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前期上海对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塑

2023-05-30 10:48:04张鼎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3年1期
关键词:雷锋上海

张鼎

[摘  要]

20世纪60年代前期,上海市通过开展学习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大庆石油工人等英雄模范活动,鼓励创作传播优秀文艺作品讴歌英模等途径,推动以“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为核心意涵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逐渐培育形成,为党团结带领上海人民战胜严重经济困难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上海;社会主义新风尚;英雄模范;雷锋

[中图分类号]  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3)01-0039-06

20世纪60年代前期,对于上海乃至整个中国而言,有其独特的历史风采。上海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英雄模范活动和鼓励以讴歌英雄模范为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传播等途径,推动上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各自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此过程中,以“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为核心意涵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逐渐培育形成,为战胜严重经济困难、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迈进奠定坚实思想基础,给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一、历史背景:峥嵘岁月的奋斗

亟须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受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严重自然灾害、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长期封锁等诸多因素叠加的影响,国民经济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困难。这一时期,作为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和全国一样,面临的困难也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能源和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生产急剧下降;市場商品供应非常紧缺,居民消费水平下降,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挫折,物质生活遇到较大困难的关键时刻,尤其需要凝聚形成强大的“精气神”,营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氛围。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成为上海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必然要求。

度过短暂困难时期后,上海市委充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继续做好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同时,根据自身工业基础条件和科学技术优势,提出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我国先进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即“两个基地”建设)的战略目标,使上海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摆脱“两个落后”困境,积极赶上和超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并发挥样板作用,更好地支援全国社会主义建设。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市党员干部群众需要进一步动员和组织起来,形成磅礴向心力,朝着这一宏伟目标昂首挺进。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陈丕显在1963年上海市第三届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两个基地”,克服“两个落后”,“最重要的条件是革命气概”,“就是要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是实现上海战略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二、以开展大规模学习英雄模范活动

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

时代呼唤英雄,英雄光耀时代。在党领导人民战胜严重经济困难、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峥嵘岁月中,涌现出了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大庆石油工人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他们身上展现出的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高贵品质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了无数人,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上海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探索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英模,推动英雄形象及其精神品质深入人心,加快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步伐,为全市人民闯难关、创佳绩提振“精气神”。

(一)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雷锋是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的汽车兵,他一心向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雷锋因公殉职后,党和国家给予他崇高的荣誉。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在《人民日报》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翌日,《解放军报》发表了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随后,上海市各报纷纷响应转载,全市各条战线、各个行业迅即行动起来,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

当时,上海各级团组织运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雷锋先进事迹。团市委组织了2.8万人参加的雷锋事迹报告会,由雷锋战友介绍雷锋事迹,并增印登载毛主席题词的《中国青年》15.6万册,增加发行登载雷锋事迹的《青年报》42万份,保证每个团小组一至两份学习资料。上海各新华书店发行了140万册雷锋的图书、图片、宣传画,其中最受青年欢迎的《雷锋日记》销售量达7.9万册,雷锋活页歌选4.5万张。青年报社在三四个月时间里收到关于学雷锋的群众来信、来稿多达6000余封。解放军驻沪部队和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联合举办雷锋同志事迹展览,用200多件文物和照片展现了雷锋从一个苦孩子逐步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光辉历程,反映了雷锋在平凡岗位上“甘当螺丝钉”,勇于奉献、乐于助人、公而忘私的精神品格。展览短时间内就吸引了近百万市民前来观看。

在学雷锋活动中,上海各级党组织着力将学习雷锋和发扬新道德、新风尚紧密结合起来,在群众中倡导“助人为乐,专门利人”“为集体多做好事”“为国家节约一厘钱”;将学雷锋和知青上山下乡结合起来,在青年中倡导树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无产阶级人生观,教育青年立志做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号召知青积极参与支援边疆建设;将学雷锋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相结合,在职工中提倡“学雷锋,创好风,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当先锋”,等等。

