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力”抓“活鱼” 做实做深绿色文章

2023-05-30 20:10龙鸿祥芦玉琴华鹏浩
新闻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守正创新四力

龙鸿祥 芦玉琴 华鹏浩

【内容提要】如何将生态环境报道作深做实,推出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作品?第3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舍弃八亿收入,换来鸥翔水美》,通过践行脚力深耕基层,锤炼眼力独具慧眼,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以小切口展现大成就,创作出具有“标本”意义的好新闻,为生态环境报道的创作提供了崭新样本。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  生态环境报道  舍弃八亿收入  换来鸥翔水美  守正创新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媒体报道也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报道也长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将生态环境报道做深做实,做出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第3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舍弃八亿收入,换来鸥翔水美》,也许能够给予一些启发。

一、深耕基层  报道有温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闻工作者要想作品带着温度,就必须俯下身,沉下心,踏踏实实走基层,深耕工作第一线。《舍弃八亿收入,换来鸥翔水美》这篇报道,就是记者践行“脚力”的生动体现,是脚底板下“沾泥土”“冒热气”的好新闻。

“无论传播形式与手段如何丰富和变化,作为记者应该具备扎实的新闻采写能力,而这首先体现在消息的采写上。”①消息采写最见记者下的功夫深不深。这篇不到千字的消息就耗费记者数年时间,记者在东平湖地区连续蹲点,先后采访县委主要负责人、河道管理局、环保局、砂厂老板、村民、专家等数十人②,深挖大量一手鲜活素材,才写出了真实且带着温度的佳作。

好新闻是跑出來的而不是想象出来的。生态环境报道不能靠单纯的摆数据讲道理,或是空喊口号,而是要将新闻写在基层、写在大地上。基层是新闻的活水源头。记者只有深入扎根基层,做好采写基本功,才能让作品有温度。只见数据不见人的文章永远不能真正的打动人。这篇消息在导语里就引入工人陈飞的话“‘禁砂三年,水质明显好了,再现鸥翔水美”。从陈飞“以前采砂”到“现在护湖”的工作变化,引出东平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曾经有2000多艘采砂船在东平县地区从事采砂工作,涉及工作人员达5万多人。东平县“洗脚上岸”,吃上生态饭后,尽管放弃八亿收入,但生态变化与社会效益也是显著的。这里作者并没有以单纯的环境指标数据描述东平县的生态变化,而是借村民王梁的讲述来表现生态变化:“以前,全是采砂和养鱼的,家门口向南一眼看不到湖面。现在,晚饭后路上全是休闲散步的,咱的房子也成了湖景房③。”这种普通人的话语快速地拉近报道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升作品的可读性与感染力。消息要想带着温度打动读者,就必须用事实说话,力求真实。要挖掘出这些真实、鲜活的事实,记者必须要深入基层,否则根本就抓不住这些鲜活话语、场景。记者王金龙等为了报道好这个选题,数年内不畏严寒酷暑,多次深入东平县东平湖现场,掌握大量第一手素材,才有了这篇“写在人民心坎上”的好消息。

二、锤炼眼力  报道有高度

高亭新筑冠鳌峰,眼力超然信不同。记者走基层收集好素材后,还需要锤炼一双新闻“慧眼”,也就是新闻前辈口中的“新闻眼”。脚下功夫是基础,而眼力则是报道有高度的关键。

眼力是抓住“活鱼”的关键。“‘眼力是新闻记者的核心竞争力,好‘眼力体现在细微处、关键时。要锤炼政治慧眼、新闻亮眼,才能瞄得准、看得透、观得远。”④一篇佳作的背后往往是记者能够锤炼眼力,练就一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明辨是非的”锐利慧眼。

这篇报道的作者就独具慧眼,表面上作者发现的是东平湖在经过三年治理后再现“鸥翔水美”,但从深层次看上,作者是紧扣山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大主题⑤。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不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重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近年来一直“体弱多病”,生态环境十分脆弱。2021年10月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从重大国家战略上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平湖一方面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另一方面是黄河下游极为紧要的滞洪区以及南水北调东线的关键调蓄枢纽,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作用十分重要。作者拥有一双发现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眼”,抓住了东平县三年禁沙变化这一“活鱼”,从东平湖综合治理折射出山东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⑥。

