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晋鲁 王亮 刘永 金西勇 黄健 侯林琳 刘传峰
朝天椒,属茄科辣椒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适应性广,产品南北皆喜消费,所以在我国南北均有栽培。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深入和种植效益不断提高,在黄淮地区形成了以金乡县、鱼台县为核心的黄淮地区朝天椒集中栽培集聚区。据2021年底初步统计,仅金乡县、鱼台县及其附近区域共计栽培朝天椒面积达80万亩左右,种植模式主要为蒜椒间套轮作模式,其次为麦椒间套轮作模式。随着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广大种植户对于朝天椒生产中的关键管理技术问题把握不准、识别病症不对或防治时过分依赖化学药剂等不利问题逐渐凸显,并成为制约该地区朝天椒产业正常发展的瓶颈因素,部分地块出现损失较大现象。为此,我们利用四年时间开展了黄淮流域朝天椒生产中关键环节生产问题探索及技术试验示范,并取得成功。不仅理清了朝天椒在该地区生产中关键制约问题,而且探索形成了较为有效的生产技术,并进行相应推广,取得较大成功。现总结如下:
1 朝天椒苗期常发病虫甄别与分类防控关键措施
黄淮流域栽培朝天椒无论是蒜椒间套轮作模式,还是麦椒间套轮作模式,育苗期多在每年元宵节前后利用小拱棚双膜加盖草毡或其它保温材料进行育苗相关工作。
朝天椒幼苗在此阶段容易发生沤根、僵苗、猝倒病、立枯病、高脚苗(徒长苗)等;虫害主要为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
1.1 朝天椒苗期病害防治誤区
本阶段种植农户防控的误区是容易将低温、高湿引起的僵苗、沤根等误认为猝倒病或根腐病。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后继续出现死苗、烂根苗现象。
1.2 朝天椒苗期虫害防治误区
为避免连作、重茬地对朝天椒育苗造成的不利影响,种植户多选择上茬非辣椒种植地块进行育苗,如棉茬、豆茬等地块,其中以豆茬地块因根瘤菌的有利因素育出的朝天椒苗生长势较壮、质量较好。育苗期间易发生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此阶段由于外界气温尚低飞虱、蚜虫等较少)。
蝼蛄的危害症状较易发现,多为植株茎部近地面1~1.5厘米处被整齐咬断,并且部分地块存有隆起的小土埂(为蝼蛄在地下打洞时顶起的突出部分);蛴螬具有昼伏夜出的特性,且该虫的危害较为隐蔽,出现危害行为后地上部分未见隆起的小土埂,同时多数农户所育辣椒苗比较拥挤,根茎部被蛴螬危害后经常会出现成簇状青枯、死亡现象,农户容易认为是立枯病或猝倒病施药进行防治,无防效且日益严重,部分育苗地出现严重缺苗现象。
1.3 分类施策与精确防控关键措施
对于因小拱棚等设施内低温、高湿引起的僵苗、沤根等,根本防控措施为:育苗前增施腐熟的猪粪或经一年以上风化的木耳菌渣等作为基质填充物。可在椒苗生长期间实现疏松透气、缓解设施内空间湿度的效果。作为应急措施:首先,可临时采用经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次氯酸钠1000倍液喷淋灭菌后阴干的谷壳或细沙土均匀撒施于育苗床表面,同时要及时用扫帚等轻扫一遍椒苗叶片除去落在上面的杂物,另外结合化学药剂(如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1000倍+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洒防控;其次,在小拱棚向阳面薄膜上(切记不要在背阴面)开2~3个长,宽约3~4厘米矩形口,两侧及下部划开,上部连接(具体开口大小因设施空间大小及湿度而定),晴暖天气上午11时至下午14时视棚内湿度排湿,其它时间闭口。采用以上综合措施,不仅防效较好,简单易行,成本低廉,而且持效期较长。
