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酒泉市创建新能源产业示范区的SWOT分析

2023-05-30 10:48张书瑜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3年2期
关键词:酒泉市双碳高质量发展

张书瑜

摘要:当前,在力争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建立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酒泉市的区位优势明显,能源资源的综合优势凸出,新能源产业基础和发展态势较好。但是,存在电网输出规模有限、电能本地消纳领域小、消纳产业发展慢、产业同质化竞争力不足及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等问题,制约酒泉市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对酒泉市创建新能源产业示范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全面分析,选择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SWOT战略,提出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路径对策,为加快建成“区域副中心城市”提供重要经济支撑。

关键词:酒泉市;新能源产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3)02-0001-04

0 引言

酒泉市是甘肃省乃至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酒泉市委、市政府紧密围绕资源禀赋,依据区域分布特征和市场需求,持续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着力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统筹推进风、光、水、火、核、氢、储、输、用一体化综合发展。在力争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积极创建新能源产业示范区,着力构建绿色低碳、优势互补、输用通畅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酒泉市加快建成“区域副中心城市”、激发和利用好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1 酒泉市创建新能源产业示范区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酒泉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构建酒泉市创建新能源产业示范区的SWOT战略矩阵(4类组合战略SO、WO、ST、WT,见表1),以此寻求利于其发展的最佳路径。

1.1 优势(Strength)

1.1.1 资源禀赋突出

酒泉市所在区域属于国家风能资源Ⅱ类资源区,太阳能资源Ⅰ类资源区,也是甘肃省风能资源最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地区,境内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的瓜州和“世界风口”之称的玉门。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亿kW,可开发量约1亿kW;太阳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0亿kW,可开发量约10亿kW,年平均日照时数约3 300 h,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约6 300 MJ/m2[1]。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为推进酒泉市新能源产业集约式发展,创建新能源示范区提供重要的资源优势。

1.1.2 发展条件优越

酒泉市新能源示范区项目规划和分布区域均属国有未利用戈壁荒漠,不占耕地,不需要移民搬迁,因此建设中矛盾少、社会风险小。同时,在投资环境、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等非技术因素方面优势突出。目前,辖区内已建成多个风电、光电产业园,园区的道路、通信、电网、供水、园区绿化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1.1.3 区位优势明显

酒泉市位于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内蒙古自治区4省区交汇地,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甘肃向西开放的门户;二是西气东输、西油东运、西电东送的战略廊道;三是国家布局的陆港型物流枢纽载体城市;四是国家确定的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国家地缘政治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理区位条件和空间承载能力在全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1.4 政策扶持强劲

近年来,在国家、甘肃省新能源项目特许、税收等多种优惠政策的支持下,酒泉市委、市政府紧盯市场需求,依据区域分布特征和资源禀赋优势,先后编制并印发了一系列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统筹推进发电、供电、用电各系统协同发展,形成以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玉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瓜州工业集中区为辅,特色鲜明、产业体系完备的新能源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1.2 劣勢(Weakness)

1.2.1 产业竞争力欠缺

近年来,国家做出整体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新能源及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由于酒泉市周边省、市(如新疆哈密、青海省海南州、海西州及甘肃省内的河西五市)的气候及地形相似,基本具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自然资源及环境条件,因此都将新能源产业列入重点产业进行发展推进。相对周边省、市而言,酒泉市在新能源装机规模、新能源工业电价、科技创新力度、资源打捆配置效率等方面的竞争力并无明显优势。

1.2.2 资源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酒泉市现有4座750 kV枢纽变电站主变容量均存在不足的情况,急需新增750 kV枢纽变电站,增加新能源项目的接入点及接入空间。此外,受市场端和电网的例行春检、容量有限等因素的影响,电网送出功率降低,新能源电力上网受限;市场端受全国性燃煤价格高位运行影响,造成火电发电成本上升,上网电价上涨,新能源打捆外送电量也相应减少。

二是就地消纳能力有限。一方面,全市用电大户较少,年用电量在1亿kW·h以上的企业或单位仅有6户。截至2022年9月,全市累计发电量为395.27亿kW·h,全社会累计用电量为58.34亿kW·h,占全市发电量的14.8%,用电量不足总发电量的1/5;另一方面,受限于局域电网的规划及建设,目前全市大量的新能源低价电只能通过酒湖特高压工程外送,本地企业用电需从大网购买,整体用电成本较高,用电积极性下降。

