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霞
小麦苗期是指从小麦播种后出苗到翌年起身拔节前,此阶段是以长叶、生根、分蘖为主的营养生长,主要管理目标就是培育健壮植株,巩固冬前分蘖。
一、主要管理技术
(一)查苗补缺
小麦播种出苗后有缺苗、断垄或疏密不匀现象的地块,为了保证基本苗数并分布均匀,宜事先准备好催芽露白的麦种,苗后根据情况及时补种或匀密补疏。
(二)施肥促根增蘖
相关研究表明,小麦出苗后至3叶期胚乳中的养分已经用完,由自养转为异养,自第4叶起开始进入分蘖阶段,次生根开始生出,幼穗也同时分化。底肥不足地块宜在3叶期追施苗肥,主要是培育冬前健株、增加低位分蘖和促进幼穗分化。苗肥的施入量不宜“一刀切”,而应根据地块肥力、底肥的种类和数量及苗情等因素确定,但通常情况下应以速效氮肥为主(每667 m2施入尿素5~10 kg),再配施适量磷肥。
冬天宜施入充分腐熟的土杂肥、人畜粪尿和稻糠等,应结合中耕培土将肥料埋于根际,既能巩固冬前的分蘖,又能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可以起到冬肥春用的作用。
(三)苗后化除
小麦播种后因故未能进行化学除草或化学除草效果不理想的麦田,可待小麦出苗后及时进行化除。
二、常见异常苗对应管理技术
麦苗出现异常是受土壤耕作质量差、天气异常和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小麦出苗后出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得力管理技术,使其转化为正常苗。
(一)旺长苗
旺长苗一般因播种过早、温度偏高和肥水过量等而造成。此类苗的显著特点是抗冻能力较差,分蘖成穗率较低,且生长后期较易发生病害、倒伏和早衰等,不利于稳产高产。凡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冬前要及时进行镇压(过旺地块可多次镇压),有条件的可深耕断根,必要时可适当化控,控上促下,防止冬前拔节,并适当推迟施用拔节孕穗肥。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
1.土地肥沃、底肥较足和墒情较好、播种较早形成的旺苗。生长速度快、生长势较强和分蘖多,是其突出特征。通常情况下,11月下旬每667 m2的总分蘖数可以达到或超过指标要求,如果不采取控旺措施冬前群体可达百万,而且由于此类旺苗植株高且叶片大,一旦遇冷冬或春季倒春寒则受冻较重。此类麦田必须及早采取控旺措施,建议深中耕断根,一般可以深锄10 cm左右,如果效果不佳,可于7~10 d再深锄1次。
2.地力肥沃、播种量偏大、播种期偏早而形成的旺苗。农民俗称其为“假旺苗”,如果冬前不加强管理,至越冬前往往会变成弱苗,越冬期较易罹受冻害。对此类苗应及时进行疏剔并结合镇压或深锄,结合冬灌每667 m2追施15 kg碳酸氢铵,一般年后即可转为壮苗。
3.地力一般,纯粹由于播种量偏大而致群体大、拥挤蹿高的徒长苗。对于这种旺苗,宜先及时疏苗但不建议深中耕,管理目标是促其群体结构适宜和个体正常发育。可以在冬前结合灌溉施入适量氮磷速效肥,以补充其对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一般可较快促进苗情转化。
(二)深播苗
整地时因前茬秸秆还田数量较多、切割不够细碎且全田撒抛不均匀,在秸秆较少或无秸秆地片很容易造成播种过深,一旦遇雨会致表土板结而使出苗迟缓,甚至不能正常出苗,出苗后也往往表现为茎细弱、叶小黄、分蘖少,易罹受冻害致后期减产。针对这種情况,可于墒情适宜时及时用齿耙进行松土清棵,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及时出苗和分蘖。
(三)疙瘩苗
疙瘩苗多由播种量过大和播种粗放所致。另外,耕地管理不精细,以致土块不碎,大坷垃多或播种行走速度不匀,在速度较慢的地段下种较多,也易形成疙瘩苗。
防止发生疙瘩苗,一是播种前测定种子发芽率以确定科学合理的播种量;二是播种前精细整地,做到麦田土壤细碎平匀。已经形成的疙瘩苗可以结合中耕剔除多余麦苗。
(四)露籽苗
小麦播种后因覆土不匀或者播种机械故障等而造成露籽苗。此类苗越冬期较易罹受冻害,容易倒伏,生长后期较易发生青枯,施用除草剂时也易出现药害。出现露籽苗时要及早盖土。套播地块可在旋耕机中间安装大规格的犁刀以反旋开墒沟,用开沟的细土覆盖种子。
(五)缺苗断垄
一般情况下,麦垄长度15 cm之内无苗即可视为缺苗断垄。缺苗断垄多因选用的麦种发芽率较低、地力瘠薄、墒情不好,或整地不够精细坷垃大、浇水不匀和地下害虫为害等而导致。要防止出现缺苗断垄,一是整地必须精细,做到地表平整。二是足墒播种,如果播种时土地欠墒,可以提前灌溉,造墒播种。三是建议播种前做好麦种发芽试验,发芽率低于95%的小麦种子不宜使用;另外,播种前拌种一定要匀。四是播种前要给种子进行药物拌种,以防地下害虫为害。
(责任编辑 程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