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的探讨

2023-05-30 03:23郑燕
经济师 2023年4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探讨

摘 要: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的挑战,这也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及时转变观念,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管理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 现状 探讨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4-124-02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也要跟上发展的步伐,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治理和发展。但在实践中会出现管理体制没有健全、重视程度不够、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进程也受到了影响。如何去除积弊,提升经济管理的效能,这是一个需要农业经济管理者进行深入思考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其包含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的含义。从狭义方面看,是基于市场经济规律、区域的环境条件、区域的人文特色发展的一种经济管理行为;从广义方面看,是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区域性指导方針、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一种管理行为。从中能够看到,狭义的论述能让不同区域不一样的特点得到更好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农村地区生产要素计划与整合的过程,农业经济发展也体现了产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特色。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

(一)明显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我国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广泛地使用了大量先进的设备。要想农业经济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需要有效的市场信息与先进技术强有力的支持。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计算机成为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使我国农业经济由此已经迈进现代化的发展轨道,其管理模式变得更加具体化,并且能够利用信息化的技术与资源,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创造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1]。

(二)现代化发展方向

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发展,这不仅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运行规律,同时更能体现农业发展取得了不断的进步。在这样发展模式下,现代化的农业经济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最大差异就是更加重视市场的开发,其发展的重点在于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并强化其可持续的发展,由此可见,改变经济发展理念会让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也让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大背景相适应。

(三)生产化发展趋势

我国推出农业合作经营制度后,农民生产的利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也进一步发展了与利益相联的农业经济产业机制。例如,在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带动下,实现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这充分说明在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大企业对标准化生产流程有了全面的掌握,同时标准化生产也渗透到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加工之中,使得农民获得更大的实际收益,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随之而来也暴露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整个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一直处于十分低效运行的状态。

(一)管理体制尚未得到健全

农业经济管理还没有建立与当前经济理念、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当前的管理制度不能与农业社会结构现状相符合,更没有适应快速发展的农业社会。不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让其自身经济管理活动执行力缺乏,同时在一些管理实践过程中,没能很好地执行农业经济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得执行力更加不足,对于农业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二)没有引起基层的足够重视

依据当前农业发展的情况,我国高层领导十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与各项管理意见,为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处在基层的管理者却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同时也是导致缺乏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执行力的根本原因[2]。一是,管理人员没有与时俱进,转变理念,没有深入了解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导致一些政策执行滞后或没有得到及时执行,综合的农业经济管理质量不高。二是,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不管是职业素养还是管理能力都有待于提升,已经落后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三)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方向,能带动农业经济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当前一些农业经济的基层管理方式落后,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广泛普及,科技能力不强,加之对农业经济管理缺乏重视,使得农业经济管理一直都在低效的轨道上运行。

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对策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之下,需要从管理方式、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才能让农业经济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建立并完善完整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有力地促进农业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3]。

(一)规范管理行为,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并完善新农村的农业发展机制,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整体水平的必然之举。依据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需要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土地流转制度。要依托基层政府的力量,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不断完善与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朝着城镇地区将农村劳动力骨干进行转移,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予以明确,以此为基础,结合民情,对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推进征地改革,强化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使得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项目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二是,信息管理制度。加强信息技术的引进,对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强化管理,集约化处理农村土地,让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得到全面的保障。三是,生产经营制度。在对生产资源管理过程中,建立农村节约化管理制度,依据自愿原则,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承包市场流转,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得利用农业资源的效率大幅提高。四是,优化产业结构制度。对本地粮食作物的生产管理过于看重,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就会影响到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因此,要对农业产业结构实施调整,以促进农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依托地方的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业产品,建立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提升本地农业经济发展速度。

(二)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在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下,管理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对于经济管理人员要提升思想意识,帮助他们对农业经济发展趋势有深入的了解,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地开展工作,建立自觉意识,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效率的大幅提升。领导层面也要高度重视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布置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对基层管理人员要开展培训,促进其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时聘请高级农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到农村基层开展技术指导,解决农户经营农产品中遇到的技术与销售的问题,合理地促进人才流动[4]。另外,当地政府要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并配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创建技术产业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能力。

(三)加强基础管理,增设管理项目

对于农村实际经济状况与民情,身为管理人员要有深入的了解,加大交通建设与兴水工程的投入力度,在财政预算中向兴水工程大幅倾斜,同时建立水利建设专业资金,解决地区所有农民引水、灌溉问题,这是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兴建水利工程,不仅要解决引水问题,还要解决农作物灌溉问题,通过蓄水量的增加,浇灌面积的扩大,为各类农作物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农业经济管理中还有一项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就是交通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建立以公路为核心的农村公路网,为农民出行与农产品运输提供便利,这是高水平经济管理的重要体现。为快速推动农业經济得到更好的发展,依据实际情况,应不断增设农业经济管理项目,依据本地区农村产业特征与相关的资源,打造特色产品,推动这些新增的农业经济管理项目尽快落地,政策及资金向扶持小规模养殖户或个体户倾斜,切实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

(四)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科技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广泛引入和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建立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增设农技机构,开通农业技术咨询电话,并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与农业相关的技术信息网站,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聘请相关的专家或技术能手,回答农民关心的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开展出诊及坐诊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渠道,加强搜集农业信息,然后利用新媒体向社会发布,为广大农民解决相关的信息与技术问题,让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农民的生产前、生产中以及生产后,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科技示范、现场咨询等活动,为农民提供急需和贴心的服务,并开展各项农技推广服务活动,实现农业技术的流通,推进农业经济向纵深发展。为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扩大广大农民的收益,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出台运行机制为之保驾护航,通过招商引资,实现资源与资源的对接,培育一批竞争力极强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规范管理行为,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加强基础管理,增设管理项目;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科技水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实施农业经济管理对策,有利于对农民现状与经济发展情况有深入的了解,进而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调整与针对性的措施,持续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邹雪梅,陈婷.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新举措[J].农家参谋,2021(23):99-100.

[2] 沈梦洁.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的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0):68-69.

[3] 傅衍毅,雷孔佃,冯学敏,杨吉康,陈瑞州,蓝蓝婷,林梦.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初探[J].热带农业工程,2022,46(01):62-64.

[4] 刘秀红.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J].中国集体经济,2021(20):26-27.

(作者单位:中共灌南县委党校 江苏连云港 222500)

[作者简介:郑燕(1980—),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本科,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宏观经济。]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探讨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