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玲
本文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总署、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数据和河南省农业农村部门调研数据,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当前全球、全国、全省花生生产、供需、贸易情况,市场动态,瓶颈因素,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梳理,提出加速推进河南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花生产业发展情况
(一)2022年全球花生产业发展情况
1.全球花生生产情况。近年,全球花生种植面积、产量持续增长。2022年全球花生种植面积3400万hm2,总产量5 045.8万t。亚洲、非洲、美洲三大洲花生种植面积、产量占全球99%,主产国有印度、中国、苏丹、塞内加尔、几内亚、缅甸、坦桑尼亚、尼日尔、乍得、布基纳法索、美国、印尼等20多个国家。其中印度花生种植面积550万hm2、总产665万t,分别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占全球的16.2%和13.2%;中国花生种植面积480万hm2、总产1830万t,分别居世界第二位、第一位,分别占全球的14.1%和36.3%;苏丹花生种植面积300万hm2、总产250万t,分别居世界第三位、第四位;美国花生种植面积57.1万hm2,总产261.8万t,分别居世界第十一位、第三位(见 图1、图2、表1)。
2.全球花生供需情况。一是全球花生消费量逐年增加,供需基本平衡,主要生产国国内消费占90%。2022年全球花生总消费5100万t左右,总体上食品用比例在提高。其中:用于压榨2000万t,榨油总量617万t,占总量40%;食品用2000万t,占40%;作种用、饲料、工业及其他用途20%。2022年中国、印度、美国、印尼、苏丹、缅甸6个国家花生油用和食用消费量分別为
1945万t、540万t、196.3万t 、135.3万t、133.7万t、133.3万t,分别占全球花生总消费量的38%、10.5%、3.8 %、2.7%、2.6%、2.6%,合计占全球花生消费总量的60%。中国为世界花生最大消费国。二是世界各国花生消费结构差异较大。中国、印度、苏丹、缅甸、坦桑尼亚等主产国花生油用比例均在60%左右,少量作食用;欧盟、美国、俄罗斯、印尼、日本、韩国等地区花生食用比例70%~90%,有少量压榨(见表2)。
3.全球花生贸易情况。2022年全球花生总贸易量788.4万t(制品折果,下同)。其中,全球花生出口454万t,主要出口国家(地区)出口量为:阿根廷90万t,占比19.8%;印度75万t,占比16.5%;美国54.4万t,占比12%;苏丹50万t,占比11%;塞内加尔47.5万t,占比10.5%;中国45万t,占比9.9%;巴西37.5万t,占比8.3%;缅甸18.5万 t,占比4%。全球花生进口量334.4万t,主要进口国家(地区)进口量为:中国110万t,占比32.9%;印尼41万t,占比12.3%;瓦鲁阿图28万t,占比8.4%;墨西哥23万t,占比6.9%;英国22.5万t,占比6.7%;俄罗斯22万t,占比6.6%;加拿大17.3万t,占比5.2%;菲律宾10.5万 t,占比3.1%;日本10.5 万t,占比3.1%;泰国9万t,占比2.7%;马来西亚7万t,占比2.1%;澳大利亚5万t,占比1.5%(见图3、图4)。中国为世界花生第一大进口国。
4.世界不同地区花生产销特点。世界各地花生生产、消费各具特点。美国、阿根廷、巴西虽然花生生产体量不大,但却是世界花生品质最优、产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食用比例高,产业效益好,垄断全球花生高端消费市场,其花生产业的发展基本不受大宗油料行情影响;印度、非洲各国花生广种薄收,生产水平低下,产品价格有比较优势;欧盟等进口国主导着花生高端消费走向,市场潜力巨大。
2022年美国花生57.1万hm2,总产261万t,不及河南省的一半。但美国花生产业优势在于“先进技术+ 农场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稳定经营模式。美国视花生为重要食品原料,利用优质的品种、绿色节本技术、成熟配套的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装备、快捷高效规模化组织方式科学利用产品,实现最优产品70%以上国内食用,12%出口欧洲、日本、韩国、中国等地,剩余13%次品榨油。美国花生产业化水平高,技术优势全球领先,长期以来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要目标,面积产量稳定。
阿根廷引进美国花生生产技术与经营模式,以“鹰”的视野、“豹”的速度,快速实现产业化发展。其特点是品种优质、生产规模化农场化绿色化和高出口率。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技术资金支持下,阿根廷以200 hm2以上的全程机械化大农场起步,开始发展优质花生。21世纪初,在作为高油酸花生发源地的美国对扩张高油酸花生产业犹豫之时,阿根廷快速实现了高油酸花生的规模化种植,2008年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达全部花生种植面积的30%,2010年这一比率达到50%,之后实现全部种植高油酸花生。阿根廷把花生作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紧盯欧洲主战场,同时拓展中国、俄罗斯、日韩、澳大利亚等市场,近十年已成为世界高油酸花生供应链霸主。虽然2022年阿根廷花生种植面积仅38万hm2,总产量只有125万t,但其出口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花生出口量及品质世界第一,花生产业成为本国农业领域示范产业,未来前景广阔。