三、见微知著  报道有深度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好的新闻素材是一篇好作品的血肉,而深挖其背后的时代意义才是新闻的骨骼。新闻决不能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正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新闻要写得有深度有思想,就离不开“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见微知著”是新闻写得深刻的基础。新闻写作通常推崇以“小事件反映大主题”,从具体的、微观的事件出发来表现宏大的时代主题,才能让报道的立意变得更加深刻。

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这篇报道正是通过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深刻而透彻的抓住了这一问题根子。记者选择了山东的东平县——曾经的贫困县,见到了三年来东平湖综合治理下的变化,并在标题之中就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摊开,再现东平湖鸥翔水美的代价是“舍弃八亿收入”,贫困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跃然纸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也出现了日益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像东平湖这样挖砂采砂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在国内许多地区都存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直是许多地方面临的现实课题。2021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布了一批存在环保问题的典型案例,指出这些问题背后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部分地区一味追求GDP增速,重发展而轻保护⑥。东平县在这道历史的选择题上放弃了短期的经济增长而选择了长远的未来,从2018年6月底起,终止了一切采砂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新闻报道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这篇报道就很好地为其它地区的环境治理树立了典型。在写作上,作者更是多次抓准小人物的直接引语来展现东平湖综合治理的三年变化,以凸显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二十大报告中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⑦,这正是这篇报道能够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原因——把小人物根植于生态保护的时代背景下,其报道才会更有深度。

四、守正创新  报道有故事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胜。“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需要坚持的原则。这届评委会评委的推荐语称:“文章虽然简短,但能紧紧围绕这其中的利益冲突,写抉择、话曲折、观变化,细腻地反映了当地村民‘洗脚上岸,吃起生态饭的过程,是一篇见人见事见思想的报道。”⑧正是因为作者能够守正创新,踏踏实实深耕基层,独具慧眼巧创新,才能获得如此鲜活又饱满的故事。

守正创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故事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元素和重要标识,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和感召力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新闻报道有故事往往能够增加其贴近性和可读性,让读者产生较好的代入感,成为受欢迎的精品佳作。

這篇报道是守正创新的力作。首先是报道始终坚持正道。这篇报道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很好地发挥了新闻作品的指导性作用,树立了生态报道的典型。其次是激发脑力进行创新。“文章如布匹,脑力是梭杼。”要想文章获得好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用好脑力进行创造性思考不可或缺。这篇报道在写作上创新思维,将故事融入消息文本,创造性地将“用事实说话”与故事化表达融为一体,用发生在陈飞身上的具体事实来讲故事,从“采砂”到“护湖”的故事来引出东平湖的生态保护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这篇报道善用直接引语增强报道可信度,鲜活具体的人物形象拉近与读者距离,有温度的新闻语言打动人心,事理相融提升了作品影响力,最终成为一篇“具有标本意义”的独家报道。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新闻传播体制研究”(项目编号:XW1710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朱建华.写好消息应是记者基本功——《好新闻的味道——中国新闻奖消息作品赏析》后记[J].传媒评论,2022(8):95.

②⑤⑥⑨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EB/OL].舍弃八亿收入,换来鸥翔水美,(2022-11-01)[2022-11-08].中国记协网:http://www.zgjx.cn/2022-11/01/c_1310668230.htm.

③王金龙,曹儒峰.舍弃八亿收入,换来鸥翔水美[N].大众日报,2021-3-15(1).

④阮春生.新闻发现的“眼力”锤炼[J].新闻战线,2020(5):113-114.

⑦黄秋霞,左翰嫡.从47起案例看环保问题背后的形式主义[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9-12(1).

⑧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⑩徐东波.讲好中国故事[N].解放军报,2018-12-21(7).

作者简介:龙鸿祥,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芦玉琴,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华鹏浩,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文  言

猜你喜欢
守正创新四力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践行“四力”锻造新闻精品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在践行“四力”中锤炼编辑的功力
提升“四力” 守正创新做好典型宣传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守正创新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