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向导》周报的十月革命叙事看中共早期的革命宣传策略

2023-05-30 20:10岑泽远
新闻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十月革命

【内容提要】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接受、阐释和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革命理论和实践策略。作为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机关报纸,《向导》中的十月革命叙事围绕“弱小民族”问题,深入阐发了十月革命对于无产阶级解放和世界民族解放的双重意义,以此探讨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之下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内在关联。这种理论建构的背后是《向导》的宣传策略:利用民族话语激发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的爱国热情,呼吁被压迫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以此强化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感召力、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关键词】《向导》  十月革命  弱小民族  民族解放  民族话语

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并对中共早期的革命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十月革命的理论探讨和宣传,是我们理解中共早期革命策略的重要线索,蕴藏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革命道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线索。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机关报纸。一般来说,《向导》刊发的文章理论色彩较为浓厚,重在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危害,批判各种反动错误主张等。其中,《向导》尤其重视十月革命的历史经验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利用民族话语对十月革命的性质进行了理论重构,将之定义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双重革命。在这一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把民主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融汇起来,以此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在这个意义上,《向导》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共早期十月革命观的重要思想史材料。对《向导》相关文章的分析解读,有助于探讨中共早期的宣传策略和话语体系,深入发掘中共早期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十月革命叙事中对“弱小民族”问题的“探讨”

《向导》周报高度重视对十月革命经验的探索和传播。自1924年以后,每逢十月革命的周年纪念,《向导》或专门设置“十月革命特刊”,或刊发十月革命的相关文章,以此探讨和宣传苏俄十月革命的历史影响。①这一系列文章共同构成了《向导》的十月革命叙事。

“弱小民族”是《向导》的十月革命叙事中的关键问题,也是把民族解放运动同无产阶级革命衔接起来的理论线索。《向导》周报中的“弱小民族”概念建立在民族国家观念的基础上,大致有兩层内涵:一是在国内层面,“弱小民族”指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少数民族。以旧俄国为例,人口占多数、居统治地位的俄罗斯族和其他“弱小民族”之间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矛盾:一方是“大俄罗斯的自大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另一方则是“各小民族历史上的仇视大俄罗斯人,各民族相互间的恶感,以及各小民族自大的民族主义”②。二是在国际层面,“弱小民族”是同资本主义发达的“先进民族”相对而言的,故也称为“殖民地弱小民族”。这一概念的历史背景是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的而非民族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民族争夺殖民地、剥削压迫(殖民地的)弱小民族,导致世界范围内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③

中国自然也属于殖民地弱小民族的行列。《向导》指出,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更甚于旧俄国:“(中国的)农民工人小工商业家——所受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欺压,比十月革命前俄罗斯人民所受的更是厉害多少倍”。④帝国主义侵略和剥削的结果就是中国社会的殖民地化。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以强制手段抑制中国工商业的独立发展,“英美法日等列强派军舰来镇压我们,拒开关税会议使我们永久处于不平等的税则之下不能发展实业,我们的保护自国商业的法律不得列强允许便不能实行。”⑤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疯狂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向导》以英国为例揭露出,帝国主义垄断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掠夺原材料、倾销商品,同时又进行资本输出,开设工厂、操纵金融,在中国市场榨取了高额利润。⑥

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弱小民族,还是处于帝国主义支配下的殖民地弱小民族,都遭受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杂糅。资产阶级“以强力阻止弱小民族的互助结合,往往用既狠辣残暴的手段封锁已经制服的弱小民族,隔离它们,离间它们”,企图强行同化少数民族,对后者进一步实施经济掠夺,“以遂其一民族同化其他小民族之阴谋,以求垄断这些小民族地域里的经济政治势力”⑦。与此同时,殖民地弱小民族也深受帝国主义严酷的经济剥削。随着垄断资本主义深化发展、世界市场竞争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扩张工业市场的政治经济斗争愈发激烈,“最近二十余年来,帝国主义者中间争夺市场的激烈斗争,瓜分世界,分配领土等”,最终使全世界都置于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剥削之下,“地球上无论如何偏僻的地方,现在都被帝国主义者夷为殖民地以榨取利润了”⑧。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已深刻认识到:帝国主义是世界民族矛盾的根源所在。无论是帝国主义国内的弱小民族,还是殖民地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才是它们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因此,中国以及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必须要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同社会主义的苏俄相联合,共同推翻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