幅员辽阔的巴西虽然被认为是世界花生起源地,但当今巴西发展花生产业的历史却仅有20年。巴西紧跟阿根廷脚步,利用与美国、阿根廷花生行业交流合作的便利条件,引进美国、阿根廷产业技术与经营模式,实现了花生机械化、规模化种植。虽然2022年巴西花生种植面积只有20万hm2、产量仅75万t,但巴西对国际市场高度重视,近几年花生出口量猛增。巴西制定了宏伟的花生产业扩张计划,利用国内法规以甘蔗轮耕扩大花生种植,尤其是发展高油酸花生,拓展国际市场,前景不可小觑。
欧盟、澳洲、俄罗斯、日韩、新加坡这些地区未实现花生规模化种植,花生对外依存度90%,但其零食业对花生需求量大,左右全球花生贸易格局。早在20世纪90年代欧盟就倡导以菜籽油和葵花籽油取代花生油,引领花生产品利用从榨油转向食用。韩国、日本是花生传统消费市场,受土地资源和生产成本制约,花生消费多依赖进口。近年俄罗斯花生进口量也增多,并由普通花生转向高油酸花生。随着国际市场对高油酸食品保健认知度提升,欧盟、澳洲、俄罗斯、日韩、新加坡、马来西亚花生食品市场空间不断增大。
印度和非洲花生产业有着共同特点,就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广种薄收。经营模式小而散、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产业升级。但苏丹、塞内加尔、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与中国签署贸易协议,因此印度、非洲廉价榨油花生常年为中国等国家提供油用进口货源。非洲花生产业技术进步较快的国家为南非,南非引进美国、阿根廷技术与经营模式,蕴含较大发展后劲。值得关注的是,非洲拥有大量廉价土地,具有巨大的开辟花生生产基地的潜力。
(二)中国花生产业发展情况
1.全国花生生产情况。2022年中国花生种植面积480万hm2、总产量为1830万t,与2021年基本持平,分别占全球的14.1%和36.3%,面积、产量分别居世界第二位、第一位。在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中,花生种植面积次于大豆和油菜籽,位居第三,产量仅次于大豆,居第二位。近十年,全国花生产量保持稳步增长势头(见图5)。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1年我国花生主产省前15位为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辽宁省、河北省、湖北省、吉林省、四川省、安徽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江苏省、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种植面积、产量占全国90%以上。其中河南省为全国花生面积、产量最大省份,花生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6%和32.1%(见图6)。
2.全国花生供需情况。我国花生收获后,留种6%~7%,种植者自己消费一小部分,其余被一级收购商收购,二级收购商分级筛选、调配货源,用于食用消费、压榨消费、精深加工和出口。
2022年我国91%的花生用于国内消费,出口占2%~3%。花生榨油和食品用消费量为1945万t,加上120万t留种及其他用途,总消费量超过2000万t。其中压榨1186万t,占61%;食品用758万t,占39%。从消费来源方面看,我国花生自给率94.5%,进口花生占总消费量的5.5%。
我国花生压榨企业集中度较高,规模型油厂占比达60%。鲁花、胡姬花、金龙鱼等大品牌企业花生油产业发展较好。花生加工產能分布方面,山东省的压榨企业多、规模大、能力强、层级分明,知名品牌有鲁花、长生等,益海嘉里和中粮等油脂供应商的花生压榨厂也基本分布在山东省。河南省压榨企业多为地方性油厂,规模偏小,如濮阳训达、鹤壁淇花、辉县华豫等。河北省压榨企业规模大,但数量少,如邯郸明福、河北天申等(见表3)。
我国花生油的加工方式分为压榨和浸出。压榨法生产的花生饼粕仍含有油脂,浸出法采用化学试剂将油脂提取出来,饼粕中油脂残留较少。压榨又分为冷榨和热榨。冷榨法原料不加热,以60℃的低温压榨,产品色泽浅、风味清淡,油中维生素E、甾醇、类胡萝卜素等活性物质损失少,但对原料品质要求高。热榨法先对原料炒制,再通过120℃高温压榨,出油率高,但易破坏油中活性物质,多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
3.全国花生贸易情况。据美国农业部发布数据,2022年我国花生出口(花生荚果及制品折果,下同)
45万t,同比减少15万t,在全球的位次由2021年的第四位下降至第六位。我国花生出口目的地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马来西亚与中国澳门等。花生进口量达110万t以上,同比减少25万t,但仍居世界第一位。花生原料主要进口国为苏丹、塞内加尔、美国、阿根廷,花生油进口国主要是巴西、印度、阿根廷。印度和非洲普通榨油花生和花生油,价格低廉,成本优势明显。2022年5月我国与巴西签署贸易合作协议之后,巴西花生进口量加大。
