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科幻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下篇):科幻文化与泛娱乐创作领域

2023-05-30 06:22[英]弗朗西斯·吉恩·罗[爱尔兰]马辰吕广钊
科幻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科幻漫画英国

[英]弗朗西斯·吉恩·罗 [爱尔兰]马辰 吕广钊

除了科幻文学与研究领域,科幻也逐渐成为一种思考和生活方式。科幻文化在泛娱乐领域蓬勃发展,吸引人们不断解锁与世界联结的新方式。一方面,这些多样化的科幻衍生领域依然和相对严谨的文学创作与研究紧密相关,深受其主题、风格与研究方法的影响和启发。另一方面,它们又时常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文化姿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生成新的科幻文化样本。因此,科幻文化又反过来不断修正着科幻文学创作与研究领域的边界,挑战着英式文化中的传统母题,并进一步带动其多元化的进程。以下,我们将主要从幻迷社群、广播电视、科幻电影、平面小说、游戏和音乐等方面来讨论英国科幻文化在泛娱乐创作领域的影响。

幻迷社群

早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幻迷群体在美国纸浆科幻杂志(pulp science fiction magazines)的启发之下,便已初见规模,形成了针对特定作家的粉丝共同体,他们关注的最重要的作家,便是大名鼎鼎的H. G. 威尔斯。在二战结束之后,英国幻迷自20世纪中叶开始,认真地运营各个大大小小的科幻组织,自发组织并参与各具特色的科幻活动,诸多颇具影响力的科幻协会也都成立于这一时期,包括成立于1958年的英国科幻协会(the British Science Fiction Association)、成立于1960年的“威尔斯协会”(H. G. Wells Society)以及始于1948年的“英国科幻大会”(EasterCon)。关于英国幻迷的详细历史,读者可以参考罗伯·汉森(Rob Hansen)的四卷本历史述评《彼时》(THEN,1988—1993年)。而在英国科幻大会之外,很多其他的幻迷活动也同样颇具影响力,包括始于1984年的帝国理工科幻大会(Picocon)、始于2002年的MCM伦敦漫展(MCM London Comic Con)、始于2004年的伦敦电影动漫展(London Film and Comic Con)以及始于2007年的英国游戏博览会(UK Games Expo)。此外,世界科幻大会(WorldCon)在历史上曾七次在英国举办,其中最近的一次是2014年的伦敦世界科幻大会。某种意义上,英国并不是幅员辽阔的国家,因而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密切,交通相对方便,为英国科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积极互动和交流提供了地理条件。

英国幻迷历史《彼时》

广播电视

总体来看,英国科幻影视与广播作品一直以来都与英国广播公司(BBC)保持着密切联系。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BBC参与改编、发行了不计其数的经典科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影视化莫过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以及威尔斯的《时间机器》。很快,BBC也开始尝试自己的原创作品,并立刻取得了市场的认可,最具代表性的是1953年的作品《夸特马斯实验》(The Quatermass Experiment)。值得一提的是,BBC在一开始并不倾向于强调“科幻”这一术语,在制作娱乐节目的同时,BBC也肩负着新闻报道与宣传教育等任务,这也意味着BBC出品的电视节目有着其他商业节目无法匹及的政治内涵,显示出其独特的复杂性。同时, BBC从政府取得的资金大大少于美国同行,因此他们也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通过作品的独创性以及视觉特效来赢得市场的青睐。这种创新在《雷鸟神机队》(Thunderbirds,1965—1966年)与《超空人》(Captain Scarlet and the Mysterons,1967—1968年)两部作品中最为明显,它们在拍摄过程中,都使用了英国独立电视网(ITV)专门制作的电动提线木偶。

2004年的伦敦电影动漫展

当然,细数历史上的英国科幻影视作品,最广为人知的还是《神秘博士》(Doctor Who),曾在1963到1989年间连续上映二十六年,并自2005年起进行了新版的改编。作为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作品,《神秘博士》截至目前已播放三十九季,共八百七十余集,并且衍生出三部电影和一系列相关电视剧、广播剧、漫画、游戏等。故事讲述了自称“博士”的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冒险故事,他同许多地球同伴一起,在面对各种敌人的同时,锄强扶弱,惩恶扬善,拯救文明。通过时间旅行,《神秘博士》还全面展示了不同时期的英国历史,介绍了英国国际地位的沉浮,注重强调英国社会的阶级分化与文化融合,同时也反映了英国文化与政治场域演变。早期系列剧中,博士的形象被塑造为一个父权制的上层人物,而最新的作品则更加贴近工人阶级、女性和有色人种的政治诉求。

