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策

2023-05-30 11:10:53李李
吉林蔬菜 2023年1期
关键词:农机化农业机械机械化

李李

目前农业机械品种越来越多,技术性能也与日俱增。农业机械设备能合理应用于农业生产,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依赖,提高经济效益,有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机部门在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对其制约因素深入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学应对措施,从而切实推动农业机械化更好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1 农业机械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将农业机械化运用到现代农业发展当中,能够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促进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利用大型机械设备来完成农业生产,有助于快速转变传统小农经济运作方式,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提供科技支撑。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推动土地整合、加速农业合作、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投资、推动农业持续向现代化转变、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1.2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带动农民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农机化发展可以解放农村大量劳动力,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切实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是部分农民工回乡经商,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养殖业和种植业经济成果显着,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与此同时,给当地农民带来就业机会,切实增加农民的经营收入,有利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1.3 农业机械化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1.3.1 转变农民思想认知

发展农业机械化并把农业机械装备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能让农户很好理解机械化生产,激发对农机装备利用的热情,按实际需要对农机技术进行应用研究,并及时融入到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和实操作业中。农业机械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生产劳动强度,使农村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并使得购置农业机械装备农户由以前作业人员向经营管理人员过渡和转变。

1.3.2 促进乡村发展向繁荣方向发展

农业機械化发展,手工作业模式转变,乡村新兴产业形成,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速度加快,农民经济收入增加,促使乡村发展出现繁荣局面,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推动乡村文明建设。伴随农村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农业已经逐渐向现代化农业过渡,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问题

2.1 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当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受区域经济自然影响及其它诸多因素作用,机械化发展水平区域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可以综合利用多种现代化农机设备并提高生产效率,发展水平较低或缺乏经济实力的偏远地区,农民群众购置现代农机设备缺乏较强经济实力,大型农机设备在广大基层地区不能得到较好运用,农民群众对先进农机设备购置缺乏实力,且购置热情还不高,未达到大面积辐射带动。

2.2 农业机械装备不完善,结构不合理

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越来越高,农机具数量也越来越多,农户在农机具使用过程中获得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高。但是就总体而言,农业机械设备数量还不够多,结构也不尽合理。多数农村地区还在使用大量的传统农业机械制造刀具,这类农具的技术水平不高,操作使用效果也不理想。现代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尚未很好利用和结构合理性不足。受技术层面制约,产品种类较少且质量不理想,很难有效达到生产要求,造成生产效率无法有效提高。

2.3 农机服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农业机械化人才匮乏

农村农机服务管理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优势很难充分发挥,无法在农业生产中及时有效运用。再加上农民群众在选购农业机械设备时,并不能在使用时获得专业技术指导,常发生误操作,影响农业机械设备性能,机械设备由于错误操作受损,面临很大的维修困难。部分农村地区农机化方面专业人才匮乏,不能对农业机械使用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部分地区虽有专业领域人才,但缺乏后续培训教育,专业能力不能有效提高,农机设备不能有效推动农业生产和质量提高。

3 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建议

3.1 加大政策支持

农机化发展参差不齐,有关部门需充分关注,对一些地区要加强政策支持。确保农机化有序开展,正确认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把政府部门支持作用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对农业机械投入和农户购置农机等制定合理补贴政策,减轻农机设备使用给农民带来的经济负担,发挥项目带动和补贴资金导向作用。

二是发挥市场配置作用。改变过去农业化发展中只知服务,不知管理的不利局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功能,合理整合新产品和经营模式,把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优越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针对农业生产过程各方面剖析,合理制订农机使用对策。在政策指导和助力下,增加农机生产资金、人才与技术支持力度。注意扩大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可靠群众基础,开展农机化宣传鼓利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正确认识农机化发展在农业经济中的积极作用。通过上述举措得到农民群众拥护和肯定,为发展农业机械化打下良好基础。

3.2 推动农机产品质量和品种更新

经济转型攻坚阶段,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大环境,我国已完成土地确权。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同时也能推动土地流转并呈现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有助于拓展农业规模化发展经验和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及作业水平。推动农机化发展,必须积极开发各种形式的金融政策,针对农机购买设置相关低息贷款补贴,促进农机产品质量和品种不断更新换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攻关,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及工艺确保农机产品整体质量,丰富农机类型,促进生产效率和质量提高。合理利用并推出质量好水平高的农业机械,新型农业机械需满足当地耕地条件及使用要求,发挥农机化技术优势。复杂自然条件下,一些地区对大型农机设备要求较低,必须根据地形特点开发合适小型,智能化的农机装备,加强新型农机具开发和推广工作,加大农机研究专业机构的扶持力度,让农机具开发和使用符合广大农民的现实需要。

3.3 健全农机服务管理体系

推动政府和社会双向互动,构建农机化服务体系,搭建农业机械和农户联系桥梁是农业机械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的重要途径。

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有关部门要充分重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增加投入,调动地方社会资源,推进农业机械化,提供共同服务新机制,使农业机械化发展有更可靠机制保障。二是农机服务提升农机科技示范经验推广和共享,使不同区域农机管理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三是加强农机技术质量监管,保障农机用户权益。对农机设备类型及用途,制定严格技术标准规定,严格把关农业机械质量达标,充分发挥农机优势。结合农业机械使用要求把科技送到农村,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提高农机化发展认识,使农机化发展具有坚实群众基础。

3.4 强化队伍建设和推广效率

农业技术人才素质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一是联合农业类大学培养专业化人才或邀请人才到农村实地考察,提供专业指导推动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二是强化基层干部培训,,深入农村实际调查研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提升农业机械化专业素质。

3.5 加大资金投入

新技术开发需要大量研发资金,政府应加大农机化经费扶持及硬件设施建设,强化基础保障。一是确保土地供应。政府需确保有充足的试验基地用于部分新品研究,还要有一定规模演示基地,用于向农户演示应用新技术,带动农户大力发展农机化生产。二是建立专用农业办公区域。增加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供给,包括农机企业资金引进扶持、农业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重点环节展示等,推动农机化有效普及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产值。

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机械化推进受多种因素阻碍,需要政府提高农业重视,加大资金与装备供给,培训专业化技术推广人才,对优先采用新技术农户进行优惠补贴,对购置机械设备农户进行补贴,增强农户应用新技术主动性。政府部门应对农业技术推广过程进行管理,调整农业策略,提高新技术应用效率。

猜你喜欢
农机化农业机械机械化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9年3期)2019-11-05 06:46:42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9年1期)2019-05-21 07:34:46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2期)2018-08-28 07:47:20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工业设计(2016年7期)2016-05-04 04:02:20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25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
山东农机化(2015年6期)2015-01-03 08:09:47
农业机械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7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24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
河南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1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