4.国内花生市场情况。2022年国内花生市场行情前抑后扬。2022年春节前后花生压榨厂原料收购价格持续下行,且农户惜售情绪较强,每吨花生米价格在7300元低位运行。春节后,蛋白粕和油脂价格上涨。2022年一季度花生油、花生粕出现补涨,收购价格震荡上行。至二季度末,花生市价整体趋稳,每吨花生米价格维持在8450元左右。在俄乌冲突呈现扩大化、长期化的背景下,受葵花油、葵花籽等油脂油料进口量减少的影响,花生及花生油受市场高度关注,价格微涨。随着美洲大豆、加拿大和欧盟油菜籽供应低于预期,整体上全球油脂油料需求疲软,贸易量同比下降8%。我国2022年全年进口油料9 610.9万t,同比下降5.8%。其中中国大豆同比下降5.6%,全年进口9 108万t;食用植物油进口726.4万t,同比下降35.7%。进口油料油脂的减少对国内花生市场价格形成有力的支撑。同时花生供应预期下降,加上疫情居民囤货,四季度花生价格持续上升,维持高位运行。至2023年1月,每吨花生米价格为9905.6元,同比增长34.92%(见图7)。
(三)河南省花生产业发展情况
1.河南省花生生产情况。河南省作为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省,花生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4,产量占1/3,生产优势明显。同时,花生为河南省仅次于小麦、玉米的第三大农作物,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最为明显的大田作物。近年,河南省花生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走出了有别于其他省的独立行情。尤其是2016年以来,河南省提出发展“四优四化”的重要举措,把发展优质花生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工作重点,促进
了河南省花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见图8)。
2022年,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128.7万hm2,同比基本持平,占全国的26.8%;总产615万t,同比提高4.5%,占全国的33.6%;每公顷产量4 780.5 kg,居全国领先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2022年全国花生普遍因气候干旱、比较效益下降而减产,但河南省花生面积未减,产量不降反增。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自然条件特点突出。正如2022年初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总站分析的那样,虽然2021年以来玉米市价上涨对农民种植花生的意愿有一定影响,但由于河南省花生产区60%以上为中下等土壤肥力地块,这些土壤种植玉米产量不高,效益不好,而种植耐旱、耐瘠薄的花生收获颇丰,对河南省花生面积的稳定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二是科技支撑作用增强。河南省花生品种结构持续优化,沿黄及黄河故道大果花生区(占总面积的40%)和豫南豫西豫西南优质小果花生区(占总面积的60%)两大优势区域生态布局更加合理。河南省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高油品种推广比率占50%以上。花生标准化种植、配方施肥、种肥异位同播、全程绿色防控、防灾减灾等一系列规范化、轻简化、绿色化技术模式进一步示范推广,促进了花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三是全程机械化快速推进。河南省加快农机农艺融合,集成示范春夏播花生露地起垄种植、夏花生免耕种植、麦套花生规范化种植等技术模式,加速推进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全省花生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由2017年的55%提高到2022年的80%,居全国领先水平。四是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尽管国内花生市场跌宕起伏,河南省花生生产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依然十分明显。按2022年每千克花生平均市价6元计算,2022年河南省每公顷花生平均产值31 500元(花生果28 500元、秧壳3000元),纯效益约19 500元(扣除成本12 000元),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值20 700元、效益11 700元)。同时,河南省麦油轮作一年两熟夏花生面积占80%,花生的生物固氮作用参与土壤良性循环,每公顷花生约留在土壤90 kg纯氮,促进后茬小麦增产增收,全年效益更是高于其他一年一熟花生产区。五是规模化经营进一步发展。通过政策支持、市场导向、地方扶持、科技支撑、社会服务、产销对接等手段,河南省引导从事优质花生规模化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一些规模化种植区实行单品种专种、专管、专储、专用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有效解决花生产品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的难题,推进了订单化、专用化生产。