三是调峰能力严重不足。风电、光电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输出特征,要求配备与之相适应的调峰电源给予支撑和稳定,但目前,酒泉市新能源占比高,存在出力和负荷不匹配的问题,无法满足本地电力负荷需求,亟须解决。

1.2.3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大而不强

目前,酒泉市已初步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但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环节发展滞后,科技创新力度不够,产品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此外,新能源产业的研发人才紧缺,相关扶持激励政策欠缺,产业链中高端核心产业项目落地较少,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伸拓展。

1.3 机遇(Opportunity)

1.3.1 战略发展机遇持续聚集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国家将重点规划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将打造甘肃为清洁能源生产和利用强省作为重点,支持酒泉市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基础上向特大型风光电基地迈进,这为酒泉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创建产业示范区指明了新方向。

1.3.2 新能源产业发展定位明晰

甘肃省委、省政府赋予酒泉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要求其担负起河西经济腾飞龙头的重任。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立足一个定位,坚持两极联动,实施四大战略,创建六大示范区,全方位推动酒泉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其中“全国新能源示范区”是创建的六大示范区之一,为酒泉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持续推进河西地区特大型新能源基地建设注入新动能。

1.3.3 平价时代竞争优势显著增加

2019年,国家先后发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规定,2021年,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给予补贴[2]。这意味着风电光伏发电进入平价时代,不再依赖财政补贴,逐步实现市场化发展、竞争化发展。酒泉市风光资源富集,具备大规模开发、大基地建设的条件,可实现风力光伏发电项目大规模、低成本和市场化发展的新格局。

1.4 威胁(Threat)

1.4.1 促新能源消纳的政策和市场机制不健全

當前,我国电力供需以省内平衡和就地消纳为主,缺乏促进新能源跨区跨省消纳的强有力政策、合理的电价和辅助服务等必要的补偿机制,省间电力输用壁垒突出、跨区跨省电力供需难以调节等问题严重制约当前新能源高比例消纳[2]。亟待进一步健全跨省跨区电力消纳、电力市场交易、新能源消纳等体制机制。

1.4.2 新能源产业同质化竞争压力凸显

周边省、市新能源同质化竞争加剧。随着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和工业强省战略相继实施。除酒泉市以外的河西五市,均具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条件,也在加大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力度,特别是张掖市、武威市、金昌市已积极争取到河西第二条直流落点,并已启动前期规划工作。张掖、武威、金昌市今后会有较好的消纳发展空间,加剧了与酒泉市获取新能源指标的竞争。

2 酒泉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SWOT战略选择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酒泉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十四五”期间,在战略选择上,酒泉市应积极抢抓国家“双碳”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资源综合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基地化推进、大电网外送、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聚焦风光电规模化发展,寻求大规模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电站、大型天然气发电调峰的突破,坚持外送及消纳“两手并重”,积极创建“源网荷储一体化”与多能互补的新能源示范大基地,形成绿色低碳、优势互补、输用通畅的新能源发展新格局[3]。

3 酒泉市创建新能源产业示范区的路径

3.1 以规划为引领绘制蓝图,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约建设发展格局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期,也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酒泉市要抢抓国家建设河西走廊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重大机遇,始终坚持“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发展思路,把新能源及其配套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统筹谋划,高水平、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全市新能源产业整体发展规划。依托资源富集、多能互补、区位优越、产业基础坚实等优势条件,引进领军央企、龙头民企和国际知名企业,加大火电、燃气发电、光热、抽水蓄能、氢储能等项目落地和建设力度,全力建设全国千亿级规模清洁能源产业大基地,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约化建设发展格局。