二、阐释十月革命对世界弱小民族的意义

事实上,对“弱小民族”和民族解放问题的思考贯穿了《向导》周刊对十月革命的理论探索。在《向导》为纪念十月革命而刊发的十余篇文章中,涉及“被压迫民族”“弱小民族”的竟有9篇之多。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尤为关注十月革命对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向导》认为,十月革命是国内弱小民族和世界弱小民族的双重解放。其一,据《向导》介绍,在十月革命以后,苏俄为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而颁布了《俄罗斯民族权利宣言》,宣布俄国境内各民族的平等、自由和自决权,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后来的苏维埃联盟,“这联合是自愿的,建立在各民族间互相信任上的和亲爱关系上的”。这一民族政策消弭了苏联国内的民族矛盾,实现了所有民族的联合互助,“各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是自由的互助的发展”⑨。其二,对世界弱小民族而言,十月革命创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冲破了帝国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封锁,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统治的崩溃。⑩此外,苏俄(联)还直接援助世界被压迫民族的反帝国主义斗争,“因无产阶级革命而世界各地被压迫民族得到强有力的友军”11。因此,十月革命在民族解放问题上具有双重意义,既使得“旧俄辖下的殖民地弱小民族得着解放”12,又推动“帝国主义铁蹄下的殖民地弱小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得着精神的物质的帮助而发展”13。

需要指出的是,十月革命作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本质上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的一个环节。那么,作为阶级斗争的十月革命为什么能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呢?这就需要深入分析二者的内在关系。

一方面,世界民族解放是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要求。《向导》指出,列宁主义的本质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农民革命和被压迫民族革命的理论策略14,要求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联系起来,“列宁根本主张无产阶级必须联合殖民地弱小民族,必须直接的坚决的帮助殖民地弱小民族”15。按照这一理解,十月革命作为列宁主义的产物,仅仅只是“世界革命的开始”16。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导向世界革命,必然要求一切被压迫者的自由和解放,“世界的无产阶级……踏着十月革命所杀出来的一条血路而前进,必然要辅助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因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一切被压迫者,自己才能得到完全的解放”17。因此,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世界的「十月革命」”,是要“解放全世界之被压迫的工人们,农人们和被压迫的民族”18。

另一方面,无产阶级革命是弱小民族得到解放的必要前提。《向导》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指出,现代世界的民族问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后果,民族矛盾的背后潛藏着深刻的阶级矛盾,“资本家地主的政权不倒……决不能免民族间的压迫和剥削;一切民族间的恶感都是当初俄皇的地主资本家政府统治敲剥弱小民族时所必须的工具”19。因此,只有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为各民族的解放与联合开辟道路,“只有无产阶级独裁制有了保证之后,民族间的欢喜及自由才能有保证……所以苏维埃制度的胜利,是各民族自由合作而成联合国家的基础”20。此外,民族独立的目标仅靠殖民地弱小民族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它有待于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率先胜利,“要根本推翻帝国主义必须列强自己国内的无产阶级能推翻资本主义,打倒他们的资产阶级,否则弱小民族的大多数民众永远不能得到解放”21。

综上所述,在《向导》周报的话语体系中,十月革命被阐释为兼具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两种性质的双重革命,“不仅对于无产阶级有很重大的意义,即对于殖民地民族也有很重大的意义”22。实际上,这一阐释路径更多是出于宣传策略的现实需要,目的是把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联系起来,从而使中国人民理解: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不仅仅是俄国无产阶级的解放,更是要实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按照这一阐释逻辑,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同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自然也是休戚相关、相辅相成的。在这个意义上,《向导》的宣传策略旨在迎合广大中国人民的政治诉求,强化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将人民群众团结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旗帜下。

三、基于民族话语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重构

需要指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十月革命的阶级性质是有着明确认识的。例如,李大钊曾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23,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也指出:“世界革命运动自俄革命成功以来已经转了一个大方向,这方向就是‘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来改造社会”24。然而,正如上文所述,在《向导》对十月革命的阐释和宣传中,民族问题始终居于中心地位,以至于宣称“(十月革命)在民族解放运动上比在工农解放运动上更为成功”25。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有意地借助民族话语,对以十月革命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进行了理论重构。

这种理论重构的关键,就是把世界革命定义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双重革命,以此强调无产阶级解放和世界民族解放的密切关系,“世界革命一方面是无产阶级革命,劳动反抗资本的革命,他方面又是民族解放革命,殖民地弱小民族反抗宗主国帝国主义的革命”26。而这种联系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无产阶级和“弱小民族”所受的剥削压迫都是帝国主义发展的历史结果。《向导》根据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对帝国主义做了清晰的定义:“现代所谓帝国主义乃指资本帝国主义,其存在须有下列二个特性:(一)凡是帝国主义的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必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二)凡是帝国主义的国家,其国内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财政资本主义向国外掠夺压迫殖民地及半殖民地”27。帝国主义在国内面临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矛盾,同时在国际层面必然造成民族剥削的现象。因此,彻底推翻帝国主义世界体系应当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目标。