2.供需情况。河南省花生自销50%左右,商品率50%。其中约55%用于榨油,年产花生油100万t左右;35%作为食品原料,用于烘焙花生、油炸花生、花生酱及各种小食品。目前,全省从事花生产品加工的企业82个,批发市场33个。其中,规模化的加工企业有周口益海嘉里油脂有限公司、正阳鲁花油脂有限公司、开封龙大油脂有限公司、濮阳训达油脂有限公司、鹤壁淇花油脂有限公司等,上述企业每天的油料加工能力分别为2000 t、500 t、500 t、500 t、100 t。益海嘉里开封粮油有限公司、延津鲁花油脂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建成投产后的年加工能力约50万t。
3.贸易情况。河南省每年有300万t左右的花生以原料、油脂、食品等形式输出省外。一部分流向山东沿海加工企业,一部分流向花生油、食品消费及原料缺口较大的两广、云、贵、琼等地。国际贸易方面,河南省花生直接出口量较小,优质花生多借山东、河北出口企业间接出口。2022年河南省花生出口烘焙花生、保健花生制品(折果)28.6 t,出口额7.53万美元。2022年河南省进口花生(油和制品折果)2.48万t,进口额1360万美元。进口花生以低价榨油原料为主,主要来自印度和非洲。
二、河南省花生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与展望
(一)河南省花生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及效果分析
近年,我国自产油料油脂缺口70%,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花生在国内三大油料作物中具有单产高、总产高、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而且用途广泛,可榨油、食用以及提取蛋白粉、白藜芦醇等深加工产品,加之花生的生物固氮作用可参与土壤良性循环以及副产品利用价值较高等特点,使花生产业对保障国内油脂油料供应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为此,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增强油料供给保障能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多措并举发展花生等油料作物”,加快推进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被提到了更高的议事日程。
河南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政策,促进优质花生产业发展。2022年,河南省继续利用中央财政产油大县奖励资金,农业农村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河南省十大优势农业基地、国家和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花生产业集群等项目资金,推进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了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继续建设正阳国家花生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浚县和祥符区省级花生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并谋划建设一批花生产业集群。正阳君乐宝乳业、鹤壁丰盛、鹤壁淇花、周口顺丰、开封艾思佳等企业发展较好。
(二)河南省花生产业发展瓶颈因素剖析
河南省花生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十分突出,但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河南省花生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仍然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1.规模化经营进程慢。全省花生产区整体上组织化程度依然落后,花生种植以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生产成本高,品质品相得不到有效保障,难以形成规模化优质产品。这也是河南省花生出口量小、产品附加值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机械化水平待突破。虽然河南省花生综合机械化率为80%,全国领先,但政府一直以来对花生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创新研发支持不足。与美国、阿根廷等先进国家相比,河南省花生生产缺乏大型化、系统化、高端化、智能化的机械。
3.绿色化生产需加强。一是集中产区重茬率50%,导致养分失衡,病虫害加重,化肥农药用量不精准,控制残留难度大。二是对产中、产后黄曲霉素滋生的防控措施有待加强。
4.生产基础较薄弱。在花生产区,低产田占40%,肥力低,平整度较差,水利设施不健全,抗灾能力差,遇极端天气损失严重。
5.产品利用不科学。河南省花生缺乏专用加工产品,榨油比率过高,需要和低成本进口大豆、油菜籽、棕榈以及非洲榨油花生竞争市场,导致优势降低,造成花生产业受国际市场行情冲击加大;缺乏高端化、精品化食品加工,花生加工品表现为种类多、规模小、档次低、名牌少;产业链短,缺乏深加工产品;花生粕替代大豆粕技术瓶颈难突破,秧壳合理利用率不高。
