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雪
从江西省南昌市昌北机场出发,不过半小时的车程就进入了南昌县蒋巷镇。驶入一条乡间道路,道路两侧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田地,初春时节,整理得平平整整的土里刚见新绿,却已显示出勃勃生机。延绵不绝的广袤田地里,见不到劳作的农人,却有各式各样的传感器遍布田间,高高矗立着仿佛农田卫士。正是依靠这些传感器收集到的大量实时数据,管理人员就能根据数据对农业生产做出精准研判。这就是南昌县蒋巷镇数字化智慧农场的独特之处。而建设这个智慧农场的人正是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田农社”)总经理邹泰晖。
邹泰晖身材壮实,脸上有着常年奔波于田间的黝黑,只要一谈起大田农社和智慧农场,他便会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语速飞快。那份对事业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泰晖
人们常说:农机与农艺要相互融合,没有先进的农业装备作支撑,再好的农业技术也难推广落地。而邹泰晖走上智慧种田这条路,本身就是一个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成功范例。此前邹泰晖的职业生涯是在农机行业度过的:销售农机,他担任董事长的江西瑞丰公司是江西省最著名的农机经销商,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的骨干成员单位之一;制造农机,他曾担任过总经理的南昌旋耕机厂生产的旋耕机是国内最知名的旋耕机品牌之一。2018年,从事了多年农机生产和销售的邹泰晖看准了智慧农业的广阔前景,回到家乡南昌县蒋巷镇,流转1 万多亩耕地并进行智能化改造,开启了一场智慧农场的“试验”。
无人驾驶的农机、立在田间的传感器、实时传输数据的智慧平台……拥有丰富农机经营经验的邹泰晖深知,只有依靠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科技的应用,才能让农民种田从“靠经验”变为“靠数据”“靠科技”,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数字化和智能化,再由农业“接二连三”融合二三产业发展,农业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之路,乡村才能越变越好。
于是,从一开始,邹泰晖和他的大田农社接手农场后首先进行的就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之后的农业机械化和智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蒋巷镇有14 万多亩耕地,3 万亩水面,靠近鄱阳湖。赣江之滨,鄱湖之畔。历来都是土地肥沃的地方,是传统的江南鱼米之乡。邹泰晖说:“2018 年,大田农社在这里进行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始种植,第一年4000 多亩,第二年8000多亩,第三年就增长到了1.5 万亩。现在我们流转了1.5 万亩土地,土地托管大约有2 万多亩,整个加起来就有4 万多亩地。农场还建设了工厂化育秧中心、烘干中心、数字化运营中心等,我们还建设了民宿,开辟了鱼塘,开始搞休闲旅游。过不了多久,农场里的6000 亩油菜花就要盛开了,来我们这里游玩的人就会更多了。”
“土地托管找大田,农事服务找大田”“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先行”在智慧农场的道路两边这些标语颇引人注目。作为江西省首个智慧农场,这里仿佛就是一个高科技产品的集中营。“你看这个‘哨兵’,就是它们为数字化、智能化种田提供了数据基础。”邹泰晖指着田间一套集太阳能发电板、360 度摄像头、风速仪等于一体的物联网设备介绍。田里共设有37 个智慧农情监测站,这些布设在耕地里的传感器,不仅能监测传输温度、湿度、风速、光照等信息,还能依托物联网技术辅助无人农机,设定其路线参数。而在数字化运营中心里,巨大显示屏上正运行着大田农社的智慧农场数据平台,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当前农田里的所有数据信息。也就是说邹泰晖坐在办公室里也能实时掌控整个农场的农情。这是他与农机360 网进行合作的尝试,他表示,希望打造出一套可复制的智慧农业模式,向省内其他地市推广。
邹泰晖说,一位种粮“老把式”单靠人力一天只能收割一两亩水稻,农机手开收割机每天能收割50 亩左右,而无人收割机每天能收割七八十亩。无人收割机不仅作业时间长、效率高,而且路线、株距更整齐,有利于降低粮食损耗。
无人收割机在大田农社并非稀罕物件。设置好点位就能沿着指定路线作业的无人驾驶旋耕机,用于喷洒农药的无人飞机,外形酷似火星登陆车的无人植保机……得益于无人农机的推广应用,这个智慧农场实现了机器换人,几万亩农田只雇用28 名职业农民就能完成管理种植。
智慧农场数字化管理
“现在农场不仅配备了95 台(套)的各类农机具,而且还成为了很多农机新产品的‘试验基地’,像东方红、极飞等新产品都是先到我们农场来试用。你看我们那台东方红拖拉机就是最新上市的新产品。”邹泰晖自豪地说。
