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雯
冬春茬辣椒种植,通常在9月底至10月中旬播种出苗,11月底至1月初定植于大棚内,1月底至3月份进入采收,从种植到收获,对管理技术要求很高,只要管理得好,采收期能延长到次年7月,就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1 品种选择
冬春茬种植辣椒应选用抗逆能力较好,早期抗寒和耐低温,耐弱光,晚期耐高温和抗病性强。
2 培育壮苗
育苗时间应选择9月底到10月上中旬为宜,这时秋高气爽,温度适宜,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2.1 种子处理:品种选择确定后,进行种子消毒。
2.1.1 温汤浸种:采用55℃温水浸泡种子,浸泡过程中要不斷地用木棒或者玻璃棒翻动种子,持续时间约为15分钟。
2.1.2 药剂处理:在40%甲醛100倍液中浸泡10~20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浸种催芽。可防治辣椒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等。
2.2 育苗床准备
育苗畦建在棚内,也可建在离棚子较近处。可用平畦,畦宽100厘米,两畦间间隔40厘米以上,以便放置覆盖物。整畦后筛入准备好的营养土填入育苗床。
2.3 播种与出苗后管理
大棚播种育苗,播种前要上棚膜闷棚提温。闷棚时使用多菌灵、敌敌畏等熏棚杀灭病菌,预防病害发生。
播后一般1周左右即可出苗。幼苗出齐以后,土壤应保持见干见湿。露地育苗苗畦上应搭设小拱架以防止雨天扣膜;寒流天气扣薄膜或覆草苫,以抵御严寒。在冬春茬育苗中,蚜虫及由蚜虫蔓延的病毒病、幼苗徒长等是阻碍苗木生长最主要因素。及时控制蚜虫及苗期猝倒病发生。适时采取间苗,调节土壤温湿度等措施,以防幼苗徒长。幼苗出土至2~3片真叶时,要进行2~3次间苗,间苗要除去病苗和弱苗,留壮苗。每间苗一次,要在畦面撒施薄干细土。苗距2~3厘米为宜。
2.4 分苗及分苗后管理
2.4.1 幼苗2~3片真叶舒展时分苗。注意分苗畦要建在大棚里,避免10月下旬或11月上中旬发生寒流时对幼苗造成损害。
2.4.2 分苗后,分苗畦开沟。深10厘米,宽10厘米,沟内浇水,把幼苗贴在沟边,每10厘米贴2株苗,再覆盖一层土,覆盖时不能埋在幼苗的心叶上(即生长点)。
分苗后可另搭小拱棚保温保湿促缓苗。缓苗后加强通风。干旱可浇小水以避免苗木徒长。进入10月后,气温渐降,应事先在棚内扣膜。夜温在10℃以下时应覆盖不透明的覆盖物以隔热。白天拉草苫,通风。栽植前10~15天应浇透水切块,以备栽植。
3 定植及管理
冬春茬种植辣椒如果栽培管理好,可以推迟到次年7月拉秧,这就需要足够的肥料。因此每667平方米棚室施入腐熟优质农家肥5000~7000千克,其中N、P、K复合肥45~50千克作底肥,深翻整平,做1米宽平畦。定植时在畦内开40~50厘米宽、10~15厘米深的沟,施足底肥,然后搂拌使土粪混匀,再根据穴距30~35厘米,种植辣椒2行,立即浇透水,待水渗透后再覆盖土壤,并培小高垄,做到垄面宽为60厘米、垄沟宽为40厘米、垄高为12厘米。定植宜选在晴朗天气。
栽植后,闭棚保温,抵御寒冷。棚内适宜温度白天25~30℃,夜间不能低于15℃,若此时气温较低,造成缓苗慢,一般应保持10天左右。缓苗后,浇1次缓苗水。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不低于15℃,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温度超过30℃可开启通风口换气。若植株长势较弱,可配合浇缓苗水,每667平方米可施用尿素20千克左右或用粪稀500千克随浇水。为保护叶片,可以适当叶面追肥,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尿素,7~10天喷1次,通常喷施2~3次。
进入12月以后温度进一步降低,光照时间缩短。所以应注重大棚保温管理。草苫要迟揭、早揭,棚面要干净。
4 深冬季节的栽培管理
冬春茬辣椒幼苗期和始花着果期在12月份到次年1月份,是冬天中最冷的时期。所以提高棚内温度、增加光照、调整棚内气体比例等是种植成败的关键。
4.1 通风换气