除了《神秘博士》,其他比较知名的科幻剧作还有《囚徒》(The Prisoner,1967—1968年)以及《布雷克斯七号》(Blake's 7,1978—1981年),其中后者的制片人是泰瑞·内辛(Terry Nation),他的同事也参与制作了前文提到的《神秘博士》以及著名的讽刺喜剧作品《红矮星号》(Red Dwarf,1988—1999年、2009年至今)。当时间来到21世纪,英国科幻影视领域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新作品,包括《神秘博士》的衍生剧《火炬木小组》(Torchwood,2006—2011年)、時间旅行警匪剧《火星生活》(Life on Mars,2006—2007年)、展现近未来“废托邦”的《黑镜》(Black Mirror,2011年至今)以及改编自马洛里·布莱克曼同名作品的《跨爱》(Noughts + Crosses,2020年)。其中,《黑镜》在2016年起开始由网飞制作发行。

科幻电影

英国电影业规模相对较小,部分原因是获得的公共资金比邻国的电影业少。加上与美国在语言和文化上的接近,很多英国的科幻电影其实是英美联合制作的,这也意味着很多著名的英国导演和编剧最终都选择在好莱坞工作。20世纪许多重要的英国科幻电影都是由著名的科幻小说改编的,比如《三尖树时代》(1962年,改编自约翰·温德姆的作品The Day of the Triffrids)、《1984》(1984年,改编自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以及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发条橙》(1971年,改编自安东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说A Clockwork Orange)和《2001:太空漫游》(1968年,改编自阿瑟·C.克拉克的同名作品2001:A Space Odyssey)。值得注意的是,库布里克的这两部电影都是英美联合制作的。与之相类似的,《V字仇杀队》(2005年,改编自艾伦·摩尔的同名作品V for Vendetta)、二元论经典《巴西》(Brazil,1985年)和雷德利·斯科特影响巨大的《异形》(Alien,1979年)也是英美合拍的作品。其中,《异形》是英国科幻电影中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它的主角是美国人,但很多角色都有很浓重的英式口音,并且都十分关注阶级问题。

《夸特马斯实验》

最近的英国科幻电影有《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2013年),该片从一个外星谋杀者的角度探讨了移情和异化的问题。《街区大作战》(Attack the Block,乔·考尼什,2011年)则指向阶级和多样性等相关主题。《世界尽头》(The World's End,埃德加·赖特,2013年)将科幻式的戏仿和对英国乡村的讽刺结合起来。此后,赖特和科尼什一起去了好莱坞担任编剧。另一位选择落脚在好莱坞的英国电影创作者是亚历克斯·加兰,他为《太阳浩劫》(Sunshine,2007年)和《特警判官》(Dredd,2012年)编写了剧本,前者讲述了一群多元文化背景的科学家试图重新点燃垂死的太阳,后者则是对《特警判官》漫画系列的改编。最近,加兰执导了两部英美联合制作的科幻作品,分别是以机器人为重点的《机械姬》(Ex Machine,2014年)和恐怖变异生物科幻片《湮灭》(Annihilation,2018年,改编自杰夫·范德米尔)。

平面小说

与电影一样,英国没有大型的漫画产业,许多著名的英国漫画作家和艺术家最终都选择在美国漫画界工作。最早的英国科幻漫画系列之一是《丹·达雷:未来的飞行员》(Dan Dare,Pilot of the Future,1950—1967年),这是一个主要面向男孩的太空冒险系列。20世纪60年代以来,《神秘博士》《雷鸟》《猩红队长》和《神秘人》的漫画系列纷纷涌现。然而,英国科幻漫画最重要的平台应该是周刊2000 AD(1977年创刊),它最著名的漫画是以反乌托邦、讽刺和警察为主题的《爵爷》(Darth Vader)系列。一些著名的英国漫画家和艺术家都曾为2000 Ad供稿,包括艾伦·摩尔、格兰特·莫里森和加思·恩尼斯。

《发条橙》

英国产生了许多国际知名甚至可以被誉为传奇的漫画家,包括艾伦·摩尔(Alan Moore以《守望者》《V 字仇杀队》《非凡绅士联盟》和其对DC漫画的贡献而闻名)、格兰特·莫里森(Grant Morrison以对漫威和DC漫画的许多知名贡献而闻名)、加思·恩尼斯(Garth Ennis以《传教士》和《男孩》而闻名)、尼尔·盖曼(Neil Gaiman以《睡魔》、对漫威和DC漫画的贡献、与艾伦·摩尔的合作以及他自己的科幻小说而闻名)、丹·阿伯奈特(Dan Abnett以对漫威和2000 Ad的贡献以及他自己的科幻小说而闻名)和沃伦·埃利斯(Warren Ellis以《大都会》和对漫威的贡献闻名)。这些作家中的许多人对美国漫画的写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实验媒介和探索黑暗主题等方面。

