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过了头,人就“废”了

2023-05-30 10:48惠子
北方人 2023年1期
关键词:林西生物学家跳蚤

惠子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三圈理论”,这三个圈中,最核心的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舒适圈。

在舒适圈,因为熟悉,让人觉得放松且安全,待久了,就不愿再走出來。

但是,熟悉并不代表确定和安全。

曾以为可以一辈子相伴的人,可能会走散;

曾以为可安身立命的技能,可能会淘汰;

曾以为是稳固、恒定的信念,也可能眨眼就崩塌。

在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不会有永远的熟悉和安全,接纳变化、走出舒适圈,才是最好的出路。

生物学家曾拿跳蚤做过一个实验:

在实验里,生物学家将弹跳力极强的跳蚤,放进了一米高的罐子里,盖上盖子。

一段时间后,生物学家再把盖子拿掉,却发现跳蚤再也跳不到一米以上的高度了。

这种退化的现象,被称为“跳蚤效应”。

呆在罐子里不好受,但相比每次跳起来都会撞到盖子的痛,回避变化,不去尝试无疑是更舒适的选择。

但长期下来,就会丧失了面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人也一样,长期按部就班过日子,当变化来临时,就会措手不及。

那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面对变化,我们要如何做?

《黑天鹅》作者塔勒布曾提出一个“反脆弱”概念,意思是,要站在脆弱的反面,学会从风险和波动中获益。

在不确定性面前,不退缩,迎难而上是最好的选择。

变化,会让我们感到前方的路越来越难,但难走的路,从不拥挤。

当别人都选择回避变化,退回舒适圈时,你却迎难而上,逆风前行。

虽然看上去走了一条荆棘密布的道路,但一旦披荆斩棘过去,往往会让你看到更多的海阔天空。

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说,生活永远在变化中,而变化就意味着危机。

享受惯了舒适,人也就成了呆子,最终将一事无成。

在 变 化 面前,有人安稳的工作丢了,选择果敢创业;有人美满的家庭破裂了,选择擦干泪后重新出发。

变化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和舒适,但经历过失控的痛,却让我们能拓展出另一条新的道路。

这几年,很流行一句话: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编制的尽头是考公。

代表稳定的“体制圈”,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向往。

但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一个人真正的安全感是什么?

前些日子,刘润在 2022 年度演讲中,讲到一位姑娘——林西。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林西,并没有随大流选择考公、考研,而是选择成为一名手机装裱师。

其他人装裱手机,可能只是把零件简单做些拆分、粘贴,但林西更关注的是,手机背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故事。

她用一个个冰冷的电子配件,串起客户的经历,把它装裱成一个个难以忘记的瞬间。最后交给客户的,是一份有温度的陪伴和回忆。不走寻常路的林西,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也靠自己创造性的思维,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在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安全感并非一定是要进入体制;还可以是自己学习的能力、创新性的思维,或者只是比別人想深一层,多走一步。

走出舒适圈,走到未知的世界里,是挑战,却也是机会,正如刘润在演讲时说,安全感来自确定性,但是机会藏在不确定性里。人生总有太多的不确定,但也总有人能在不确定中找到新的机会,重获安全感。

网上有个故事:

一位 35 岁的女保安王大坤,一战成功,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王大坤曾经创业失败,来到深圳后,在一家学校找到一份文职保安工作。新工作虽不如以往光鲜亮丽,但也是自己擅长的文秘领域,加上家庭和美,王大坤的生活过得平稳安静。但在成了母亲之后,她却决定打破自己的舒适圈,备考研究生。一边带娃、一边工作、一边苦读,9 个月后,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有人不理解她的选择,她却说自己只是想抓住一个能去到更远地方的机会。

事实上,一个人的终极安全感,是拥有选择生活的能力。是可以选择想做什么的能力,更是可以选择自己不想做什么的能力。

你可以不选择四平八稳的生活,让自己在变化中学会掌控生活;

你可以不选择安逸舒适的日子,让自己在困难中体验拼尽全力;

你可以不选择固守传统安全的道路,让自己在跌撞中保持活力。

不囿于规则、敢于面对不确定性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底气,掌控着每一次选择、每一个行为,从而创造自己的人生。

走出舒适圈,我们要有坚定自己的信念,你可以尝试下面三个办法:

1. 做点不同的事情,让自己的工作或生活每天有点儿改变。

大的变化会让人恐慌,但小而具体的改变,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可以试着换一个餐馆吃饭;可以试着选择新的路线去上班;可以试着接受一个新任务。在改变中,寻找新视角,看到新变化。渐渐地,你就会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2. 尝试去做决定,特别是觉得困难的时候。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说,人不是简单地活着,而是时时需要对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断,决定下一刻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做决定,会让你产生不舒服的压力,特别是面对艰难的时候。但人生就像一根弹簧,你压缩它,它才会跃然跳动,有了压力,才会有弹性。有弹性的人生,才能保持活力和进步。

3. 一点儿一点儿来,形成自己的节奏和目标。

网上有个提问:“如何才能安全走出舒适区?”有个高赞的答复是:慢慢来,先一步步走到“舒适区的边缘”。

所谓的“舒适区的边缘”,是指不完全退缩在舒适区里,也不过于冒进。而是以可控的方式冒点儿险,挑战自己做通常不做的事情。让自己先在受控的、易管理的环境中经历某些不确定的东西,一点点,堆沙成塔。

我们都想“找到确定性”,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成为确定性”。

这世上不会有永远的舒适圈,不论你愿不愿意,人生的“山”总在那里,在你前进的路上。你必须爬过一座座山,才能往前走。

(摘自微信公众号“樊登读书”)

猜你喜欢
林西生物学家跳蚤
手机装裱师,年入300万
我不是跳蚤侠
林西矿业煤场网壳抗推支座设计与受力分析
烧不掉的兄弟情
电影摄影机
跳蚤
跳蚤
异同
为什么跳蚤能跳得很高
穿越微生物王国之我的舅舅是古怪的生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