(二)开展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活动。作为诞生在上海的英雄集体,被誉为“集体的雷锋”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因极富地域特色,其事迹1959年时就在上海广泛宣传开来,影响延绵多年。自上海解放进驻南京路以来,八连官兵在和平环境里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和赞颂。1959年7月,《解放日报》刊登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介绍这支队伍“拒腐蚀,永不沾”,“身居闹市、一尘不染”,乐于为人民做好事的先进事迹,并号召全市人民学习好八连。此后,全市各界陆续开展了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活动。许多单位邀请八连官兵作报告,参观好八连驻地。上海建筑机械厂、上海自行车厂、上海建春女中、安福路小学等单位组织文艺骨干成立好八连事迹宣传队,用对口词、快板书、“三句半”等通俗形式向职工群众、中小学生进行宣传。上海各主要街道、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的宣传橱窗内都展有介绍好八连事迹、反映学习好八连活动的图片和美术作品。团市委与市广播电台联合举办“学好八连艰苦奋斗、勤劳俭朴革命精神”电视广播大会,观众反响热烈。截至1963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30多万人听过好八连模范事迹报告。

1963年,上海市委经过统一部署,将学习好八连活动渐渐引向深入。上海警备区政治部召开学习好八连动员大会,上钢八厂、继光中学等单位的民兵代表和武装干部一千余人与会。大会号召把好八连艰苦奋斗的精神贯彻到生产和学习中去。团市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因地制宜采取生动多样的办法,如组织读报、漫谈,举行座谈会、文艺演出等形式,在全市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宣传和学习好八连的教育活动,引导青年着重学习好八连的先进思想和高尚品质。市总工会等单位举行好八连事迹报告会,号召全市各条战线的职工像好八连一样“不断地发扬好思想,培养好品德,树立好作风,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去移风易俗,倡导社会主义好风尚”。当年7月至10月,解放军驻沪部队、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联合举办好八连事迹展览,以大量实物和图片形象地反映了八连战士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及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忠于职守的革命风尚和优良品德。3个多月间,累计参观人数达百万人以上。

其间,上海将学习好八连活动与学雷锋活动紧密相连,两者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团市委要求各级团组织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在积极开展宣传学习好八连教育活动的同时,注意在学习内容上、步骤方法上和学雷锋活动有机联系起来。上海警备区官兵向来自工厂、农村、里弄的近两千名妇女积极分子介绍雷锋和好八连的模范事迹,使她们深受教育,更激发了向雷锋、好八连学习的热情。雷锋和好八连成为激励上海人民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精神楷模。

(三)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是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是工人阶级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型。经过3年多的石油大会战,1963年底,我国高速度、高水平地探明和建设了大庆油田,形成年产600万吨原油的生产能力,结束了我国贫油的历史。1964年初,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全国各地立即开展了学习大庆经验的运动。

1964年一二月间,上海市委连续召开4次万人干部大会,传达石油工业部大庆石油会战的经验,对大庆油田经验进行逐条学习讨论。全市明确15家工厂作为学习大庆油田经验的先行试点单位,各主要工业局也在管辖范围内选择一部分企业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工厂企业重点学习大庆石油工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以及工人“五好”标准、干部“三定一顶”的劳动制度,对照自己找差距,认真整改,推动工作。随后,上海将“工业学大庆”和工业战线的“比学赶帮”运动、“五好”活动等有机融合起来,在全市工业交通基建系统105个工厂企业中开展“摆成绩、摆经验、摆进步、摆问题、摆措施”的“五摆”活动和评选“五好”集体、“五好”职工的试点工作,形成一批可推广的经验。1964年4月,上海召开工交系统“五好集体”“五好职工”代表大会。全市工交系统107个“五好企业”、373个“五好车间”、342个“五好科室”、4019个“五好班组”、26974名“五好职工”代表共计9千余人出席大会。大会要求全市职工以“工业学大庆”为动力,更加积极地投入生产生活中,为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而努力。

