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伞的出现与发展
我国制伞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鲁国著名匠师鲁班之妻王氏将竹子劈成细篾条,上蒙兽皮,张如盖,收如棍,这就是最初的伞。西晋时期,帝王和贵官出巡时往往有侍从执伞随侍,称为仪仗。南北朝时期,北魏君主、臣僚等出行已采用罗帛制成的伞盖,不同级别的人使用的伞盖大小、色彩各不相同。后来,伞面逐渐由丝绸改为纸质,至宋代出现了油纸伞。如今,由于尼龙绸折叠伞的普遍流行,传统的油纸伞已经悄然从人们身边隐退,相关的制作技艺也逐渐湮没不彰。
悠久的历史
油纸伞是汉族传统用品之一,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已有1000多年的使用历史,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四川省泸州市分水(镇名,是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下辖镇)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分水油纸伞厂是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的传承者,它以传统手工方式制造的桐油纸伞至今仍显示出古老工艺的独特价值。分水油纸伞选料精细,上油厚重,绘图雅丽,呈现出民间传统的艺术特色。
繁复的制作
分水油纸伞以泸州当地盛产的桐油、楠竹、水竹、岩桐木、皮纸等为原料制作,制作流程非常复杂,要经过锯托、穿绞、网边、糊纸、扎工、幌油、箍烤等90多道烦琐工序,缺一不可,且全部依赖手工制作完成。大致来讲,油纸伞的制作可分成以下几步:
●削伞架
伞骨一般精选上等竹木,伐下竹子后,工人将竹料锯成合适规格的竹筒。制伞师傅只选择光滑透亮的竹筒,劈开,做伞骨。工人要用弯刀将竹筒刨皮,然后杀青(晒青、煮青)。杀青之后,将需要的竹筒一只只劈开,接着打眼、拼架、穿线,再串联伞柄与伞头。
●裱伞面
伞面选用拉力强的特制皮紙,一张张仔细地粘在伞骨之上,整个过程要求速度缓慢、精细接缝,并需要不时捋平皱褶。裱伞,就是把一个个扇形接在一起。好的师傅裱出的伞几乎看不到接口。之所以如此隐蔽,除了裱工了得,也赖于特殊的黏合剂——柿子油。
●绘画、刷油
专业画师在伞面上绘画是为伞面做最后的装饰。清幽高洁的菊花、灵动活跃的山鸟、姿态优雅的仕女……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作跃然伞面之上,一把把精美的油纸伞由此诞生。
刷油是做一把伞的灵魂,伞的防水性、结实性都与刷油紧密相关。评价一把油纸伞的好坏,首先要看伞的透亮度。伞越透亮,说明桐油的纯度越高,越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