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保军
小时候,盼望过端午节那种急切的心情不亚于盼望过年。
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奶奶就一遍遍念叨着端午节就要到来的消息。我知道,这倒不是奶奶爱吃粽子,而是由于我们家小孩子多,奶奶想要满足我们肚里的小馋虫。
端午那天,奶奶起了个大早,她喊醒小哥与我,让我们去村子后面的河边采一些芦苇叶。我与小哥挎着篮子,风风火火地朝河边跑去。
清早的风微微地吹着,让人感觉还有些许凉意。芦苇在风中轻轻摇曳着优美的身姿,像箭一样又尖又长的绿叶你拥着我,我挤着你。偶尔的三两声鸟鸣,显得河边更加宁静。这里是鸟儿的天堂,它们来这儿玩耍、产蛋、筑自己的窝巢;河里的小水鸭也常在这儿栖息,把这儿当作它们的乐园。
小哥挎着篮子,我们把旺盛的芦苇用左手扳矮一些,再用右手采摘下面的芦苇叶,因为上面的叶子比较细,盛不了多少粽馅。
奶奶让我们把采回来的芦苇叶先放在水盆里浸泡着,她在厨房把淘净的大米、红枣、葡萄干、豆沙、白糖放到锅里搅拌均匀;然后把水盆里的苇叶捞上来,甩一下水,再把苇叶折叠成漏斗的形状,将馅料置于芦苇叶中,折叠芦苇叶把材料全部包住,用棉线捆扎。
别看奶奶长得瘦小,但做起事来很麻利,全村的人都叫奶奶“快手”。她的手这边一缠,那边一绑,不多会儿工夫,就把三四十个粽子包好了,我看得入了迷。
奶奶把地锅引着火,添上一些树枝,红红的火苗舔着黑黑的锅底,一袋烟的工夫,锅里就冒起了白色的水蒸气。奶奶等水滚了,把粽子放在锅里,等水再次滚后,再煮上大约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吃了。姐姐、小哥和我都像一个个小馋猫,死守在灶台边不肯挪动半步,好像生怕有人偷去我们的粽子似的。
在我们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中,锅里飘出了淡淡的芦苇叶的清香,也飘出了粽馅儿又香又甜的气味。闻着诱人的粽子味,我们已经急不可耐了。
奶奶先捞出几个让我们给地里干活的爹娘送去,她还告诉我们小孩子要有规矩,要学会疼爱自己的亲人……
我们一边吃粽子,一边听奶奶讲屈原的故事,奶奶讲着讲着就流泪了……
奶奶还教我们唱儿歌呢:
五月五,是端陽,
插艾叶,挂香囊。
无彩线,手腕绑,
吃粽子,蘸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虽然奶奶已经离开我们好多年了,但每当端午节来临,我都会想起奶奶,想起她给我们讲的故事,想起她教给我们的那些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