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姗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必须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用好创新意识、创新方法。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正确面对当前企业存在的问题,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发挥其优势,推进工作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已步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既是建设者、也是生力军,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如今,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了深化攻坚期,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年轻职工占据较高比例,他们是企业的希望和未来,这类群体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求知欲和创新力强,做好年轻职工的思政教育工作,直接关乎国有企业的前途。当前,国有企业年轻职工文化程度越来越高,思想开放性更高,精神需求更为旺盛,因此,在国有企业年轻职工的思政教育工作上,也要创新方法、丰富内容,而引入传统文化能够显著提升对国企年轻职工思政教育的能效。
认识不到位
年轻职工是国有企业具有活力、具有理想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必须抓好年轻职工的思政教育和养成教育。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国有企业在年轻职工的思政教育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果,但是落实力度有待强化。尽管企业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规划,但是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却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对年轻职工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效果反射周期较长,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这也从客观上导致企业管理者对年轻职工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内容缺乏针对性
对于国有企业年轻职工的思政教育工作,应当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其融入年轻职工思政教育全过程,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但是,现有的思政教育内容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乏味空洞、生搬硬套,未能根据年轻职工的特点有的放矢,导致年轻职工对思政教育缺乏兴趣,这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思政教育效果。
思政工作创新性不够
步入“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之后,年轻职工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渠道更为多元,而长期以来思政教育工作的进展不大,很少利用新型模式。年轻职工对传统的看文件、看电影、听报告、开短会的形式不感兴趣,这类思政教育方式没有真正贴近年轻职工的生活,无法引起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代代相传留存下来的行为习惯与思想观念的整体表现,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在经历了长期的时代巨变后依然能够屹立不倒,是民族瑰宝。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余年奋斗历程中积累下来的文化总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与行为规范,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丰富的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内容,通过各种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思政工作中,可以极大地丰富企业教育内容,提高思政教育的能效。传统文化助力思政教育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具体表现如下。
两者目标的一致性
当前,国有企业思政教育工作开始朝着管理、经济等多个领域渗透,试图解决职工在经营、生产环节的思想问题,协调职工关系,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帮助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传统文化中包含中华民族特有的信念、理想和价值观,可以激励职工,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使职工自觉地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统一,形成合力,共同汇聚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中,促进企业发展。因此,现代化的思政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融入都是围绕同一个目标开展的。
两者主旨的相通性
從传统文化角度来看,每个职工都是有理想、有信仰、需要全面发展的人,企业职工也应当实现自我价值,这改变了传统的只重物不重人的问题。现代化的思政教育工作要求发挥出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主人翁意识,利用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解决职工的立场和思想问题,使之从偏见和谬论中解放出来。因此,传统文化与企业思政教育工作的主旨是相同的,都要求以职工为中心,倡导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彰显出职工的社会价值。
两者内容的交叉性
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工作在内容上并非包含,也不是相互融合,是一种相互交叉和依存的关系,两者内容上的相似处主要是能够开展价值观教育,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和道德内涵,对职工产生熏陶作用,从而规范其道德行为和思想。思政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其影响的是职工深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通过纪律法律、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激发职工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
开展伦理精神养成教育
伦理精神是每个中国人立身做事的行为标准,也凝聚着个体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特征,传统道德具有极强的感召力,也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弘扬传统道德,能够提高年轻职工的伦理道德素养,使之成为合格的企业人。在具体教育上,可以从物质和精神方面着手。