6.市场拓展较滞后。河南省作为花生生产大省,虽有交通区位优势,但河南省花生在国内市场上以原料输出为主,花生制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在国际市场上,河南省花生制品在欧盟市场以及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等周边花生主要消费地区市场份额很小。
(三)河南花生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发展思路。基于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走向和国内外花生产业发展态势,要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省花生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把花生生产大省打造成产业强省,必须立足省情,另辟蹊径,强化内功,才能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河南省花生产业要在稳定面积、提高产量的基础上,打造两个“中国花生产业高地”:一是品质高地,即内在品质和食品安全高地,以优质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食品加工高地,集中打造与国际、国内市场对接的大型花生食品企业集团,以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拉动全省花生产业链转型升级。
2.对策与建议。一是利用政策支持打造优质花生产业链。河南省应以国内外市场畅销的优质花生制品为终端产品,利用财政支持政策,整合相关项目资源,鼓励利用民间资本,选择有发展基础的区域和企业,集中打造优质花生产业链;借鉴阿根廷发展经验,培育优质品种,发展绿色化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生产装备,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培育技术先进、产品畅销、理念超前、未来可拉动全省花生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衔接,生产适宜于不同市场、不同人群、不同用途的高附加值终端产品;通过探索成功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全省花生产区复制推广,实现全省花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不断积累成功经验,未来亦可发展“豫疆合作”“豫非合作”,联合在非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发拓展绿色优质花生产业基地,壮大花生产业。二是另辟蹊径打造国字头花生食品品牌。花生比其他大宗油料具有油食兼用、消费范围广的特点。花生作为世界第一大干果原料,其产品加工转化不能一直盯着榨油。美洲花生不受油脂市场跌宕起伏干扰,是因为他们的花生主要用作高附加值的食品,剩余的次品用来榨油。中国花生榨油比例高,易受大豆油、调和油产业压制。而国内食用油市场早已形成固定格局,市场占有率已被前十大油脂企业共分天下,其他中小花生压榨企业靠贴牌或低价出售花生油生存,且长年开工不足。反观国内花生食品市场,目前尚没有垄断性的大品牌,培育花生食品名牌正当其时。河南省花生食品加工历史悠久,如“兴盛德花生”“长岭花生”在国内十分畅销,却一直未做大做强。从市场数据看,每公顷出口花生米制品价格4.4美元,附加值提高了170%,而市场上每公顷花生油价格30元(折4.35美元),产品附加值仅提高30%。壮大花生食品工业,培育国字头食品品牌,未来把60%~70%品质品相好的原料用于食品加工,把其余30%~40%原料用于榨油,将显著提高我省花生产业效益。三是把握产品源头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有绿色发展保驾护航。花生集中产区、老产区要把轮作、深耕、增施有机肥作为解决连作障碍,降低农残,实现生产绿色化的关键措施;产中、产后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止花生产品、制品和副产品受黄曲霉素污染;要落实农业灌溉用水、投入品、废弃物利用“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采取绿色农艺,化肥农药精准施用,达到产品安全、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利用;要完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实现生产的标准化、经营的品牌化,从质量安全上提高河南花生制品信誉度。 四是以机械化、智能化加速规模化、标准化。从美国、阿根廷花生产业的发展模式不难看出,随着全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规模化、轻简化、标准化问题将迎刃而解。机械化是规模化发展的前提。缺乏成熟配套的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装备,很多生产环节靠人工,制约着规模化步伐;机械化程度影响着人工成本和生产效率。据调查,中国花生用工成本(机械作业、雇工、家庭用工折价、燃料动力和机械维护)占花生种植成本的68%,而全程机械化的美国花生用工成本仅35.3%。最后,机械化制约着标准化水平。