除学习雷锋、好八连、大庆石油工人外,上海还渐次开展了“农业学大寨”,学习焦裕禄等活动,范围覆盖全市各条战线。在丰富多样的大规模学习活动中,虽然囿于时代局限出现了一些“左”的倾向,但更主要的是,这些英模身上闪耀着的可贵品质和理想信念化为一股强大的“精气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市一千万人民的思想和行动。上海的社会风貌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三、以创作传播讴歌英雄模范的文艺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文艺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上海市委大力号召文艺工作者“努力反映时代风貌和工农兵群众中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配合学习英模活动的开展,上海不断推出精品佳作,着重突出时代精神,全力塑造英雄形象,“以最大的创作热情,最完美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他们,用他们的先进思想教育人民”。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传播,拓展了英模事迹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在和风细雨中助力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培育。

(一)不同类型的时代力作“百花齐放”。这一时期,围绕英模形象的塑造,上海推出了大量体裁多样的文艺作品。电影方面,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李双双》《年青的一代》《六十年代第一春》《风流人物数今朝》等一系列优秀影片。影片主人公们积极向上、爱憎分明、艰苦奋斗、克己奉公以及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影片上映后大多风靡上海乃至全国。话剧方面,有描写抗日巾帼英雄茅丽瑛烈士事迹的《七月流火》,有讲述我国自主研制第一艘军舰“海鹰号”,体现发愤图强、自力更生主题的《第二个春天》等。学习英雄、歌颂英雄的优秀音乐舞蹈作品更是层出不穷,涌现出如《奋发图强》《接过雷锋的枪》《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一批流传甚广的优秀歌曲。1960年开始,取义“上海音乐舞蹈的春天”的大型音乐舞蹈会演“上海之春”连续举办七届,成为上海文艺领域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诸如大型歌舞史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交响乐《英雄的诗篇》《红旗颂》《长征》等一批艺术性与思想性兼具的优秀作品在“上海之春”中脱颖而出,获得观众的喜爱与关注,并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

(二)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成为显著特征。为配合学雷锋、学习好八连等活动,上海戏剧工作者创作并演出了《雷锋颂》《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多部体现真实英雄形象的现代剧。当时全市10个剧种编排演出了53个有关表现雷锋英雄形象的剧目。1963年6月,“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歌颂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专场演出在大世界游乐场举行。42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雷锋颂》等现代剧目,演出31天,观众达26万余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话剧二团上演的反映好八连事迹的现代戏《霓虹灯下的哨兵》,连演三月,场场爆满。一些沪剧、甬剧、淮剧、扬剧剧团也移植演出了这部戏,受到观众热情欢迎。

同时,戏剧工作者还深入生活实际获取丰富创作养料,以现实生活中模范人物事迹为基础改编创作一系列现代戏。如沪剧《鸡毛飞上天》中的林佩芬,话剧《一旗高插万旗红》中的李文刚、庄志高,《闯将》中的蔡书记、张大明,《春城无处不飞花》中的陶仁初、董支书,京剧《晴空迅雷》中的洪兴、孙铁柱等,具有兢兢业业、克己奉公、艰苦奋斗等鲜明性格。这些时代特征,一经化为具体人物形象后,自然地使人感到不仅可信,而且可亲。许多教师看完《鸡毛飞上天》后,为林佩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忘我精神所感动,提出“要学习林佩芬”;许多中等科技学校学生看完《一旗高插万旗红》后,纷纷表示要学习庄志高在创造工业尖端产品时表现出的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顽强的闯劲。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戏的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左”的思想的影响。但当时多部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在塑造当代英雄形象上较为成功,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抑或思想教育和典型意义方面也都达到了一定水准,对于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培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口头文学的创作传播是一大亮点。除专业文艺工作者外,在上海市委和各郊县党委的重视和领导下,市区街道和郊县农村选拔出一大批业余故事员队伍,让他们深入扎根基层,把英模事迹通过口头创作、讲故事的方式向广大市民传播。据统计,1963年至1965年,上海各郊县建立起一支1万7千多人的业余故事员队伍,其中不乏一批既会劳动、会讲英雄故事,又会编写英雄故事的口头文学创作人才。这些故事员在党的领导和专业文艺工作者帮助下,两年来创作的正能量故事多达数百个。随着故事员深入农村、里弄宣讲,许多群众听完故事后纷纷表示,要把雷锋、江姐、王进喜等英雄先进人物作为学习榜样。故事员们还根据发生在身边的反映新风尚的典型事例进行创作和宣讲。例如,卢湾区故事员编写并宣讲的故事《瞎子伯伯》,反映了济南路街道一位双目失明、连续5年被评为市卫生先进工作者的刘承铭搞好卫生工作的先进事迹;故事《戆大》,讲述淮海路街道一名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参加新疆建设的先进事迹,等等。

