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在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研究

2023-05-30 01:27:00李冲霄
计算机与网络 2023年1期

李冲霄

摘要:针对现有军事通信手段在安全性、隐蔽性、抗干扰性和时效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研究量子通信特点和分析量子通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量子通信在军事通信领域安全通信、隐蔽通信、超远距离通信和水下潜艇通信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量子通信;军事通信;保密通信

中图分类号:TN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739(2023)01-50-4

0引言

面对全球军事信息化建设热潮,我军正在经历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发展。在军事通信领域,特别是在军事通信的安全性、隐蔽性、抗干扰性和时效性等方面,与美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信信号被干扰、通信网络被攻击、通信内容被窃取、通信时效性差和通信隐蔽性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军军事通信的发展。量子通信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全新的安全通信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证明是绝对安全的,因此将量子通信技术应用到军事通信领域,可以为军队提供一种安全保密的通信手段[1]。

1量子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量子通信是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进行量子纠错编码、存储和信息传输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由于量子具有叠加态、纠缠态和不可克隆等特性,使量子通信在时效性、隐蔽性、非局域性、安全性和抗干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

1.1高效性

在通信前制备2个相互纠缠的量子,然后根据需要将其分开。无论距离有多远,相互纠缠的2个量子,只要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另一个也会同时做出相应改变,而不受空间距离约束。爱因斯坦将这一神奇的现象称为一种鬼魅的远距作用。基于量子纠缠原理进行通信时,不会产生时延。另外,量子的叠加态,使得一个量子比特既可以表示0,同时也可以表示1。5个量子比特就可以同时表示32个数字0~31,10个量子比特就可以同时表示1 024个数字0~1 023。一次量子通信所传输的信息就相当于多次经典通信传输的信息之和。所以,量子通信具有低时延、高效率的特性[3-5]。

1.2隐蔽性

量子通信不向外辐射电磁波。对于窃听者而言,量子通信是在神不知鬼不觉、完全电磁静默的情况下进行,所以窃听者无法通过电磁波对通信双方进行物理定位。即便窃听者通过某种方式截获到了量子信息,由于量子比特的叠加态特性,窃听者也无法获取准确的通信内容[6]。因而量子通信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1.3非局域性

相互纠缠的量子对(例如量子A与量子B)之间进行量子态的传递,与物理传播介质无关,与相互间的距离无关。在通信发送方对相互纠缠的量子对中的量子A施加测量等操作时,身处千里之外甚至更远的量子B的量子态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量子A与量子B之间的这种纠缠作用,具有距离无关的特性。

1.4安全性

基于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输的量子通信,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可以被数学证明的绝对安全的通信手段。首先,原理上安全,量子通信具备一次一密的特性,从原理上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7];其次,信道上安全,量子通信不向外辐射电磁波,因而窃听者无法截获量子通信信号;再次,事后检查安全,在经典的基于单光子的量子通信中,通信双方通过量子叠加态和纠缠态特性,传输信息的加解密密钥[8]。如果第三方通过测量方式进行窃听,将导致量子状态被改变,很容易被通信双方所发现。

1.5抗干扰

相比传统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首先,量子通信不向外辐射电磁波,因此干扰方无法对其进行无线电定位,无法确定通信双方物理位置,不便于开展电子干扰[9];其次,量子隐形传态技术不依赖于任何物理传播介质,不受通信双方之间地形遮挡等因素的影响。

2量子通信的类型和发展现状

目前,常用的量子通信類型主要有2类:一种是量子密钥分发,另一种是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主要用于通信密钥的协商和分发,其采用一次一密的方式,保障经典通信的点对点之间安全通信。量子密钥分发在数学上被证明是绝对安全的,其通信模型如图1所示。量子隐形传态基于量子纠缠和联合测量,通信双方的量子状态不受相互之间距离的限制,能同时做出改变,实现量子态的瞬间转移,其通信模型如图2所示。

量子通信理论自提出之日起,就开启了飞速发展之旅。目前,典型的量子通信协议有BB84,B92,E91及其改进型协议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量子密钥分发发生在1989年的美国,第一次量子隐形传态发生在1997年的奥地利。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是“墨子号”和“京沪干线”。“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1年12月立项,2016年8月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间的量子通信,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在其上完成空间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2017年8月,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千千米级的量子双向通信。“京沪干线”是一条连接北京、济南、合肥和上海,全长2 000多千米的世界最长量子通信保密干线,通过北京节点实现了与墨子号卫星的连接。项目于2013年7月立项,2017年9月正式开通。全线路密钥率大于 20 kbps,能满足上万名用户对密钥分发业务的需求。标志着我国在城域光纤量子通信方面取得国际领先地位。2018年1月,我国同奥地利合作,构建了全球首个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实现了北京、济南、合肥、上海、乌鲁木齐和奥地利科学院等6地之间7 600 km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和加密视频会议。2020年5月,利用墨子号卫星,实现了安全时间传递实验验证。2020年6月,利用墨子号卫星,首次实现基于量子纠缠的千千米级量子密钥分发。2022年5月,利用墨子号卫星,首次实现了相距1 200 km的2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隐形传态[10-13]。

3军事量子通信的应用前景

量子通信理论一经提出,就被世界各国认定在军事通信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信息通信技术是信息化战争制胜的主导技术,任何信息处理都离不开通信。量子通信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通信技术,有着经典通信无法比拟的优势,必将极大地推动军事通信技术向前发展。

