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六个必须坚持”,提升共产党人新时代看家本领

2023-05-30 10:48王强许张琨琦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国化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王强 许张琨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六个必须坚持”,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总结,是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看家本领。

一、坚持人民至上、胸怀天下的历史唯物主义,从而以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把握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人民至上”和“胸怀天下”这种天下观与人民观的内涵意蕴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主体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充分汲取和凝练,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邦本、协和万邦的理念精神存在着历史诠释上的内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双向互动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成果,也是走向未来、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这集中表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审视“现代化中国”的大历史观,只有“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现代化作为普遍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国最初是被动卷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一种“普适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成为首选。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成为无数仁人志士一生梦寐以求的目标。比如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他曾构想现代化中国的宏伟蓝图: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并进入青藏高原;开凿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三峡大坝……百年前的中国在历经了3代人近80年的探索——从器物、技术到制度、体制,然后再到思想文化——但均已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决定性地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马克思主义建立起一种关联。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百多年的最后28年里,民族国家命运触底反弹,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接下来,一种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被引入中国,在中苏决裂与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也被证明行不通。最后,历史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本质联系。从1979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委会代表团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到进入新时代的10年里,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在历史的正反合逻辑中,从党的二十大到本世纪中叶,在第二个百年的又一个28年时间里,中国现代化最终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以一种社会主义方式得以实现。就此而言,大历史观不仅是密涅瓦的猫头鹰,发挥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作用;更在于担当高卢雄鸡的角色,即把握时代大势和世界潮流。从而,在大历史观指导之下,才能把握历史主动权在百年大变局的“历史三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问题导向的系统观念,从而不断提升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在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环境、客观条件、主要矛盾和任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需要在全面、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基础上,全面提升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本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只能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摸爬滚打、经受磨炼。”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剖析和破解改革前进中的阻力,通过深入预研、科学前瞻、主动出击、高效回应,不断提高在复杂形势面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全新时代背景下,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坚持问题导向的系统观念,即牵住发展的“牛鼻子”,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找准问题的突破口与着力点,准确研判形势大局、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善于把握住事物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系统关系,通过历史看現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当前和长远、全局和部分、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三、坚持自信自力、守正创新的精神状态,从而在历史实践与理论创新中不断开创新境界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多灾多难,但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没有衰亡。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实现“精神突围”并不是偶然的,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毛泽东也曾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从五四运动开始,“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接下来,“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而改革开放又是一个转折点,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坚持守正创新的精神——从饱含忧患意识的“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从跳出治乱兴衰“窑洞对”到“第二个答案”的提出;从1938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到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两个结合”,以及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马克思主义行”再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报告的思想内涵是守正创新的典范。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的实践智慧,是共产党人面对不确定时代、未来世界的科学立场与态度。

由此,做到“六个必须坚持”既要求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共党人而言,把握“两个改造”,需要加强自我革命,对内打造、锤炼自己,对外践行任务、使命。一方面需要提高理论修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这一“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经常读原著、悟原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需要深化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把握内涵实质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做到活学活用,提高自身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在物质活动中转化为实践力量。从而,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两个改造”的融合共进。

(作者王强系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导;许张琨琦系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中国化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边疆治理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