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

2023-05-31 01:41彭泳棋陈静陈志文
国际公关 2023年6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对策

彭泳棋 陈静 陈志文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施”到“全面推进”,不仅是战略上的转变,还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离不开金融服务这一重要助力。然而,我国乡村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何将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效衔接,已然成为更重要的议题。本调研报告以荆州市公安农商行及其助力的埠河镇复兴场村为调研区域,对公安农商行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和建议,旨在为金融机构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借鉴,进而提高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公安农商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对策

一、研究内容

(一)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金融服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因此,要有效衔接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将金融服务资源有效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过程中多样化的金融需求,[1]将金融服务的效能发挥到最大。

(二)公安农商行助力的埠河镇复兴场村的现状

据调查,埠河镇下辖27个行政村、3个社区,22046户,9.8万人,建档立卡1756户。总面积2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万亩,属荆州市18个产业园之一。该镇葡萄种植面积广,达八万余亩,且品牌效应好,被称为“江南葡萄第一镇”。该镇遵循“一村一产” 的发展路径,培育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不断引领村民增产增收。

(三)公安农商行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公安农商行在金融服务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推动了县域乡村振兴的进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乡村缺少金融机构网点、金融服务和监管体系有待提升、城乡融合加剧金融供求矛盾、现实进展具有滞后性等。

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全方位、长期不懈的努力才可实现。我国正处在进一步探索及实践阶段,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因而具有较大的研究和改善空间。[2]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及对策

本调研报告通过研究公安农商行对典型乡村助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方案和建议:完善涉农金融服务体制,下沉涉农金融业务;做好土地文章,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做好人居文章,大力挖掘潜在市场;优化乡村产业格局,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强化政府联动发展,建立长远合作机制;发挥基层引导作用,灌输涉农金融新意识;强调安全风险意识,大力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上述目的在于:为金融机构助力乡村振兴探索行之有效的战略路径,以便对症下药,开展金融服务工作。[3]

二、研究意义

(一)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我国农业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产品质量逐步提升,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金融服务的开展能够为农业领域提供金融方面的供给支持,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需要。

(二)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较为丰富,包括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内容,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更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前提。

(三)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保障。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等都需要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加以支持。

(四)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是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建立健全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及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巩固党在农村地区的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金融机构需要加入这一治理过程,如建立乡村信用“大数据库”、规范乡风民俗、推进乡村信用体系现代化等活动都需要金融机构来参与和推动。[4]

(五)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和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在政策条件、经济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也给农村金融领域带来了政策方面的支持。换言之,在各种政策和资源的加持下,金融机构服务“三农” 的信贷环境更加便利,金融機构也更愿意进入“三农” 金融领域。以本调研报告研究的公安农商行为例,其涉农贷款总额达63.59亿元,近三年净增22.41亿元,承担了90 %的扶贫小额贷款投放任务。在乡村振兴服务领域,支持农户达到10300户。由此可见,在新政策背景之下,金融机构提供“三农” 服务,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埠河镇的复兴农场进行实地考察后,以发放问卷的形式了解公安农商行助力复兴场村的具体情况,收集有效信息。

文献分析法。在调研前,通过大量搜集调研主题、调研区域等相关文献资料,制订详细的调研方案,明确调研方向。

四、研究结果

(一)埠河镇复兴场村的基本情况及农商行的工作成效

第一,公安县埠河镇复兴场村现有村民小组4个,耕地面积8600亩,892户,3425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37人,中共党员86人,建档立卡脱贫人口72户240人。

复兴场村作为公安县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生态村”,并于2018年被列入荆州市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项目基地。现有重点合作社1个(公安县维康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最初的9户社员发展到今天的128户,蔬菜种植面积由52亩发展到3800亩,带动周边600多户农户种植蔬菜2000余亩,社员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

第二,以“农商行+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 为综合载体,支持该村蔬菜产业链的发展。近两年来,通过金融村官开展“整村授信”,对该村892户农户进行调查建档;通过三方评议,为655户农户预授信2000万元,对有融资需求的农户及专业合作社投放生产、技术改造、交易市场建设资金651万元,现有余额305万元;资助新增蔬菜大棚500个,受支持当地农户户均收入由2019年的6万元增加至现在的8万元,极大地助推了该村果蔬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第三,以“金融村官+整村授信” 模式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整村授信,对有融资需求的老百姓提供“线上+线下” 模式的套餐服务,不仅丰富了贷款模式,还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如“荆楚小康贷”“农e贷” 等线上产品;“亲情农贷”“扫码流量贷” 等线下产品。

第四,提供其他金融服务。如每年至少两次开展联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每年至少两次开展金融知识普及,至少一次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讲,为有结算需求的商户办理收款码53个,为36户车主办理ETC等。为当地老百姓当好金融服务“店小二”,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

