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寿仁
对于未来产业,一般认为具有以下四大属性:一是原创科技引领,即技术的原创性强;二是生态属性较强,即环境友好;三是挑战现有规制,即更需要魄力和勇气,或者说其门槛是很高的,要求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四是爆发式增长,即一旦条件成熟,投资回报是巨大的。
以碳纤维为例,碳纤维主要由碳元素组成,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因其石墨微晶结构沿纤维轴择优取向,沿纤维轴方向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碳纤维的密度小,碳纤维直径只有5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二分之一,其强度却高出铝合金的4倍以上,可以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交通、建筑等众多领域。碳纤维的发展可追溯到1879年,当时爱迪生曾用竹、亚麻、棉纱等纤维素为原料,制得碳纤维并获得专利授权,但因其力学性能低,且工艺不成熟,而未能获得发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高性能及超高性能碳纤维问世,加之工艺不断成熟,成本不断降低,应用领域才不断扩大,工业领域大规模应用场景已广泛展开。到2019年,出现了碳纤维供不应求的市场行情,不少企业宣布了扩产计划。例如,上海石化公告投资35亿元建设2.4万吨原丝,实施1.2万吨48K大束丝项目;宝武旗下的宝旌碳纤维在2021年扩建了一条2500吨碳化线,2022年初宣布开工宝万原丝建设计划。据了解,全球碳纤维市场用量达到12万吨,其中中国市场达8万吨,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二。从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历程看,首先,碳纤维技术的持续进步,特别是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大大降低了碳纤维的生产成本,为其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因而碳纤维技术属于高技术;其次,碳纤维具有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的优异性能,以及耐高温、抗摩擦、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可以广泛取代钢铁、铝合金等的使用,可大大减少钢铁、铝等金属的用量;第三,在取代钢铁、铝合金等过程中,要突破许多规制,并通过大量的试验确保其性能更好、使用后更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应用,从它的问世到现在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第四,随着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近年来碳纤维市场迎来了井喷态势。可见,碳纤维产业具有未来产业的上述四个属性。
2021年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支撑引领新材料、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础软件、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与机器人、航空航天、能源装备和海洋科技与工程装备八大重点产业发展,强化脑机接口、类脑光子芯片、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第六代移动通信(6G)、区块链技术、扩展现实、超限制造、纤微机器人、智能仿生、毫米波雷达系统、深水探测通信与深远海开发技术、氢能技术、生物 3D 打印、细胞电子混合系统、新型抗耐药菌抗生素十五个战略前沿技术突破。上述“3+8+15”领域中,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6G、区块链技术等都被认为属于未来产业技术领域。为落实科创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上海科学院研究所综合运用技术预见、技术路线图、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等方法,对碳达峰碳中和、先进计算、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未来通信、海洋智能装备五大战略前沿领域的发展态势、关键技术发展、上海比较优势、发展定位和思路、发展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战略领域前沿技术预见,结合国内外专家观点和客观数据分析了上海在上述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创新链上的综合比较优势,并就各领域技术攻关重点方向进行了研判。以先进计算领域为例,该研究建议聚焦关键器件和设备加大布局,在超导路线、光量子路线和上,分别打造上海量子计算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和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资讯市场情报中心曾在《2015台湾产业发展愿景与策略》(2009版)中,运用更清洁(Cleaner)、更安全(Safer)、更快(Faster)、更慢(Slower)、多元化(Diversity)、老龄化(Aging)、智慧(Talent)和应对挑战(Struggle)等八个创新因子,采用创新需求矩阵对2020全球创新需求进行展望。