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分析

2023-05-30 10:48黄子君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英美艺术性文学作品

黄子君

世界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集合,其中包含英美文化。英美文学作品更是英美文化的代表,也是文化的精华。英美文学作品可以起到文化宣传与传播作用,让更多人了解英美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赏析,经常会因文化差异出现阅读、内涵理解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立足于跨文化视角,总结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背景及蕴含的思想内涵、价值观。这里提到的“跨文化”,可以理解为英美文化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生活环境等。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赏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点,更是需要消除文化差异,这也体现出从跨文化视角赏析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特点的必要性。如果读者在阅读时可以立足于跨文化角度,尊重文化差异,对英美国家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就可以更加准确且深入地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从而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鉴于此,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以更深层次地赏析与体会英美文化。

一、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的基础与源头

英美文学语言往往与一些神话有关,譬如希腊神话是很多文学作品的语言素材。对文学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从希腊神话着手,使读者能够真正了解英美文学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加强读者的跨文化阅读水平。例如诗歌,其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威廉·兰格伦的《农夫皮尔斯的梦幻》作为中世纪有影响的英语诗歌之一,在章节内容中便包含着大量的希腊神话。读者要想赏析这一篇诗歌作品,需要对有关内容加以了解,如此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其语言文化的特点。

除此之外,英美文学作品所蕴含的语言文化,通常是在时代背景文化和艺术文化基础上衍生而来的。

第一,时代背景文化。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与发展,是在独特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上形成的,这可以追溯到英国的对外殖民时期。殖民思想在当时的英国文学作品语言中有非常深刻的体现,如语言中对于“他者”形象的塑造。同一时期,美国独立之后创作的美国文学作品所表现的语言特点则是非常积极、乐观的,这也是当时时代特征的直观体现。一直延伸到人文主义时期,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此时创作的文学作品集中地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力量,所以语言也具有写实性。当发展到全球金融危机这一阶段时,英美文学的语言主要体现出客观性,通过客观语言描写人物、故事情节。

第二,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当时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均体现出非常显著的文学性,而且文学作品语言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古希腊罗马文化也可视为英美文学作品文学创作的起源,对英美文学作品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尤其表现在文学作品主题特征这一层面。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的主题多为爱情、命运等,这也在当时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从而奠定了同时期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征的基调。

二、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的艺术性赏析

(一)善于引经据典

读者用跨文化角度赏析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发现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会引用一些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将其作为素材展开详细的描写,能使作品主题得以深化,还能够增强语言特色。这种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引经据典的语言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传递作品的中心思想,使英美文学作品语言更具独特性与艺术性。

(二)文学创作的语言以现实为基石

文学艺术往往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但是最终呈现的艺术效果又高于现实。所以,读者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要想深刻感受作品的语言特征,需要从社会环境切入。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后不难发现,很多英美作家都非常关注社会生活情境描写,并将大量的语言应用在生命反思中。尽管英美文学语言有多种风格,但很多作品是以现实主题为中心,使用多元化语言强调作品的独特性,以达到突出作品文化内涵的目的。另外,作家借助文学语言、作品,将自身与世界连接,由此切入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从中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作家的价值观和作家对自己所处生活环境的感受与态度,还可以体会到由文学作品传递出来的作家经历的日常生活与人生感悟。此时,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便作为一种媒介,向读者传递作品中语言的独特性和艺术性,让读者通过作品真实地连接到作者,真正感悟其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困惑。这种以历史文化为基础的英美文学作品,在创作初期便被注入了思想内核,通过不断地修饰,使其在源于社会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同时,也能够高于现实,这也是语言艺术风格独特性的体现。

(三)语言中运用戏剧独白

戏剧性独白最早出现于1857年,经过后期的发展与演变,也逐渐被应用在英美文学作品当中,为语言表达赋予戏剧性。很多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都会运用戏剧性独白,用于传递情感,这是英美文学中语言风格的一种体现。在应用的戏剧性独白中,作者和说话人为分离状态。读者在阅读与戏剧性独白相关的一些文学作品时,既能够获取主人公的对话独白,又能通过阅读作品文字体会到主人公的人格与品质。

英美文学作品的作者在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后,必然具有代表性。作者在独特语言风格的助力下,可以引导读者进入现象空间,使读者的情感和文学作品传递的精神内涵、人物品格相互映衬。由此可見,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独白,更多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经过文学修饰、艺术升华,达到高于现实生活的效果。读者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可以深入作品深处,切身感悟独特的语言魅力,利用独白进行语言修饰,有利于提高作品语言的艺术性。