3.2 以破瓶颈为手段提质增效,提升新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水平

3.2.1 狠抓项目促消纳

一是集中精力引进优质用电负荷。充分依托现有园区、工业集中区,利用河西走廊风光电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优势,争取中东部地区产业类项目转移,真正落地一批“高产值、高电力消纳和低碳排放”的优质项目,推进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积极构建“源网荷储+就地消纳”的产业布局,最大限度地提升就地消纳能力,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水平,避免资源损耗,支撑实现“双碳”目标。二是加快培育氢能产业链。依托瓜州、金塔等地区现有的工业园区和产业基础,布局建设绿氢制储基地,积极引进氯碱、光伏玻璃、冶炼等绿色高载能项目,打造“绿电”产业基地。带动氢能全产业拓展氢能应用场景链发展的同时,提升制氢所需绿电的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三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区域内新能源消纳空间和潜力。加强与电网企业的对接,推进以酒泉经开区为试点,开展电权置换交易和绿电微电网试点建设,推动用电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撮合用电企业与发电企业达成电力中长期交易协议,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解决企业大客户的绿电消纳价格高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挖掘区域内玉门油田、甘肃矿区、酒钢集团等大型企业自备电厂消纳新能源的空间和潜力,争取更多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四是全面推进清洁供暖供电工程。围绕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新能源供暖工程,加大对居民和非居民采暖电价扶持力度,鼓励供热企业与新能源发电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供用电关系。大力推进城市供电、建筑节能和公共交通等领域新能源利用,努力把酒泉市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新能源之都”。

3.2.2 健全通道保输出

一是不断完善酒湖直流电网配套工程,扩建区域内枢纽变电站,增加主变,扩增容量,进一步完善网架结构,同时加快推进酒泉至中东部第二条特高压新能源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并积极争取国家电网在酒泉布局建设更多的特高压项目。二是抢抓“双碳”机遇,大力推进“陇电入沪”项目建设,持续加大与华东、华南等负荷中心区域对接力度,争取“陇电入粤”“陇电入鲁”等项目落地,力争提升酒泉新能源电力外送能力。三是鼓励新能源企业加大省内直购电交易、跨省区外送电交易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送电方式,积极拓展电能外送市场。不断拓宽新能源外送通道,推动新能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3.2.3 多能互补稳调峰

一是加强电网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电网在酒泉市布局建设特高压项目,协调省电网公司不断优化电网调度,以增强大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二是进一步发挥煤电等传统火电调节电源作用,结合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需求,加大调峰火电、抽水蓄能、天然气发电项目的建设力度;推进储能技术创新,尽快打破储能壁垒。集中布置电网侧大容量储能设施,分散布置电源侧储能设施,积极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大容量、中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试验示范,促进储能产业实现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推动“新能源+储能”深度融合,增强电网和终端储能调节能力。

3.3 以科技创新为活力补齐短板,推动装备制造业集约化倍速发展

抢抓风光电项目快速扩张带来的市场机遇,以酒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将酒泉市打造成千亿级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一是瞄准行业龙头,加大项目引进力度,推动形成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区域聚集和产业聚集效应。大力引进中东部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链完整化、供应链网络化及属地化发展,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实现倍速发展。同时,强化资本、技术、人才等核心要素配套转移。建立产业合作长效机制,强化要素配置、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推动形成产业集群。二是紧盯科技前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统筹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加强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中的运用,推动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针对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的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研究和创新,建立新能源协同创新共同体,增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联盟的凝聚力。

3.4 以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发展为保障协同发展,着力构建后服务生态产业集群

一是着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园区化,全面加强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提升服务能力水平,着力扩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集群效应明显的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供应链服务等产业规模,引导生产要素集聚,不断满足新能源多能互补和全产业链的发展需求。二是着力推动运维链条延伸拓展。加快推进新能源备品备件交易市场和运维中心的建设,全面提升新能源装备检验检测和后运维服务能力,着力创建老旧风电机组运维示范区[4]。三是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能源产业中的运用。加快建设新能源大数据中心,推动形成具有酒泉特色的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相关品牌。

4 结论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酒泉市创建新能源产业示范区进行了研究,提出“十四五”期间,积极抢抓国家“双碳”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资源综合优势,坚持外送及消纳“两手并重”,推动调峰电源、特高压输送、智能大电网、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等配套产业发展,将酒泉市打造成“源网荷储一体化”与多能互补的国家千亿级规模清洁能源产业大基地。

5 参考文献

[1]陈思侠.绿色新型工业正在崛起[N].酒泉日报,2022-06-02(001).

[2]张蓉.“十四五”新能源消纳的思考[J].广西电业,2021(10):13-15.

[3]中共酒泉市委、酒泉市人民政府. 聚力“两极四点” 强化产业支撑 推动酒泉经济高质量发展[N].甘肃日报,2021-07-21(003).

[4]林楚.酒泉市力争2030年新能源装机达6000萬千瓦[N].机电商报,2021-07-12(03).

猜你喜欢
酒泉市双碳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下张家口市“三生”空间格局演化及碳效应研究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甘肃省酒泉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酒泉市洪水河水库坝址方案比选
酒泉市丰乐河灌区智能化量水系统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