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霞
摘 要 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例,通过情境导思引入大概念、铺设阶梯抵达大概念,再通过思维导图内化大概念,最后将大概念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生物学课程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大概念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 G633. 91 文献标志码 B
1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核心素养。下面以“人体废物的排出”为例,在重要概念的构建过程中逐步渗透大概念“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培育学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養。
2 教材和学情分析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教学内容,包括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其他排泄途径三部分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对应学习主题五“动物生理与人体健康”中概念5“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部分内容。
在学习前,学生已经知道了“动物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动物体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获得生命活所需的能量”两个主题的知识,基本掌握了“营养物质的消化”“人体呼吸的过程”“物质在人体的运输”等内容,这为构建大概念奠定了知识基础。
3 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应基于大概念理念,通过构建大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大概念的生成、建构、掌握、迁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次位概念,再提炼重要概念,从而形成大概念(图1)。
4 教学目标
(1)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视角,描述泌尿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从稳态和平衡视角,描述代谢废物的排泄途径。
(2)通过由小到大逐步推进概念构建,将相关知识内容编织成网络,将内容结构化,构建“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大概念。
(3)关注“世界肾日”、 “冬奥会”等社会热议话题,运用生物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以增强机体健康。
5 教学过程
5.1 情境导思,引入大概念
教师播放尿毒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视频,创设问题情境:尿毒症的病因是什么?有什么症状?为什么需要血液透析?患者为什么要严格限制水和食物的摄入?学生观看视频,结合已有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主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设计意图:基于大概念的教学,需要系统分析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层次和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创设一个统领大概念的“大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串联整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构建大概念做好铺垫。此外,通过视频,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感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分析并获取信息的积极性。
5.2 铺设阶梯,抵达大概念
处于学科核心位置的大概念的建构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教师对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阶梯式设计,在本环节,教师先通过两个次位概念的构建,引导学生提炼“人体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以维持机生理的稳定状态”的重要概念。再次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图解的形式构建次位概念,让知识可视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泌尿系统与其它系统器官之间的联系,逐步渗透大概念。
5.2.1 构建三条排泄途径概念图
师生一起学习排泄的概念,区别排泄与排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三条排泄途径,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三条排泄途径概念图的构建(图 2)。代谢废物排出概念图的构建,让学生的新旧知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排泄立体的、整体的知识体系。在学生展示、评价、补充、完善概念图的过程中,逐步构建了“人体有三条途径排出废物,不同废物排泄途径不尽相同”这一次位概念。教师通过图解这种直观的教学策略,渗透大概念。
5.2.2 图解“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教师在学习任务单中提供图示材料,在图示材料中,除了泌尿系统的几大器官及其功能,学生还需要识别肾动脉、肾静脉、主动脉、下腔静脉四条血管,并创设问题:血液由哪条血管流入肾脏?又由哪条血管流出肾脏?排尿的过程如何?有什么意义?学生通过识图,自主梳理知识并填图,接着小组合作完善知识结构。学生在识图填空并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思考泌尿系统与循环系统之间的联系,为“尿液的形成”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同时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逐步渗透大概念。
5.2.3 图析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学习任务单中列举相关问题:肾单位由哪几部分构成?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动的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哪些成分能够滤过肾小球?哪些成分被肾小管重吸收?肾小囊中的液体是什么?血浆、原尿、尿液中分别有哪些成分?血液流经肾小球、肾小管之后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尿液形成的视频,并思考、分析相关问题,梳理尿液的形成过程,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中的流程图(图 3),将相关知识构建成网络体系。在填写并完善流程图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构建“人体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以维持机体生理的稳定状态”这一重要概念,血液与尿液的联系中也渗透了大概念。
5.3 思维导图,内化大概念
完成次位概念和重要概念的构建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排泄”大概念思维导图(图4a)的构建,列出与排泄相关的系统并用箭头标出相互关联的情况。小组合作填写完毕后,教师展示部分小组的“学习任务单”并引导其他学生对其做出评价和补充。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构建、相互评价、进一步完善排泄的大概念思维导图(图4b),建立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5.4 链接生活,运用大概念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则新闻: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滑冰运动员瓦某某因尿检兴奋剂显阳性被禁赛。教师提出问题: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谈运动员口服的兴奋剂为什么最后通过尿液排出?通过社会热点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通过情境分析,运用了大概念。
最后,教师通过PPT展示:每年的 3 月 12 日是世界肾脏日,今年是世界第 17个肾脏日,主题是“人人关注肾脏健康——吾爱吾肾,知识强肾”。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为10.8%,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个肾不好,最终可能发展成肾衰竭即尿毒症。教师引导学生从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视角,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该爱护肾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以增强机体健康。
6 总结与反思
大概念应与单元教学相匹配,需要将目标具体化,构建“课程→单元→单课”的下沉通道,从而真正将素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基于大概念理解的单元整体教学,是《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落地的抓手。这里的“单元”指的是素养单元,与旧教材中的“教材单元”在内涵上有本质的区别。依据《课程标准》使用旧教材的过渡阶段,梳理素养单元内容、形成知识体系,是聚集大概念、形成核心素養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大概念视角下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应当从单元设计做起,把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当作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来抓,唯有如此, 《课程标准》才能落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4.
[2]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4-5.
[3]刘徽.“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兼论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J]. 教育研究,2020,41 (06):64-77.
[4]李松林. 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整合性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2020,40 (10):56-61.
[5]许锁链.“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21 (18):63-65.
[6]王本华.充分利用概念教学,助推生命观念形成——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例[J].中学生物学,2020,36 (01):20-22.
[7]王亭. 基于大概念理念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