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宛罄 王崇东
关键词:产品设计;木风箱;传统造物;造物理念;设计启示
木风箱是传统农村炉灶旁使炉火旺盛的鼓风工具,又称双作用活塞式风箱,最早用于冶金,后普及至炊事鼓风[1]。风箱做功使空气进入炉内,实现透气、助燃。与早期的单冲程间歇性鼓风器相比,双作用活塞式风箱活塞部件的一次往复运动能鼓风两次,实现连续鼓风,是传统容积型鼓风工具发展的较高成就[2]。
1 四川传统木风箱概述
四川传统木风箱类属于双作用活塞式风箱,从设计特征看,木风箱除密闭的箱体、拉杆的应用以外,还有活门与活塞部件的配合做功,即双作用原理的应用[3],推拉杆无论向前还是向后运动,均能产生风力,从而实现连续鼓风。四川传统木风箱常用于炊事鼓风,从而提高劳动人民的工作效率。在使用方式上,操作者常坐于灶炉前的矮凳上,风箱置于操作者的左前方,左手拉风箱时,操作者身体后仰,右手顺手即可拾一把柴火,推风箱时,身体前倾,又顺势将柴火送进灶炉。如此一退一进、一拉一推,操作者腿、腰和手臂同时发力,利用身体运动的惯性,大大降低了劳作强度。文章以四川南充安化乡村民家所保存的木风箱为例,对其各部件进行分析研究。
2 四川传统木风箱的部件分析
木风箱由木箱、进气阀门、双向风道、活塞风板、推拉杆五部分组成,如图1 所示。整体造型呈方体,推拉杆所在面为正面。未作业时,进风活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拉杆后半部分藏于箱体之中;作业时,拉杆作往复运动,前后进风活门异步开闭。风箱在未作业收合状态下,长约740 毫米,高约420 毫米,宽约270 毫米,整体质量约8.5 千克。
2.1 木箱
木箱是风箱最大的外部构件,由箱体、可拆卸盖板、风匣嘴和护板四部分组成,如图2 所示。
箱体是木箱的基础外壳,泡桐木制成,内部有活塞风板、风道、风舌等其他零部件。木板①、②、③、④分别为箱体的前、后、左、右侧板,俗称“帮”。前侧板略矮于其余侧板15 毫米,以便可拆卸盖板插入。为提高箱体的密闭性,箱帮均以燕尾榫辅以胶水嵌套拼合。前后侧板上均开有两个方形进风口,两口之间的圆孔为推拉杆预留孔。右侧板下部中央凿有似门洞的方形出风口。底板⑤以10 枚竹钉固定于帮底。頂板⑥由三块横木板与四块竖木板拼合组成,以竹钉固于帮顶,于箱体顶面形成两个方形大开口洞,以便日后能通过此开口维修与更换损坏的箱内零件。
木箱的箱体与插盖均为泡桐木制成,风匣嘴与护板材质为柏木,两种木材在四川广泛分布,是乡野常见且易得之物。泡桐木木质轻、耐磨损、防潮效果好,制成的木箱质地轻盈,箱板不易磨损,常年放置地面亦不易受潮腐烂。柏木质地坚硬、防腐耐磨,制成的护板与风匣嘴经久耐用,尤其是护板经推拉杆多次来回摩擦,孔壁光滑细腻,运动推拉杆时更轻松省力。
2.2 进气活门
进气活门分布于箱体前后四个进风口处,由风门和木质固定卡扣组成,悬挂于箱内进风口上方,如图3 所示。风门由泡桐木板切削而成,顶端为活动转轴,下端呈方形并覆于进风口上。风门接触进风口一面光滑平整,贴合进风口防止漏风;另一面边缘做切角处理,减轻了自身重量,使它在进气时易于抬起。木质卡扣则一左一右扣于风门转轴之上,并以竹钉固于进风口上方。经固定的风门犹如合页,作业状态下,向内抬起以进气,向进风口贴合以堵风,前后两侧风门异步开闭。
2.3 双向风道
双向风道,泡桐木制成,由方管风道和可活动风舌组成,最大特点是双向输风。方管风道位于风箱右侧板与底板夹角处,贯穿箱体前后,与箱体夹角形成竖直通道,如图4 所示。与常规平直开口、四边等长的管道不同,方管风道前后封闭,其开口置于左侧面前后两端,作为风道输风入口。箱体的出风口,同为风道的输风出口。风舌置于风道中部,能来回摆动控制输风方向,为输风阀门。其造型结构与风舌相似。左侧为转轴,右侧为堵风阀片。风舌右侧延伸至出风口并卡于出风口之间,形成夹角为38°的摆动范围。拉风箱时,空气从风道前端开口涌入,迫使风舌向后关闭,空气从出风口输出;推风箱时,空气从风道后端开口涌入,迫使风舌向前关闭,空气亦能从出风口输出。风舌也因它巧妙的设计被称作“巧舌子”。
2.4 活塞板