他的努力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和重视,媒体也蜂拥而来进行采访报道,2022 年春耕伊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了一期关于利用高科技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春耕生产、抢抓农时的报道,邹泰晖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接受了记者的现场采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田农社也在紧追时代脚步。不仅新增了2 台无人机,还配置了一条自动化智能育秧生产线,为即将展开的春耕春播再添助力。“现在我们旋耕机犁田、无人机追肥、智能化育秧等步骤已经全部实现了智能化,大田农社也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实现大转变,运用科技改变传统农业,引进的智慧旋耕机可以匹配耕、种、管、收各个环节,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机把人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开辟了高精准和高效率的智慧农业新模式。”邹泰晖说。
经过5 年时间的发展,大田农社也总结出了智慧农场发展的“七化”:
一是土地集约化。邹泰晖说,从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始,智慧农场就对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开展农田整治和宜机化改造,集中土地、资金、人才、技术要素优势资源进行集约化生产、集约利用种、肥、药和水利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二是经营规模化。就是采用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合作等多种形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场+农户”等多种方式联农带农,实现从传统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模式转型。通过规模化经营,农场4 万多亩的农田每年能生产20 多万吨粮食。
三是生产智能化。通过北斗智能终端,如北斗农机作业监控设备、北斗自动驾驶设备以及无人驾驶系统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上的应用,实现耕、种、管、收全程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和精准化。
四是管理智慧化。通过“农业生产数字化管理系统+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的集成应用,实现农机作业、苗情监测与分析,水肥管控、病虫害防治、生产用工、灾情预警等全程智慧化管理。
自动化智能育秧流水线
五是产品品牌化。发展特色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做大做强产品品牌,塑造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大田农社打造了“瑞田香”大米品牌,市场售价达到10 元/斤。农社还组建3 人抖音直播卖货先锋队,运用当下热门软件推销产品,打响自身品牌。
六是销售订单化。聚合优质资源,延伸和融合产业链,对接下游加工和销售订单,实现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产销结合,并通过全程生产数据为农产品提供溯源服务,让数字服务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变现。“我们采购什么品种,种出来之后卖给谁,实际上在事前已经订单化了。像大田农社的大米,是与中储粮和益海嘉里合作。我们的种子也是与中种集团以订单形式采购。”邹泰晖说。
七是发展绿色化。推进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绿色循环农业,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通过装备和技术应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农场一直在做种养结合,搞稻虾共养、稻蛙共养,去年我们还在农场举办了小龙虾节,搞了虾王争霸赛、龙虾烹饪大赛,让人们到这里来钓虾、品尝虾,活动十分火爆。还有稻油轮作,5000 多亩的油菜花,春季盛开后也是人们旅游的好去处。”邹泰晖介绍,目前,智慧农场正在规划建设日烘干能力达到500 吨稻谷的大型烘干中心和与益海嘉里合作的日产150吨的精米加工厂。未来,农场还将发展第三产业,打造一个休闲研学体验观光的农旅中心。一二三产融合,以水稻为主打造全产业链的一个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我们看到,如今广阔农村,正是依靠着越来越多像邹泰晖这样的新农人,中央一号文件里的条条规划在这江南鱼米之乡从文字一步步落地成为现实,一个东方农业强国的雏形正是在“邹泰晖们”的努力中越发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