(二)公安农商行在提供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乡村金融机构网点

以所调研的复兴场村为例,离村民最近的网点埠河支行在7公里以外,问卷结果显示,有74 %的村民认为网点距离过远,不方便办理相关信贷业务。事实上,偏远农村地区大多缺少金融机构网点,即便有,也离村民居住地过远,这直接影响了村民的金融消费需求,而金融机构也面临着无法提供相应金融服务的困境。

2.金融服务和监管体系有待提升

根据调研访谈发现,当地村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绝大多数只有初中学历,还有少部分未读过书,只有7 %的人读过高中,这导致他们无法完全了解一些金融产品,从而使金融服务和政策无法落实到家家户户。此外,通过采访埠河镇支行相关信贷人员笔者了解到,银行中的金融监管人员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金融状况等了解程度不够,导致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存在缺位。

3.城乡融合加剧金融供求矛盾

目前,城乡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供求矛盾。许多农业人口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导致农户基数减少,且再生产意识不强,金融服务需求逐渐降低。同时,各金融机构之间也存在较大竞争,由于普惠金融加速,部分农村种养大户成了各行竞相追逐的对象,整体上呈现出“供大于求” 的局面。

4.现实进展具有滞后性

从宏观视角出发,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远景性的大工程,故政府在规划时大多将关注点集中于影响较大的项目上,这些项目往往投资金额大、规划阶段多、期限长。然而,现实中这些项目的进展往往与特定指标无法匹配,具有一定滞后性。其制约原因多种多样,如土地利用率偏低、经营效能低、产出效率不高、农产品同质性强及替代率高等。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涉农金融服务体制,下沉涉农金融业务

为更方便村民获得金融业务,可以适当增设金融服务网点。对偏远地区、小乡村宜单独设立网点,以满足当地村民的金融服务需求。这一过程需要加大与政府之间的联动,与其共同搭建金融服务网点,尽量实现网点“全覆盖”。另外,关于农村金融监管方面的问题,各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人员务必切身了解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的金融需求,并根据这些现实状况制订相应的金融业务,以更好地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进程。

(二)做好土地文章,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针对当前土地利用率和估值偏低的状况,要充分运用发展思维,紧盯未来农村土地所有权转换过程中派生的金融需求,及时筹备和补充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用工具抵押、农村房屋抵押等信贷产品,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融资需求。

(三)做好人居文章,大力挖掘潜在市场

紧扣农村城镇化、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等,顺应人员流动的趋势,重点关注农村居民的住行、医疗、教育、理财等领域,积极开办对应的贷款业务,刺激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对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助力作用。

(四)优化乡村产业格局,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根据各个乡镇的经济条件、地理位置、交通情况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一村一产” 的发展策略,优化乡村产业格局。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网络技术,大力支持智慧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等重点领域,实现生产过程中的精准控制与智慧管理,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新业态发展。例如,公安农商行依托县域“一镇一品” 产业规划,创新推出“葡农贷”“虾稻贷” 等特色信贷农产品,助力埠河镇特色农业产业做强做优,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

(五)强化政府联动发展,建立长远合作机制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协作,建立稳定、长远的合作机制,积极向政府部门争取政策项目,将更多的乡村振兴项目资源向金融机构倾斜,为持续、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创造更优的环境。深化巩固乡村振兴“十大工程” 实践成果,在信息共享、金融产品创新、涉农贷款风险补偿、供需对接、抵押登记等方面建立长远的合作机制。

(六)发挥基层引导作用,培养涉农金融创新意识

以县为单位,创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市场数据库,定期更新已经掌握的涉农主体信息。具体而言,可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对经济主体信用进行分类、评级、授信,对农村金融资源进行高效配置。提升网上银行、扫码付、利农购等便民产品推广和普及度,加强与农村电商合作互联,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便捷的普惠金融产品。

(七)强调安全风险意识,大力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许多农户对于金融领域的风险并不了解,在一些诱导性、虚假性的宣传之下,极有可能导致其财产遭到损失,最终对金融产品产生抵触心理。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银行等相关主体需要加大农村地区关于金融安全的宣传力度,强化农村居民的金融安全意识。同时,加大对虚假宣传的惩处力度,建立守信激励规则。把控实时风险、实质风险,优化管控路径,为乡村振興提供安全的金融环境。

六、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也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此,将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效衔接,是推动我国乡村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今后,农村金融机构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遵守乡村建设规律,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基础与金融保障。

参考文献:

[1]    董惠玲.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精准脱贫模式探究[J].现代商业,2020,(9):159-161.

[2]    郑静静.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对策探究[J].商业观察,2021,(35):47-49.

[3]    周林洁,傅帅雄.新时期金融服务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22,(2):68-73.

[4]    周青,张天官.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研究:以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6):117-123.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对策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诊错因 知对策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对策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