车驰的大草原。

千万不要把搁浅在鄱阳湖滩上的大量鱼类,当作美味佳肴来捡拾。

千万不要把鄱阳湖干枯后江河的无奈分叉,当作大地的生命之树来歌咏描绘。

千万不要把鄱阳湖饥渴难耐的另一种窘相,当作一种新鲜奇异的风光来旅游。

只有心灵纯正了,思维端正了,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建设好生态文明,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把类似的特大水旱灾害减到最小和最少,让鄱阳湖永远保持一湖清水。否则,不仅落星墩会由水上景观变为陆上景观,鄱阳湖最终也会干枯,更为严重的是,地球最终会渐渐干枯,人类的血液最终也会渐渐干枯。

劉上洋,江西安义人,中国作协会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发表了《关于提高宣传艺术的几个问题》等各类论文近百篇,主编了《经典江西》《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等大型丛书,创作了《井冈山》《神奇赣鄱》等大型歌舞剧本,著有长篇小说《老表之歌》,出版了《在前人已有答案的地方》《废墟的辉煌》《高路入云端》等散文集。所发表的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入选国内多种权威选本。其中《井冈山》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双头鹰的国度》获冰心散文奖,《九江赋》被评为“影响中国旅游的文章”十强,《一张小桌和一首名词》《停滞的繁华》获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金奖,《万里长江第一湾》获“井冈山文学奖”,《废墟的辉煌》被省外收入中学生课外读本,《江西老表》被收入2012年《中国文学年鉴》。

猜你喜欢
鄱阳湖洪水草地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草地上的事
幼儿100(2020年31期)2020-11-18 03:42:00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现代出版(2019年6期)2020-01-14 02:20:36
Laughing song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草地
小太阳画报(2018年6期)2018-05-14 17:19:28
又见洪水(外二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25
草地上
鄱阳湖好风光
老友(2017年4期)2017-02-09 00:26:04
洪水来了
幼儿画刊(2016年8期)2016-02-28 21:00:52

星火·中短篇小说2023年2期

星火·中短篇小说的其它文章
桃花知道我说什么
被时间确认的爱
葛藤延伸的光
秋天的蝶
在十甘庵
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