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对徐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2023-05-30 07:35刘姣姣
关键词:机遇产业结构挑战

刘姣姣

【摘  要】为应对目前全球所面临的环境、气候、资源变化的问题,各国正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论文通过对双碳目标对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双碳目标给徐州市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然后提出如何充分利用双碳目标所带来的机遇以及如何应对双碳目标对产业结构的挑战的建议和对策,最后总结并提出展望,分析徐州市在历经优化后的产业结构将会对徐州经济产生怎样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双碳目标;产业结构;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X322;F1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1-0165-03

1 研究背景

“十四五”期间,徐州市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以“美丽徐州”建设为主线,以源头治理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绿色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徐州展现新面貌。优良天数比例、国考和省考断面优III类比例分别达到80%、82.4%和86.4%;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提前达峰后持续下降……建成美丽中国“徐州样本”。徐州市充分利用双碳目标对徐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徐州市是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城市,因此以高新技术附加值高的动力源推动经济增长占比不高,其带来的结果将是随着物质资源减少而带来能源匮乏,经济无法维持高速发展。徐州市第二产业始终独占鳌头,2020年徐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 931.6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05%,产业结构均衡发展堪忧,因此双碳目标下产业结构转型迫在眉睫,高碳走向低碳是必然趋势。

因此,在此背景下结合当前的双碳目标,加快可持续性发展,利用好产业结构转型这把“双刃剑”。徐州市应当充分了解双碳目标对产业结构转变所带来的影响,在此影响之下寻找应对挑战的方法、利用其所带来的机遇,实现经济快速稳健发展。这也是本文研究双碳目标对徐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的意义所在。

用“双碳”“产业结构”“低碳”“产业升级”等关键词对文献进行检索,发现国内外大多是对碳排放对社会的经济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相关研究。关于双碳政策给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遇,以及有哪些挑战,极少有相关研究。因此对“双碳目标”对徐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根据徐州市相关政策以及投资力度可知,徐州市非常注重双碳目标的完成,因此本文将依据双碳目标实现途径中对徐州市带来的影响来分析徐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与挑战。

2 双碳目标对徐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

徐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过程中以创新为主,推动各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吸收相关经验,优化发展路径。在徐州市制定“双碳”目标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技术创新投入增多,新兴行业发展迅猛。除此之外,徐州本土传统企业改造步伐加速,从而使得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发展加速。但徐州市在推进“双碳”目标进程中,对市内各产业的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与定位,要达到目标要求与定位,徐州市各产业还需弥补很大差距与不足。

2.1 徐州市产业结构底盘较重

当前徐州市产业结构状况为:传统产业与重化工业占主导位置,产品结构以原材料加工为主,各产业技术水平难以提升,徐州市内高科技企业数量偏少,此种产业结构下,产业结构失衡,产业难以带来较高利润。同时,此种产业结构会使得徐州市整体产业对能源、原材料、劳动力价格的变动特别敏感。除此之外,徐州市产业结构中,主导行业地位不突出,由原料工业为重心向制造工业为中心的发展趋势尚未巩固,这与徐州市“双碳”目标不相适应。

以省内各市为例:苏州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晋级万亿级。无锡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 000家;常州拥有3 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智能装备、新型材料、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培育已成气候。相比而言,徐州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仅为1 000多家,与中西部众多省会相比,徐州市产业结构有一定优势;但与省内强市相比,徐州仍有一定差距。与GDP差距不大的常州,都有着明显产业结构差异。徐州市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这使得在“双碳”目标下,徐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有一定困难。

2.2 企业融资机制及投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徐州市“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然而当前徐州市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三角债”现象频繁出现,同时企业融资担保信用度降低或失信,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难以形成良性的融资互动关系。虽然目前徐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企业融资担保失信、企业融资难、银行坏账多的相关政策,但是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融资问题。

此外,虽然徐州市目前经济状况总体运行平稳,但从2020年疫情开始,疫情对徐州市整个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使得市场内消费者需求下降,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减缓,在此经济环境下,投资者投资意愿下降。从宏观层面来看,徐州市优质项目面临无投资者投资,难以持续发展的困境;从微观层面来看,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产品销售渠道难以打开,产品销售进度缓慢,从而导致企业收入下降。除此之外,徐州市引进外部投资困难,因此项目资金难以得到保证,从而项目技术难以推进发展,导致项目技术含量不高,因此投资质量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3 徐州市的人才现状难以支持徐州市“双碳”目标的实现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一批经济金融类人才以及相关科技技术研发人才。但是由于徐州的经济发展状况、地理位置等因素,徐州市招不来优秀人才、难以留住优秀人才。首先,导致“招不来”的原因主要为:徐州市仅有一所211高校,即中国矿业大学,矿大属理工科院校,且每年输出高素质人才有限,因此为满足人才缺口,徐州市需要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但是面对苏南以及京沪浙的良好经济环境与优渥的人才引进资金,徐州市处于劣势,因此難以招进来优秀人才。其次,导致“留不住”的主要原因为:许多优秀人才把徐州作为跳板,引进后由于体制等问题选择离开,因此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2.4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徐州市要在“双碳”目标下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必须有技术创新作为引领,但是徐州市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支柱型企业以生产煤炭、钢材、重机械等产品为主,发展模式较为单一且技术含量较低,对研发的重视度不够,这与徐州市“双碳”目标发展不一致。要想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增加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增强企业创新性,另外,从上节内容可知,研发人员“留不住”,从而导致企业研发力量不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科技优势。直到2021年,根据《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对全国72个创新型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徐州创新能力指数51.46,位于36位,为中等,仍未达到较高的科研创新水平。