之所以称其为创新因子,是因为创新的原动力可以分解为上述八个方面,而且每一个方面几乎不存在交叉。任何创新的需求都可以认为是以上八项创新因子的组合。基于八个创新因子之间的碰撞和交叉,可以产生不同的创新需求,形成创新需求矩阵。例如,《2015台湾产业发展愿景与策略》(2009版)提出的“慢活”是由智慧化、老龄化和更慢三项创新因子的组合而成,“危机商机”是由智慧化、更安全两项创新因子组合而成。运用上述八个创新因子,利用彼此间的碰撞可能产生的创新需求,组合创新需求矩阵,进而可以据此提出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2015台湾产业发展愿景与策略》(2009版)提出了永续城市(如都市绿色能源管制系统、替代能源系统等)、小镇再兴(如传统产业再现生机)、社群的整合与支援(包括满足新商业需求的微型企业应运而生)、更具弹性的生活形态(如移动办公、专属休闲活动安排等)、必須面对的真相(如减灾防灾的创新需求)、扭转劣势(应对灾害冲击提出的需求)、青年活力塑造国家竞争力(如虚拟世界体验游戏、研发出可识别多国语音又可即时翻译的装置)、银色智慧与活力(如老龄社会的创新需求)八个创新主题。该策略使用产业规划方法将产业发展实行分类管理,分为以下三类: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主导产业、成长性较快的产业和未来的先导产业(即现在通常所称的未来产业)。不同类型的产业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实施不同的发展项目。该策略运用德尔菲等方法,通过广泛征集专家意见,通过多轮收敛,最终确认各类产业未来应该关注并予以重点发展的项目。这些方法和理念对于研究未来产业及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有参考价值的。
未来产业的发展应有其内在的逻辑,其产品或服务应具有以下优势,进而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是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更高,包括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简单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病人的痛苦,让人们生活得更好、更健康、更轻松、更快乐、更休闲等。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替代重复性劳动或一般性脑力劳动,先进的疾病治疗技术可延长人们的健康寿命、提高生命的质量等。
二是对传统的产品或服务提出有力的挑战。例如,通过爱彼迎、携程等平台预订民宿,其费用比住酒店的费用低不少,因可大大降低出行成本而得到较快发展。
三是为现有的产品或服务赋能。以石墨烯材料为例,石墨烯是兼具最薄、最硬、柔韧性最强、电阻率最小、导热率与电子迁移率均最高“六最”特性的材料,具有表面积大、透光率高等优点,被称为“新材料之王”。从石墨烯技术的特性看,它是一种使能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热管理、节能环保、复合材料等,并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因成本高,应用场景仍有限,还没有显现出较大的市場空间,但极具应用潜力。
之所以称未来产业,是着眼于抢占未来发展先机,但这个先机何时到来,是很难预测的,事先也难以观察到的。能否等到机会的到来,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迅速,是解决了包括环境污染和能源战略性等问题。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近30年来经历了起起伏伏。
同时,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机会的诞生往往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政府很难作出规划,但可以率先布局。在这方面,政府可借助科学家和企业家来发挥作用。
未来产业的发展并不是政府能规划出来的,也不是可以坐等得到的,而是在很多人不断尝试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众多的创新主体前赴后继,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得来的。对未来产业的发展,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要明确未来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战略性。但战略对手是谁?是未来,是为了取得未来发展的先机,是希望从激烈的科技竞争中赢得先机,争取主动。采取怎样的战略措施?实行什么战略步骤?这些都要研究好、设计好。
二是要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只有良好的创新生态,才能让各种创新主体冒得出来,产生足够丰富、形态多样的创新主体,而且创新主体之间产生丰富的联结,彼此之间形成密切的关联,进而都得到健康的成长、发展。与其押宝给个别领域或产业或主体,或向个别机构下注,还不如营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让富有活力的创新主体可以茁壮成长,并产生“核爆点”。
三是创新环境要有很好的包容性。只有创新环境足够宽容,只有形成健全的容错机制,才能突破现有规制,激发突破性创新。现有规制往往抑制创新,而创新又会对现有的规制或规范造成较大的冲击。要容忍一些创新创业者,能够敢于打破常规,凭着自己兴趣爱好去大胆探索,有生命力的创新才有可能破茧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