在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帝国主义列强和中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尤为突出,而中国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了解尚不充分。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更能代表中国人民的广泛诉求——民族解放口号的号召力更甚于共产主义。针对这一现状,《向导》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宣传策略,不是刻意强调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而是间接地宣传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致性。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上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话语,把无产阶级革命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联系起来,有意塑造一种反帝国主义先锋的政党形象,“国外反帝国主义最烈的是苏俄,国内反帝国主义最烈的便是共产党”28,以这一口号来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

然而,《向导》的这一宣传策略也表现出时代和思想上的局限性。《向导》的十月革命叙事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更关注革命的世界性而非民族性,同时又过度依赖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近乎完全把中国革命的希望寄托与苏联的联盟上。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地捍卫中苏联盟,同各种反对中苏联合的观点展开激烈的论战29,同时揭露军阀、买办、国民党右派等势力拥护帝国主义、镇压国民革命的反动本质30,呼吁中国人民站在苏俄一边、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中国被压迫的民众应该起来……以全力拥护攻打世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地主的炮台,解放世界工人农民和弱小民族的武器——苏俄”31。

四、结语

《向导》周报的十月革命叙事以民族解放问题为根本关切,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进行了理论重构。基于“弱小民族”这一关键概念,《向导》将十月革命阐释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双重革命,强调十月革命对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深远意义。其之所以如此,目的是把深受帝国主义剥削压迫的中国人民团结在无产阶级的旗帜下,依靠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力量,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最终实现世界革命的目标——推翻国际帝国主义。

《向导》周报对十月革命的这种阐释,不同于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性质的经典解释,主要是一种面向中国人民群众的宣传策略。这一宣传策略清晰地体现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构建和运用民族话语、根据中国实际国情来进行革命宣传和动员。这种宣传策略上的灵活性也解释了,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为什么能广泛发动工农群众运动,从而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向导》周报的十月革命叙事的特点在于,它更侧重于探讨十月革命的内外影响,而鲜少深入到对十月革命的理论纲领、战略策略和斗争实践的直接研究。这一现象也侧面反映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理论和策略上仍顯幼稚:过于关注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性(普遍性)而忽略了革命的民族性(特殊性);过分依赖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外部援助,而忽略了对本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这种理论上的不成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同国民革命的最终失败是不无干系的。

注释:

①在十月革命第七、八周年纪念日,《向导》均设置了“十月革命特刊”,参见第90期(1924-11-7)和第135期(1925-11-7)。而在1926年以后,《向导》仍然刊发十月革命的纪念文章,但不再作为“特刊”,参见第178期(1926-11-15)等。

②③⑦111920瞿秋白.十月革命与弱小民族[N].向导,1924-11-7(90).

④独秀.俄罗斯十月革命与中国最大多数人民[N].向导,1924-11-7(90).

⑤⑧马恩.国际帝国主义与东方被压迫的国家[N].向导,1926-10-19(176).

⑥独秀.寸铁:英国不是帝国主义?[N].向导,1927-2-7(187).

⑨131516222629超麟.十月革命、列宁主义和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N].向导,1925-11-7(135).

⑩述之.十月革命第七周年之苏俄与资本主义世界[N].向导,1925-11-7(135).

12独秀.俄罗斯十月革命与中国最大多数人民[N].向导,1924-11-7(90).

1418述之.十月革命与列宁主义[N].向导,1924-11-7(90).

1721秋白.世界社会革命开始后之第八年[N].向导,1925-11-7(135).

23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M]//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6.

24蔡和森.蔡林彬给毛泽东(一九二〇年九月十六日)//蔡和森.蔡和森文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71.

2528独秀.十月革命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N].向导,1925-11-7(135).

27独秀.什么是帝国主义?什么是军阀[N].向导,1926-4-13(149).

30参见独秀.十月革命与东方[N].向导,1926-11-15(178);独秀.十月革命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N].向导,1925-11-7(135);超麟.十月革命、列宁主义和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N].向导,1925-11-7(135).

31述之.十月革命第九周年的苏俄之经济政治的进步[N].向导,1926-11-15(178).

作者简介:岑泽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王洪越

猜你喜欢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纪念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十月革命发生在1月7日却为何叫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苏联及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的1917年十月革命
浅析中国模式
十月革命蕴含的辩证逻辑及其现实启示
图志
图志
浅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