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蕾
一次晨间团讨活动,幼儿分享了自己和父母逛超市的经历。听了他的分享,其他幼儿对超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此契机班级开展主题游戏—“我来逛超市”。游戏中经常出现顾客难以快速找到自己所需商品的问题,对此幼儿提出疑问:有什么办法能够让顾客在逛超市时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呢?
一、初次分类,辨别物品的功能属性
中班幼儿已有在生活中将各类物品按照颜色、大小及不同的功能属性进行分类的经验,教师根据幼儿提出的疑问,开展分享活动,幼儿尝试用已有的分类经验来解决此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经过分享讨论,幼儿决定将超市里的商品按照用途分为玩具类、食物类和生活用品等不同种类,按用途分类摆放好商品,便于顾客一目了然地挑选。
二、再次分类,区分不同材质的物品
随着游戏情境的深入推进,“超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商品数量不断增加,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商品越来越多,之前分的玩具、生活用品、食物这几大类的商品越来越多,单个类别的货架已经无法满足该类商品的容量,顾客仍难以快速找到所需物品。幼儿对已有的分类标准产生新的疑问:还能怎么分? 教师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商品属性特征,幼儿发现即使同一用途的商品也会存在材质上的不同。幼儿尝试将现有的几大类物品再根据商品不同的材质进行二次分类,例如:饮料可以分为铁罐装和纸盒装;玩具可以分为塑料材质类和毛绒类;饼干类商品可以分为铁盒装、纸盒装及塑料袋装等。经过再次细化分类,超市商品摆放变得更加整齐有序,更便于顧客选购自己想要的商品。
三、设计分类标签,明确分类标准
为方便顾客更好地寻找不同类别的商品,根据前期对商品按照不同用途、不同材质进行分类的结果,幼儿给每一种不同种类的商品设计了相应的类别标签,并将其贴在相应的货架上。分类标签牌投入使用后,顾客在选购商品的时候能根据标签提示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工作人员”在投放新的商品时,能按照分类标签快速地将商品进行分类并投放到相应位置。
在超市游戏中,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又在游戏深入推进中再次提升分类能力,学会了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多角度分类,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了在玩中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