通风是控制棚内温度,湿度和排泄棚内有害气体以及补充棚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措施。晴天正午温度达30℃时,应抓紧开启通风口。通风后棚内温度降至25℃,应及时将通风口封闭,防止冷却过大而影响秧苗生长。
4.2 补充光照
冬季光照不足可使植株生长细弱、严重缺光可造成植株枯死。所以,严冬季节如果天气较好,应尽可能做到早揭晚盖,使植株每天有6~7小时光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大棚内设置日光灯和生物效应灯,或者张挂镀铝反光幕加强光照。
4.3 不透明覆盖物的管理
保温材料有保温幕,草苫,棉被,纸被等,现主要采用草苫,草苫由稻草和蒲草打制而成,厚5厘米,草苫下加纸被3~4层较好。通常棚内气温降到20℃左右时,即必须加盖苫。如下雨(雪)天时,只要棚内气温在20℃以下,就应在中午揭草苫让植株见光,午后应及早覆盖,连续阴天还应在午间揭苫。在连阴骤晴的天气里,应间隔性揭苫,让大棚内有花荫出现,切忌猛揭草苫,这样会造成植株枯萎。中午光照太强,可提早覆盖草苫以防植株生理性枯萎。
4.4 植株调整
搞好植株调整和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能使其顺利地完成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具体任务是:在打去老叶的同时把第一分枝下的侧枝和小叶都去掉。至5月后,植株还需调整1次,打掉第3分枝。在门椒花盛开的时候,为防落花,也施用2.4-D或者番茄灵进行蘸花。
5 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二氧化碳是蔬菜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冬季大棚内通风不良,通常棚内二氧化碳含量不足,故二氧化碳施用尤为重要。施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植株长势旺盛,达到增产增收。现将二氧化碳施肥的一些普遍方法简介如下:
5.1 燃烧法
燃烧煤油和天然气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通过鼓风机吹到大棚中,从而提高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通常每升煤油可放出1.33千帕热量,二氧化碳2.54千克。
5.2 液化法
将钢瓶二氧化碳液化气减压阀调至1.5个大气压下,二氧化碳气体由塑料管直接导入棚内。
5.3 化学反应法
碳酸氢铵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CO2与硫铵,反应时CO2会在棚内扩散被作物吸收利用,碳铵会转化成相对稳定的硫酸铵。
碳酸氢铵的用量通常是:苗期5.7~7.8克/平方米;定植到坐果期11.5~16.3克;坐果到收获期为9.5~13.3克。阴雨天气(雪),棚温在15℃以下不施用。施药时密闭大棚,施药后2小时,棚内温度超过26℃时进行通风。
6 结果期管理
2月底后,日照时间变长,棚温也相应上升,开始步入结果期,这时要加强肥水管理以保持植株生长势旺盛,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对叶面进行防护。植株底层果实个头基本大了以后要及时收获。门椒收获以后,随浇水可每667平方米施入N、P、K复合肥10~15千克或冲400~500千克腐熟人粪尿。
辣椒在进入盛果期时,土壤应保持湿润,随棚内气温上升,浇水次数可以逐步增多。由于辣椒不喜水,浇水时最好用小沟灌。
进入4月后,气温进一步升偏高,应适当增加通风量。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超过30℃时应通风换气。夜间棚内温度保持15~20℃,当外界最低气温高于10℃时,可不再盖草苫。5月中旬以后不再关闭风口。
辣椒适合于空气微干、土壤潮湿的环境中生长,但是大棚内生长后期空气湿度大、温度高,对植株授粉不利,还容易造成植株徒长、落花落果。
当植株进入开花着果阶段时要适当增加通风量;白天棚温超过25℃时,晚上露地气温不少于15℃时,可日夜换气,这不仅可有效补充大棚内二氧化碳,又能使棚内温度下降,利于植株授粉,以减少落花落果现象的发生,增加整体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