在物质方面,引导年轻职工主动继承中国传统道德精髓,发挥群体价值,杜绝功利主义,以传统义利观为指导,引导年轻职工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在价值追求方面,引导年轻职工树立高尚的人格和纯粹的品质,杜绝拜金主义价值观,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最大限度地避免物化对年轻职工的不利影响。在企业内部提倡“三立”,即立德、立功和立言,弘扬传统道德中以集体利益为重的牺牲精神,呼唤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伦理精神。还要在企业内部引导积极正向的道德舆论,营造和谐的道德舆论评价环境。国有企业职工数量较多,而年轻职工具有较强的个性特点,其思想行为具有明显差异,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容易出现众口难调的问题,因此,宣传工作就要具有区别性,建立反馈调节体系,这样才能够产生明显的激励效果。
利用法治管理培育自律习惯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德、法历来不分家,是刚柔并济的关系,借鉴传统文化的法治管理思想,能够培育年轻职工的自律习惯,从而大大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质量。从传统法治精神的内涵来看,要改善个体自律行为,需要的不仅是规章制度的约束,还要发挥出文化的潜意识影响,只有将自律和外部约束结合起来,才能使个体产生自律行为。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将人性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结合起来,让精神和价值深入年轻职工的心中,成为他们的共同信念,年轻职工要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自觉抵制极端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积极规避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诱惑,做一名廉洁实干的好职工。
具体来看,一方面要塑造年轻职工的职业良心,培养其自觉意识,用启发、渗透的方式引导年轻职工关注一些典型现象,将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编写成案例,通过新媒体、广播、报纸、宣传栏等进行传播。还要注意开放思政教育工作思路,推行透明化的管理程序,为年轻职工提供献言献策的平台,除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召开好职工代表大会,各级企业可以定期开展企业年轻干部交流会,党组织负责人、领导班子成员直接听取广大青年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建议。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培养年轻职工的工作作风,这种作风是他们在工作中形成的个人自觉行为。在具体工作中,需要规范年轻职工的个人行为,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用健康活泼的娱乐活动、文明整洁的企业环境影响年轻职工,彰显出道德模范的引导作用,展现企业内部的良好职业风貌。
利用中庸思想引导交往方式
培育职工的和谐交往品格也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当前,社会多元价值观并存,国有企业的年轻职工往往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价值观、是非观也各有差别,在相处过程中难以避免矛盾的产生。因此,思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营造和谐的企业环境,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通过把握事物矛盾来达到稳定和平衡。具体来看,需要引导年轻职工真诚待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要实现理想和抱负必须从小事着手,否则会适得其反。根据中庸思想的要求,在企业内部要倡导仁爱之心,鼓励年轻职工与人正确交往,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坦诚共处的氛围。还要在企业内部推行民主和公平的伦理准则。民主要求为企业职工提供参与管理和实践的契机,鼓励年轻职工为企业的发展献言献策,激发出他们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公平则要求为每位年轻职工提供平等的机会,尊重人的平等性,从而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以仁爱思想进行情感教化
在国有企业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汲取仁爱精神的内涵。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增加情感管理内容,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年轻职工,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要求企业管理者以亲和的态度对待职工,践行“以人为本”原则,激活年轻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在实践中,需要构建和谐的职工关系,畅通沟通渠道,善于倾听年轻职工的心声,加快解决突发事件,采纳年轻职工的可行性建议。还需要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的企业氛围和工作环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职工或多或少都存在缺点,企业管理者要予以包容和鼓励,允许职工犯错,营造出一种包容性的企业文化氛围。
以传统人才观作为思政教育资源
一直以来,我国都倡导德才兼备的选人标准,在任何时候,“德”都占据首要地位。一个人再有才,如果德行有亏,就不能重用。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有必要以传统人才观作为教化人的思想资源,可利用各种专业的手段评估年轻职工,了解其人格特征,还要善于了解年轻职工的内心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方便企业工作的开展。如一些情绪化严重的年轻职工,要多支持、多鼓励,建立互信关系;有的年轻职工表现得体贴、温和,只要予以关心和照顾即可;有的年轻职工精力充沛,喜欢群体活动和自我表现,需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在与年轻职工深入沟通的基础上,根据人才特点制定与其发展目标相吻合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
同时,还要強化对人才的考评。考评是国有企业用人的指挥棒,对于年轻职工的行为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根据年轻职工的人格特征进行因势利导,制定全面的绩效指标,通过宣传国企党组织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帮助年轻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业绩观,避免年轻职工在履职过程中过于短视和急功近利。
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哲人们的智慧,记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具有鲜明的教育功能。传统文化倡导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这与国有企业的思政教育一脉相承,将传统文化用于国有企业思政教育工作中,能够通过对职工德行的塑造、情操的陶冶帮助其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优秀的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以传统文化助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弥补单一化思政教育的不足,逐步将其固化为企业内部的道德文化,有利于引导年轻职工从他律走向自律。实践证明,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作用,能够丰富年轻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魏姗姗,女,河北东光人,硕士,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