活塞板竖直并贴合于箱体内部,泡桐木制成,如图5 所示。其中部凿有两个半圆孔,孔位与拉杆孔对应,为固定推拉杆的榫眼。活塞板具有较强的堵风性能,其边缘勒有一圈鸡毛,俗称“毛老头”,它的固定方式巧妙。需先于风箱侧面开“V”型凹槽,从活塞板后侧边缘向凹槽内钻孔,保证活塞板面的完整性。再将长麻绳一端于活塞板后侧系上死结,用钩锥从凹槽穿孔而过,钩住麻绳向凹槽内拉回,形成“Ω”形状的圆弧套,取三五根鸡毛塞入其中,把绳勒紧,直至所有孔勒满鸡毛、活塞板边缘绕有一圈绵密的鸡毛为止。蓬松柔顺的鸡毛不仅提高了活塞板的堵风性能,还减少了活塞板的运动阻力。经久使用的风箱,毛头磨损严重,此时抽出风箱插盖取出活塞板,再勒上新鸡毛即可。
2.5 推拉杆
推拉杆的作用是带动活塞板做前后往复运动,如图6 所示。两根长柏木棍从前侧板的拉杆孔穿入箱体,前端制方形榫头,与握柄连接,后端制半圆形榫头,与活塞板连接,并于榫头上紧贴活塞板后部处钻孔,以方头竹钉固之。两杆距离活塞板约60 毫米处另有短木棍连接,以防止活塞板过分前拉而超出风道前进风口。为减少推拉杆磨损,还常于杆上施油润滑,以提高推拉杆使用寿命。
3 四川传统木风箱的造物理念分析
3.1 重己役物,致用利人
器物当为人所用,而不是人被器物所制,亦即用物而不为物累,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待器物最根本的观念[4]。木风箱作为传统鼓风工具,打破了中国传统鼓风工具数千年来单向鼓风效率低下的局限,极大地提高了人力鼓风效率。其造型简洁、视觉朴素,除本身实用功能之外没有多余的审美装饰和明显的象征意义。使用方式设计亦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采用推拉的方式便于使用者发力与操作。其注重实用功能以及强调为人服务的特点体现了“重己役物,致用利人”的传统造物思想,即人不为物所驱使,不为物所累,器物服务于人,器物的设计应利于人的生活与生产[5]。
3.2 天地材工,各随其宜
古往今来,材料品质与技艺深度通常作为衡量一件器物好坏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先人还提出成功的造物设计还应考虑时机和地缘文化。《考工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天地材工,各随其宜”则为根据时机、地缘、材料以及技艺,根据所需,灵活变通,制为器物[6]。木风箱在选材上,采用当地大面积生长的泡桐木与柏木。泡桐生长速度快,木材粗壮,易于制成板材,且质地轻、耐腐、防潮,制成的箱体轻盈耐用;柏木成林,树干较直,且质地坚硬、耐磨损,制成的拉杆经久耐用。在风箱的制作上,箱体既能严丝合缝保证其密闭性,又能自由拆卸以便日后维修,体现了匠人精湛的制作技艺。总而言之,四川传统木风箱根据当地大面积生长植物的材料特性,在精湛的制作技艺加持下灵活运用以制为器物,体现了“天地材工,各随其宜”的传统造物理念。
3.3 审曲面势,巧法自然
《考工记》提出“审曲面势”:“审”是审问,“面”是直面;“曲”是物形,“势”是物性[7]。“审曲面势”是观察物材的自然属性,即形状、结构与质地等,而“巧法自然”是在“审曲面势”的基础上,根据所需再制作器物[8]。“审曲面势”强调因材施用、因形就势、因地制宜,“巧法自然”则强调对自然材料的用心、用智,实现“巧法造化”。鸡禽毛物乃乡野间常见与易得之物,勒于活塞板边缘,不仅起到了防止活塞板漏风的关键作用,还减少了活塞板在箱内的运动阻力。人们认真审视了鸡禽毛物浓密与顺滑的自然特性,使原本乡野间的无奇之物在木风箱上发挥了巨大的功能和价值,充分体现了“审曲面势,巧法自然”的传统造物智慧。
4 四川传统木风箱造物理念的设计启示
4.1 实用利人
实用利人,即强调器物应注重实用价值以及能便利于人的生活生产。木风箱设计注重器物的实用功能与效率,其最大价值不是木风箱本身而是木风箱所能提供的便利人类生活生产的功能。作为鼓风工具木风箱没有多余的装饰与象征意义,在使用方式上充分考虑人机交互,便利人的使用与操作。木风箱的功能、使用方式以及装饰特征均强调了器物服务于人以及便利人生活生产的造物理念,是现代设计“功能至上”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的结合体,给予现代设计“实用利人”的造物启示。在现代消费社会中,人逐渐成为器物的追随者,器物的实用功能逐渐弱化,身上被赋予的财富与地位象征逐渐凸显,器物逐渐从服务于人的角色逐渐向被人拥护的象征转换。器物实用功能的弱化与符号功能的放大,在一定程度上给现代消费者带来了消费压力与精神焦虑,现代造物应重新审视器物的功能与目的,重新树立“实用利人”的设计原则。
4.2 适用地宜