口头文学的创作不拘泥于形式,传播覆盖范围广,作品通俗易懂更接地气,广大群众听来十分亲切。故事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潜移默化地给人民以积极影响,有效洗涤了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有害思想,进而稳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新风尚。

四、小结:社会主义新风尚蔚然成风,

助推上海突破困境扬帆远航

以“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为核心意涵的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培育及其形成,悄然间营造出一股众志成城、团结进取的“精气神”,起到了指方向、聚民心、鼓干劲的作用。1962年,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委依据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确定“缩短重工业战线,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加强轻工业战线,积极支援农业生产,保障市场稳定,并在商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相应地进行调整”。上海广大干部群众意气风发,在党的领导下全力投身国民经济调整与建设大潮。到1965年,上海顺利完成调整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普遍改善。

在社会主义新风尚激励下,上海工业战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建设热潮,广大干部职工生产积极性高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涌现出一批大庆式企业。例如,上海焦化厂坚持学习大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经验,使企业面貌一新,被化工行业誉为“南方小大庆”。上海嘉丰棉纺织厂、上海永鑫无缝钢管厂、上海机床厂等8家工厂被提名推荐进入1966年全国70个大庆式先进企业评选。上海广大干部职工锚定“两个基地”建设宏伟目标,在艰苦环境下自力更生,勤于实践,勇于攀登,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我国第一台1.2万吨锻造水压机、第一台2兆电子伏静电加速器、第一支航空不锈钢管等许多奇迹般的业绩也在这一时期被创造出来。到1965年,上海工业领域生产门类更加齐全,物质技术基础逐步增强,大中小企业结合更为紧密。依靠科学技术研制的新产品中,赶上和超過6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就有70多项。上海建设我国先进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的艰巨任务初步完成。

社会主义新风尚的蔚然成风,还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上海社会。“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价值导向。全市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例如,工交、科技战线上,保持“五好”荣誉的劳动标兵王林鹤、裔式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蔡祖泉、红雷青年小组,身患重病却不辞劳苦开拓边疆科研工作的彭加木,用一根小扁担数十年迎送旅客的杨怀远;农业战线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实现农业稳产高产的青浦县小蒸公社金星大队、松江县佘山公社古长大队,等等。青年群体的精神面貌也发生显著变化。广大上海青年领悟到只有把自己的成长同祖国建设、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发出最大的光和热。他们以英雄模范为榜样,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拓荒者。他们中的许多人锻炼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据统计,从1962年开始,上海在4年内共组织输送8.35万名青年前往新疆参加生产建设。

回顾60年前上海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诸多启示:一是要深刻认识“精气神”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是解读上海历史发展的无形密码,更是推动上海未来发展的深层精神力量。要在继承弘扬历史传统的同时,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精气神”,提升城市软实力,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源源不竭的内在动力。二是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既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又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党的坚强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人民坚定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同心协力,休戚与共,才能凝聚成跨越难关的磅礴力量,不断创造奇迹。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是培育良好社会风尚,要树好英雄模范光荣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新时代,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们更须从英模身上汲取前进动力。要更加珍视和崇尚英模、大力褒奖英模,探索更多有效宣传路径,创新完善宣传机制,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形成人人以英模为榜样的社会氛围,促使人民群众鼓舞起精神的风帆,承担起奋进新征程的使命重任。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周紫檀)

猜你喜欢
雷锋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我去上海参加“四大”啦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上海之巅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雷锋章在3月闪耀
少先队活动(2021年3期)2021-06-11 05:43:54
上海城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请叫我雷锋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