3.1军事密钥分发

1984年,本纳特提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量子密钥分发协议———BB84协议,标志着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的起源[14]。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是利用量子的叠加态和量子的不确定性,来保障传输密钥的安全性的。即使通信内容被截获,由于量子的不确定性,也无法被破解,因此能够有效保证通信内容的安全性。军事密钥分发是军事通信网络开通的第一步。将量子通信密钥分发技术应用到军事通信密钥的分发当中,可以有效解决军事通信中的密钥安全性问题。

3.2军事安全通信

军事通信对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量子通信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军事通信方式。量子作为最小的、不可分割的能量单位,使得量子通信具有测不准、不可克隆和一次一密的特点[15]。量子的不可克隆特点,可以有效监测军事通信过程是否被窃听;采用量子密钥生成技术,能够采用完全随机加密的方式,保证军事通信具有一次一密的特点,进而使得军事通信内容无法破解,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军事通信的安全性。

3.3军事隐蔽通信

传统的军事通信手段,特别是无线通信手段主要基于向外辐射电磁波的形式进行通信。而电磁波的空间开放性,导致军事通信信息被暴露在地方面前,很容易被窃听。相比而言,量子纠缠不依赖于任何物理传播介质,不向外辐射电磁波。因此,敌方无法截获军事量子通信内容。所以,量子通信可以为军事通信提供较强的隐蔽性。

3.4超远距离通信

目前,军事通信领域常用的超视距通信手段主要有卫星、短波、光缆和散射等。这些手段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卫星通信时延大,短波通信可靠性差,光缆通信依赖预先布设的固定基础设施不适合临机地域使用,散射通信手段通信距离相对较近。而基于量子纠缠的量子通信具有非局域性特点[16],可以为军事通信双方提供一种低时延、高可靠的超远距离通信手段。

3.5水下潜艇通信

潜艇主要以隐蔽设伏方式使用。当潜艇位于水下时,只能被动接收信息,而无法主动发送任何信息。潜艇发送信息时,通常上浮,采用水面浮标的方式与岸基节点进行通信,很容易暴露自身目标。研究发现,同等条件下,量子通信所需的信噪比比其他手段低30~40 dB,可以有效克服中长波通信系统在海洋通信中存在的系统庞大、抗毁性差的问题[17],为潜艇水下通信提供了新的可能。潜艇可以在水下通过量子通信技术,与岸基指挥所等节点进行通信,能够有效提高潜艇的隐蔽性。这对于潜艇水下通信意义重大,特别是对隐藏于大洋深处、担负二次核反击任务的战略核潜艇来说尤为重要。

3.6军事量子通信网络

军事通信网络对安全保密要求较高,传统基于保密机进行加密通信的方式容易被破解。随着量子通信技术不断地迈向实用化,基于量子通信技术构建“天基卫星+地基光缆”架构的天空地一体化的军事量子通信网络,则可以为作战区域内各级指挥所、作战分队、武器平台和单兵提供一种理论上可以绝对安全保密的通信方式,保障指挥控制、侦察情报、火力打击和综合保障等各类军事信息的安全传输。

4结束语

量子通信技术相比传统通信技术,在军事通信的安全性、隐蔽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军事通信提供一种安全、隐蔽、超视距的通信手段。但是,将量子通信应用到军事通信领域的相关工程应用技术研究较少,体系成熟度不高。如果要实现工程落地,还应加强相关工程技术研究攻关,探索工程化应用模式,解决量子通信设备与现有通信设备之间的集成融合,构建安全保密的军事量子通信网络。

参考文献

[1]乔伟哲,李雅.量子通信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优势[J].山西电子技术, 2020(1):65-66.

[2]陈湘文.量子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军事应用前景[J].舰船科学技术, 2008, 30(S1):11-14.

[3]陈健,班飞虎.量子信息技術对军事领域的主要影响[J].军事文摘, 2020(9):20-23.

[4]李卓,邢莉娟.一类基于级联结构的量子好码[J].物理学报, 2007, 56(10):5602-5606.

[5]邢莉娟,李卓,白宝明,等.量子卷积码的编译码方法[J].物理学报,2008(8):4695-4699.

[6]陈志元,冯世栋.量子通信技术及其军事应用分析[C]//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昆明: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237-240.

[7]陈晓燕,高彦,高红军.量子通信技术在世界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 2019,21(9):1.

[8]孙和勤,刘晓强,刘嵩鹤.量子通信技术在航天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8,20(12):104.

[9]李金光,王俊,刘岗风.量子通信技术在航天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22):175.

[10]范文洁,于坤洋,刘照青,等.量子通信在空军装备保障中的应用浅析[C]//航空保障设备发展--2017年首届航空保障设备发展论坛.成都:航空工业出版社,2017:175-178.

[11]闫玲博.浅谈量子密码技术在军事通信上的应用[C]//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353-355.

[12]沈家欣.高对称GaAs量子点量子光源的制备[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

[13]龙桂鲁,潘栋.量子直接通信研究进展[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1,47(7):1-7.

[14]王宏斌,杨闻达,白世坤.一种基于光网络的多节点量子密钥分发系统设计[J].通信技术, 2020,53(10):2515-2519.

[15]刘璐,李志慧,芦殿军,等.基于线性码的量子秘密共享方案[J].信息网络安全,2021(8):62-69.

[16]邓秀金.美军开发量子通信[J].中国民兵, 2000(5):49.

[17]付俐锋.光纤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噪声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