适用地宜,即强调器物与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及条件相适应,以及与区域内的地缘文化与劳作习惯相适应。在地理环境与条件方面,四川盛产泡桐与柏木,木风箱就近取材以当地的盛产之木为原材料,实现了对区域内的资源合理利用;同时,泡桐与柏木为自然之材,均为绿色环保、可再生材料,木风箱制作材料消耗与当地植被生长之间是一种平衡持续的关系,体现了四川传统木风箱与当地环境与条件的相适应特征。在地缘文化与劳作习惯方面,木风箱双作用原理的应用使它在传统农村以柴火为烹饪催熟材料的炊事活动中,极大地提高了劳动人民的烹饪效率;同时木风箱根据劳作人民的使用习惯,采用省力的推拉作用方式,降低了劳作强度,体现了传统木风箱与劳作人民的生活生产需求和使用习惯之间的相适应特征。木风箱与地域环境与劳作场景之间的适应性给予了现代设计“适用地宜”的造物启示。在材料多元化的时代,现代造物应深刻认识不同造物材料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地缘区域内的自然与可再生的材料,合理利用区域资源,使产品的取材与区域内的自然材料相适应,实现绿色制造[9]。此外,现代还应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环境与使用人群,设计贴切使用者在文化、功能以及情感等方面需求的产品,使产品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
4.3 巧用和谐
巧用和谐,即以“巧法”实现产品自身、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的和谐。首先,木风箱巧用榫卯结构,以及巧用双作用原理与活塞装置,使风箱的密闭性与鼓风性能大幅度提升,实现了风箱自身的和谐。其次,木风箱巧用可拆卸的结构,使操作者可自行对产品进行检查与维修,提高了使用者对产品的可维修性,实现了产品与人的和谐。最后,木风箱巧用鸡毛,鸡毛为乡野間的常见且可再生之物,木风箱对区域环境内造物材料的合理应用实现了产品与环境的和谐。风箱在鼓风原理、结构以及取材上的巧妙设计,实现了产品自身、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的和谐,给予现代造物“巧用和谐”的设计启示。在现代设计中,巧妙的产品更能打动人心,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巧用”不仅体现在技巧上或者产品的功能提升上,也体现在材料使用上、产品可持续、可维修性上以及用户体验上等多方面。除此之外,现代造物也逐渐注重“人—物—环境”的和谐状态[10]。“和谐”给予了现代造物对于“人—物—环境”关系和谐新的设计启示,即首先从产品自身出发,完善产品功能,其次从产品与人的和谐出发,满足用户需求,最后从产品与环境的和谐出发,充分把握地缘文化以及合理利用区域资源。木风箱“巧用和谐”设计启示是“功能主义”“人性化设计”“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等众多现代设计语言的统筹,对于现代造物实现产品升级以及促进产品的“人—物—环境”关系和谐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5 结语
木风箱作为我国传统鼓风工具,鼓风性能实现了从单向鼓风向双冲程连续鼓风的巨大提升,是传统鼓风工具发展历程上的重要成就。同时,木风箱也体现我国传统的生活与生产方式,承载了优秀的传统造物文化。但随着现代鼓风机的普及,木风箱逐渐退出人类的生活生产,蕴含的造物智慧在新时代年轻一脉中鲜有人知,对木风箱进行设计研究是发扬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使其造物智慧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续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木风箱所体现的“重己役物,致用利人”“天地材工,各随其宜”与“审曲面势,巧法自然”的传统造物思想也能在现代设计中得到反映,给予当今造物设计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