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是根据人工操作技术经验设定技术参数,通过机械设备和智能化装备来实现精准作业,因此机械化水平影响着精准施肥管理和产品品质品相。据试验结果显示,机械精播、精准施肥、精准防控比人工粗放种植节约种子、肥料、植保费用36%。五是以國际化大视野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河南省要发挥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强化品牌意识,做大做强区域品牌,做亮做响企业品牌,做精做优产品品牌,以优质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打造绿色有机优质花生食品品牌,拓展国内食品市场,开拓欧盟市场,占领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等周边市场;提高榨油工艺,打造绿色高油酸花生油品牌,提高油品附加值;开发花生蛋白粉、活性肽、白藜芦醇、花生红衣营养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拓宽副产品综合利用途径,发挥花生粕营养价值较高、适口性好、代谢能高的特点,攻克技术瓶颈,提高饲用比率,替代进口大豆饼粕,降低蛋白饲料国际依赖度;发挥花生秸秆、荚壳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材料化利用价值,充分挖掘经济价值,提升产业效益。
三、花生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国内外花生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8年11月发布的高油酸健康声明,进一步推动全球高油酸花生产业化进程。多年的疫情决定了全球各地会对营养保健食品愈加重视。花生作为全球第一大干果原料,以欧洲、美洲、澳洲主导的高油酸花生食品消费空间巨大。同时,油酸的抗氧化性质受到西方国家煎炸领域及饼干、甜品保鲜方面的重视,未来高油酸花生油也会受到澳洲、北美、欧洲、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世界高端消费市场青睐。因此,发展以高油酸为基础的优质专用花生前景广阔。从全球范围看,花生面积、产量随需求量增加而稳步增长。
预测2023年,国内花生生产受2022年后期花生涨价影响,全国花生种植面积将略增。尤其是具有资源优势潜力的河南省花生生产,将保持持续稳定增产局面。
(二)2023年花生市场行情研判
1.国际、国内油脂市场研判。2023年全球植物油产量和消费量相对宽松,预计同比均增长4%左右。受消费带动,全球贸易量增幅或超过10%,但仍需持续关注天气条件、能源价格、出口国政策、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供强需弱”局面或带动全球植物油价格下行。据中国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最新报告,本年度我国植物油总供给量为4070万t,同比增加355万t。其中国内自给3164万t,同比增加130万t;进口油料油脂(大豆、棕榈、油菜籽、葵花籽)折油905万t,同比增加225万t。预计植物油总消费量为3996万t(包括食用3566万t、工业及其他消费430万t)。考虑到国内供给增加,2023年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预计为800万~850万t,低于往年900万~1000万t水平。国际、国内食用油市场波动,也将引起国内花生市场产生同频共振。
2.国际、国内花生市场研判。全球花生产地自销占90%,贸易量较小。花生消费以食用为主的国家,花生市价基本不受大宗油料的影响。而对于油料油脂国际市场依赖度较高、花生压榨率较高的中国,花生市价会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产生波动。一是国内油料、油脂供给总量的影响。花生作为食品,营养全面、风味独特,其他食品无可替代,而榨成油后就增加了油脂之间的替代性,容易受到具有价格比较优势的进口食用油冲击。展望后市,消费需求复苏和2月南美干旱天气炒作,短期内将推动花生价格走强。长期看,2023年我国油脂供需趋于宽松,国内花生预计增产,非洲低价花生进口预期增加,这种局面将导致花生市价整体走势下调。二是俄乌冲突的持续对油用葵花籽进口的影响。俄乌冲突引发农产品贸易物流中断以及贸易扰乱,对乌克兰油用葵花籽市场供应链带来较大不确定性,间接影响国内花生油市场。三是能源价格上涨。欧美生物柴油政策释放红利,工业需求坚挺,拉动美洲、欧洲生物柴油需求,对大宗油料价格形成支撑,间接制约着榨油花生市场价格。四是宏观通胀、美联储加息以及疫情反复、经济下行所带来的需求弱化,影响大宗油料油脂市场,间接波及花生油市场,对花生后市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五是灾害性天气影响。据气象部门预测,在我国北方产区,2023年将是雨水较多的年份。尽早采取防灾减灾应对策略,是保证今年花生丰产丰收的关键。
总的来说,河南省花生产业既有独特优势潜力,又有亟待突破的瓶頸因素,与国内外油料油脂市场密切联动,受宏观经济、疫情形势、国际争端等外围因素的影响也愈发明显。因此,只有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才能实现河南省由花生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跨越。
(责任编辑 刘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