对于朝天椒育苗期间易发生蝼蛄、蛴螬等危害的地块(尤其是前茬为豆科地块),根本措施为:在育苗前整地时可用1.8%阿维菌素1000倍液+45%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均匀喷洒地面及育苗基质一遍,也可采用豆饼或麦麸用上述药剂喷洒后阴干后均匀撒育苗床内,然后上覆育苗土(注意采用豆饼或麦麸用上述药剂喷洒后一定要阴干后再用才能发挥良好仿效)。应急措施:可将适量麦麸炒香后喷洒上述药剂后成堆丢施辣椒苗空间地面上(注意不要撒施,也不要使用糖醋液等,本地此阶段未见成虫危害记录)。
2 科学应对生长盛期落花落果和畸形果现象
首先,应正确认识朝天椒生长盛期落花落果是植株对不良环境的自我调节,是朝天椒种植过程中普遍出现的一种现象;其次,畸形果现象是指与正常果形不相同的果实,如扭曲果、皱缩果、短径果、尖顶果等,这是朝天椒应对外界的刺激反应。
2.1 黄淮地区朝天椒栽培中常见落花落果多为以下原因
2.1.1 气温过高或过低:气温偏高,既影响授粉、受精,又易引起植株徒长,致使落花落果。如遇到较长时间的阴雨天,光照不足,温度下降(本地区3~5天连续夜温低于15℃时),也会影响授粉及花粉管的伸长,导致落花,即使授粉,果实也发育不良,易脱落。
2.1.2 土壤过干或过湿:土壤干旱,会抑制植株对肥水需求,引起落花落果。水分过多,通透性差,使根系呼吸和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沤根,也会引起落花落果。
2.1.3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时短柱花增多,短柱花授粉不良,落花率高;果实的肥大生长受到抑制,形成小果、“僵果”,严重时落果。
2.1.4 受病毒病、疫病、炭疽病、蓟马等病虫为害影响。
2.2 黄淮地区朝天椒栽培中畸形果发生多为以下原因
2.2.1 温度不适:花粉发芽适宜温度20~30℃。温度过高(连续35℃以上4~7天)易引起花粉发芽率降低,授粉不良,产生畸形果;温度过低(本地区507天连续夜温低于15℃时)不能正常受精,产生畸形果(个别年份受冰雹等强降温短时影响也容易发生畸形果较多现象)。
2.2.2 光照不良、营养不足:当光照不良时(尤其是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叶片的光合能力降低,植株光合物质积累下降,果实得到的养分少或不均时,易出现畸形果。
2.3 科学应对措施
2.3.1 进行科学合理施肥,重视磷钾肥和钙、镁、硼、锌四种元素的合理应用,培养健壮植株。
2.3.2 依据植株长势情况科学区分,正确应对,对有徒长趋势的朝天椒植株,于初花期前10~15天,使用浓度100~150毫克/千克的助壮素进行均匀喷洒,对于营养生长偏旺的朝天椒植株,在朝天椒盛花期来临前7~10天采用250~300毫克/千克的助壮素进行重点喷洒;对于已经出现徒长现象且植株开张度较大的可于初花期使用浓度为20~25毫克/千克的矮壮素进行重点喷洒,以抑制茎、叶徒长,促使植株矮化粗壮、叶色浓绿,减少落花落果现象发生程度,同时具有提高坐果率,促进增产的效果。
2.3.3 结合药剂防病进行兼防兼控。经过近几年示范和推广应用,对于有徒长趋势的朝天椒植株结合药剂防病可采用43%乙唑醇乳油2000~3000倍进行喷洒,对于营养生长偏旺的朝天椒植株可采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进行喷洒。实践证明,此方法不仅具有防治病害的作用,兼有适度控旺防徒长,减少落花落果的效果。
2.3.4 作为应急措施,在收到不良天气情况将要近期来临的预报后应及时采用细胞激动素、表高芸苔素等进行应激性喷洒,预防落花落果效果较好(具体使用浓度建议依据朝天椒长势、天气预报和当地植保部门的技术意见)。
2.3.5 对于朝天椒畸形果:一是建议在椒果坐果初期及早喷洒3~4次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二是在田间操作时及时进行疏除,减少养分浪费;三是结合预防落花落果措施进行兼防兼控;四是实施喷洒2~3次NS-83增抗剂,增强朝天椒植株对温度不适、光照不良、营养失衡等不良条件的适应能力,降低对辣椒植株坐果时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