3 双碳目标对徐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

在目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国内经济发展状况逐渐衍变出新的发展特征、新的创新创业环境、新的经济状况等。这些新特征推进着徐州市经济的新变革,同时也为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

3.1 制度层面

在“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各部门参与、协同策划、精准落实,从而实现徐州市全面产业结构调整。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挑战徐州市协同能力,也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解决区域性、流域性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重大契机。

3.2 经济层面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徐州市在实施路径中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非但不会对徐州市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反而会优化产业结构,拉动投资质量提升,促进人才就业,最终能够带动徐州市经济快速发展。

3.3 技术层面

从长期来看,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一系列科研成果的支持,以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如能源储存问题的解决、节能技术的提高、智能技术的改进、燃料的利用、生产流程的优化、低耗运输等问题。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能够推进徐州市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优化,为相关学科的建设提供机会。

4 双碳目标下徐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

由以上分析可知,双碳目标下徐州市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存在机遇,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应结合徐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快实现“双碳”目标,以下为相关对策建议。

4.1 淘汰或升级高耗能传统产业

目前徐州市传统型支柱产业为生产制造业、化工业、建材业与冶金业。徐州市GDP主要构成以及增长主要依靠以上几种支柱产业。经过近几年的淘汰升级与产业优化,一部分传统产业已退出徐州市市场,但是由于传统产业数量较多,基数较大,技术更新改造速度缓慢,因此,虽然徐州市产业结构有一定优化,但是如果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还相距甚远。因此,需出台相应政策,使得徐州市既可以依靠传统产业持续发展,又可以寻找经济发展新动力。

对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甚至淘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首先,针对耗能较高的传统产业,可以通过引入外地人才进行技术支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技术补贴等)鼓励扶持,进而着重监督其产业价值链升级改造,减少高耗能企业能耗。其次,对于发展前景欠佳的中小企业,结合市场发展规律以及相关政策鼓励其进行转型。徐州市经济发展可能会因为此类措施一时发展较慢,但是长期来看,能够给徐州市发展带来更强的前进动力。再次,对于大型企业,其存在的高耗能生产线以及高耗能项目带给徐州市一定的发展阻力,因此,可以鼓励大型企业进行兼并收购重组,减少能耗,提高收益,发展高新技术业务,逐渐替代传统高耗能业务板块。另外,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降低企业能耗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研究成果、人才资源,加快企业技术改进速度,提高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性,有条件的基础下形成徐州市自己的科研团队,为企业贡献科研力量。最后,对于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可以鼓励企业拓宽融资途径、采取自筹与外部投资相结合的方式维持企业发展,度过产业结构升级期。

4.2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集群

碳中和背景下,全国各产业减少能耗、减少碳排放。在此背景下,徐州市发展新兴产业势在必行。因此,徐州市目前已加快推进发展新兴产业,2017年全年,徐州市四类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百分之三十,其中发展较好且产值占比较高的为装备与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ICT等产业,其产值水平超过省平均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一定影响力。但相较于苏南地区起步较晚,新兴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现阶段徐州市引入部分新兴产业项目,但是项目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投入较大但产出较少。除此之外,徐州市原有新兴产业分布较散且规模不大,大部分新兴产业市场依然是蓝海市场,因此发展空间较大,需徐州市各级人员进一步努力。

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市场变化迅速,因此在设立新兴产业相关项目之前,需做好调查,结合徐州市目前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国内以及省内市场形势,考虑可能遇到的阻力与机遇以及未来发展前景。除此之外,也要考虑项目实施成本、回收周期、项目投资回报率等问题。然后再做出决定是否引入项目。其次,要想引进新兴产业,势必需做出重大调整,如投入资金,发展壮大已引入或将要引入项目。同时,划拨资金,建设产业园,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政府部门协助发展,减少业务处理手续,吸引各级项目入驻,增强徐州市新兴产业竞争力。最后,想达到技术快速发展,需要持续性学习与创新,因此需投入财力物力,自我创新,培育科研机构发展,研发创新品牌,为产业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4.3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占一个城市的比重大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城市走向低碳的速度。因此发展服务业尤为重要,尤其是发展高新技术相关的服务业更为重要。

促进徐州市服务行业的发展,需要从3个方面考虑:一是对于市内商业服务、各类运输服务、市内、市外旅游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可以适当进行产业升级。在淮海经济中心的辐射作用之下,布局多个商业中心,吸引宿迁、连云港、枣庄、商丘、亳州等城市消费群体。利用现有的交通便利红利,展示徐州市文化魅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城市旅游档次。二是解决或弥补目前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目前徐州市旅游业配套的各项软硬件略有不足,游客体验感质量不高,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软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品质,进一步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商业消费,营造良好的商业服务空间。三是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根据徐州市现状打造现代服务业,发挥徐州市特有的地理环境优势,打造知名旅游景点,吸引人才,着重发展与高新技术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徐州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从而加速实现徐州市“双碳”目标。

5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双碳目标对徐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一定挑战:徐州市产业结构底盘较重、企业融资机制及投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徐州市的人才现状难以满足城市低碳转型发展需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但同时也给徐州市从制度、经济、技术上带来了一定机遇,因此,徐州市应当直迎挑战,利用机遇,实现双碳目标下徐州市产业结构的优良化调整。

【参考文献】

【1】于翠萍.基于VAR模型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对外经贸,2017(07):31-36.

【2】王茂祥,施佳敏,黄建康.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测度及优化路径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7,37(01):1-4.

【3】张晓燕.经济新常态下江苏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研究[J].市场研究,2015(11):42-44.

【4】徐恬恬.创新驱动对优化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04):36-37.

【5】张生玲,李跃,酒二科,等.路径依赖、市场进入与资源型城市转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2):14-27.

猜你喜欢
机遇产业结构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第52Q 迈向新挑战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