游 戏

英国的视频游戏 (Video Games)产业非常活跃,是全球最大的数字游戏市场之一。然而,英国的视频游戏出版商和开发商如今已十分罕见。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英国曾拥有许多具有开创性的成功的视频游戏公司(包括BMG Interactive、Lionhead Studios和Eidos Interactive)。他们制作和发行了一系列著名的类型游戏,其中也包括科幻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公司被来自美国(电子艺术、Xbox游戏工作室、华纳兄弟互动娱乐、Rockstar游戏)、日本(世嘉、Square Enix)和其他地方(育碧)的大型外国公司收購或取代,其中大量公司的欧洲总部和工作室都设立在英国。换句话说,英国在数字游戏设计和开发方面拥有大量的人才,但其视频游戏产业的绝大部分是由外国公司持有和经营的。英国也有着非常强大的独立游戏产业,出版过科幻游戏的独立开发商包括Hello Games和Jump Over The Age。

《2001:太空漫游》

然而,英国在模拟游戏(Simulation Games)方面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本土产业,特别是在战争游戏领域。其中Games Workshop是世界领先的公司,也是英国最赚钱的企业之一。游戏工作室成立于1975年,最著名的是它的战争游戏《战锤40000》,这是一款以遥远的未来为背景的强烈的反乌托邦和悲观主义的战争游戏。虽然通常以严肃的方式呈现,但《战锤40000》最初充满着对英国阶级制度的强烈讽刺。除了战争游戏之外,游戏工作室还出版了电脑游戏、棋盘游戏、纸牌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漫画和小说。长久以来,游戏工厂都惯于雇佣知名的科幻作家来撰写小说和漫画。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包括布莱恩·斯特布尔福德(Brian M. Stableford)和伊恩·沃森(Ian Watson)在内的作家都获得了这样的机会。而最近的《战锤40000》小说出版物也囊括了丹·阿伯奈特和阿德里安·柴可夫斯基(Adrian Tchaikovsky)的作品。在模拟游戏的其他领域,英国并不十分突出,但从科幻的角度来看,值得一提的是Mongoose出版社(成立于2001年),他们以出版角色扮演的科幻桌游Traveller、Judge Dredd(根据漫画改编)和反乌托邦式版本的Paranoia而闻名。

英国科幻漫画2000 AD

音 乐

虽然《神秘博士》等节目的原声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英国并没有独立的科幻音乐产业。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在流行音乐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最著名的几位英国音乐艺术家所发表的作品中充满了大量科幻元素。比较突出的是大卫·鲍伊(David Bowie),特别是他的科幻概念专辑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此外,还有重金属鼻祖摇滚乐队黑色安息日,他们的代表作包括星际旅行(Into the Void)、生态灾难(Electric Funeral)和人造生命(Iron Man)等。还有一些更当代的摇滚乐队,比如缪斯和北极猴。未来主义和外星生命也是20世纪90年代英国电音俱乐部的主要内容,最著名的大概是神童乐队的歌曲 Out of Space。

结 语

我们认为中英科幻界在科幻产业,尤其是泛娱乐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前景极具潜力。英国是一个既国际化又相对封闭的社会,这使得外来文化产业通常较难进入它的本土消费者市场。但中国科幻与英国科幻(包括中国文化与英国文化)至少在三个关键主题上有深度交融与合作的可能。第一个是历史。如前文所述,英国文化执着于其已逝的帝国历史,而悠久博大的中国历史和以历史、时间为主题的中国科幻故事很容易让英国人印象深刻并充满好奇,这将提供机会让人们探索两个国家在历史与文化上的交织点,并不断丰富或然历史的叙事。第二个是环保领域。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破坏是英国社会的熱点话题之一。当前的讨论集中在如何从伦理、技术等层面展开更广泛的集体行动与国际合作,中英在这个问题上共同探讨深度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一话题也必然会更多地出现在双方的科幻叙事中。第三个是去美国中心主义的进步叙事。在英国,曾有许多流行的科幻故事刻画人类如何应对大规模的灾难并取得进步,这些故事虽然提到了国际合作,但通常以美国人的观点和贡献为中心。在英国,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将在未来的人类进步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描述英国和中国如何通力合作,对抗美国中心霸主地位的科幻故事,也有望进一步推动中英科幻领域的深度对话与合作。

【责任编辑:竹 子】

猜你喜欢
科幻漫画英国
PL-01:科幻飙车党
英国的环保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