(四)强调语言的文化意识

英美文学作品的原创语言为英语,这种语言载体具有极强的表意功能,语言风格也非常多样化。从语言方面赏析英美文学作品,读者可以看出作者所使用的语言表现出通俗、粗犷、高雅等诸多特性,这也是文化意识的重要体现。很多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读者主要将作品语言文字作为阅读对象,从中深刻地体会英美文学作品蕴含的一些思想文化,以此来对这些文化进行传播。19世纪末,英美文学作品的风格、发展模式特征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但到最后历经一段时间的发展,英美文学作品开始表现出差异。其中,英国文学作品从原来的写实风逐渐演变为多元化的风格,美国文学作品则表现为新旧交替、多元化等诸多特点。综上,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强调了文化意识,通过民族文化和语言文化的融合,为塑造人物形象夯实文化基础,通过语言来描述人物经历与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是进一步强调了语言背后的文化意识。

三、跨文化视角下赏析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的艺术性

(一)具备跨文化观念

读者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为了更好地感悟语言的艺术性,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从而精准地赏析英美文学作品精神与文化内涵。读者要摆脱传统阅读思维的限制,立足于跨文化视角掌握英美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与创作背景,透过语言特征、风格,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情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语言是在民族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在民族传统文化中更是占据核心位置,体现出民族特色。虽然英美两国的风土人情、文化等不同,但其语言作为独特文化的载体,在文学作品的助力下,在各个国家与地区广泛传播,有效地促进了文化交流。特别是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赏析时,建立跨文化意识,阅读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从中提炼语言的艺术性,读者方可更深层次地总结英美文化的艺术价值,加快语言文化沟通,推进不同文化的深度融合。

(二)客观看待文化差异

各个国家之间必然会存有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价值观、思维与风俗习惯等方面,这也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差异化的文化特点。英美文化在发展进程中,均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习性和语言特征,由此读者可以对英美文化进行识别,并以此为基础感受文化特征及其中的语言特点。读者在赏析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站在跨文化视角,需要尊重文化差异,深刻体会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文化,从而掌握作者本身的创作意图,作为感受其中文化内涵的切入点。读者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时,务必要尊重文化差异,以此更加深入地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作品的赏析质量。

(三)深挖语言中的思想内涵

因为英美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和特点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来自国家的文化差异,所以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很有可能会因为这种文化差异而影响到自身对文学作品及语言内涵的理解。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要从多个维度深度挖掘英美文学作品语言中蕴藏的思想内涵,掌握作者在创作时的意图。另外,读者阅读时还可以和中文的文学作品表达方式展开对比分析,探讨文学作品语言表达、语言风格的异同点,以此来了解文化差异在文学作品赏析中存在的影响,达到提高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质量的目的。

(四)提炼语言特征要精练

很多英美文学作品都是以现实为依托,而且语言方面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地方性。很多文學作品使用地方性语言,但不会以直接的形式出现,而是进行了修饰,使地方性语言特色得以保留,还会更加精练。这样一来,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性也会得以提升。其实,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过程中不难发现,语言表达表现出的独特性主要与作者的经历、生活环境有关。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注入个人经历,为文学作品赋予灵魂,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彰显自身的价值观。所以,立足于跨文化视角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读者可以从作者的生活环境、作品中的地方性语言特征着手,更加精练地赏析语言特点。例如,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哈姆雷特》的语言就非常精练,该作品也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体现了语言的多变性和精练性,也增强了文学作品本身的文学性。

(五)关注英美文学作品语言中的戏剧性和文化性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征之一是运用戏剧独白,这与我国文学作品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英美文学作品涉及大量独白自述的部分,由此可以表达出差异化场景下人物当时的内心,这也是很多英美作家比较常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相比之下,我国文学作品表达人物内心状态时,更多的是通过人物的动作、面部表情,以及语言等多个方面来刻画。那么,在跨文化视角下,读者阅读英美文学作品需要从该角度切入,关注到语言方面的戏剧性,体会作者对语言进行的戏剧化处理,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自我态度与情感,以及对社会事件和人物的看法。读者在已经认可、接受戏剧性语言表达特征后,还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基调,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真正融入作品描述的场景中。这不仅可以吸引大量文学研究人士的关注,他们还可以通过戏剧性语言,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进行评估。

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的文化性会对赏析英美文学作品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与文化差异也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影响文学作品赏析的深入性。是否了解英美文化,会影响到读者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准确性。例如,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创作的《红字》,读者对这部作品的语言进行赏析,便要从它的文化背景着手,感受作者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赋予的态度及价值观。作品全篇充满神秘的色彩,如果读者对作品中的文化的认知程度不够,将会直接对赏析作品语言的文学性造成干扰。基于此,读者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需要先了解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够站在客观角度对作品展开赏析。除此之外,读者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此精准把握作品的文学特征与语言特征。

综上所述,立足于跨文化视角赏析英美文学作品,一方面可以帮助读者消除文化差异,在了解英美文化的基础上欣赏文学作品,了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性与艺术性;另一方面读者在掌握了文化背景之后,还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与精神,这对于提炼其语言特征也有非常大的帮助。读者真正掌握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能够与作者的思想境界达成一致,在思想与精神层面达成共情,这对于深层次感受、理解英美文学作品有重要的推动力。

猜你喜欢
英美艺术性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