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贝贝
概念分析
记叙文写作离不开景物描写。经典的景物描写往往能增加文章的生活气息,让叙事内容更加生动。所谓“景物描写”就是对自然或者社会的风景、器物、建筑等进行具体的描绘,主要包括生活情境、自然景观两方面。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有形状、颜色、音响、气味等等。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中,需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写出大千世界的真实色彩。
技巧运用
一、调动五感法
景物描写不是简单地叙述,而是对客观景物的形象、色彩进行感性的描写。有效调动人的眼、耳、口、鼻等可以真实地感触到景物的状态,进而生动地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社会的精彩。
1.把化平淡陈述为简单五感
描写是准确运用生动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方式。景物描写需要抓住具体季节和时间、地点等景物特征,进行五感描绘。例如,平时我们写下雨会运用“雨哗啦啦地下着”,可以改为以下语段:
示例1:
雨点在天空中追逐,在河流中奔跑,在树叶上跳舞,在花丛中捉迷藏。
示例2:
你瞧!雨点,一个劲儿地敲打着我的窗户,仿佛在演奏着一首悦耳动听的交响乐,缠缠绵绵,不绝于耳。
示例3:
哦!你这调皮的雨点就这样钻进了我的嘴巴里,咸咸的,难道你是在白云跑步的时候流下的汗水吗?片刻后,甜丝丝的,难道你是在山间穿梭之后汇聚成的泉水吗?
示例4:
在这炎热的夏天,一场倾盆大雨突然而至。慢慢地,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来,我不经意间伸出手去触摸你——雨滴,只见一颗颗雨滴在我的手心晃啊晃,惹得我的心痒痒的,不禁要跟它交朋友,向它吐露心声。
示例5:
盼望着,春姑娘来了,一场小雨过后,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泥土的芳香,还时时夹杂着芳草的味道。我们一起寻找着那可爱的雨精灵,寻找着那神秘的春姑娘。
点评:以上五个片段分别运用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的描写,把简单的“下雨”转变为一场盛宴,能让读者感觉到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斓和生机勃勃。
2.把铺排描写转为综合五感
在描写景物时,有的学生往往只会简单铺排事物,缺少细致的描写。例如,写到“春天”,往往会写“春天到了,冰水融化了,花儿开放了,柳树发芽了……”可综合运用五感法,让景物描写栩栩如生。例如:
春天的风,柔柔的,暖暖的,拂去了一冬的沉寂,带来丝丝暖意。人们常常说“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是暖暖的。我却不以为然,我更喜欢她那拂面的感觉,看着被她唤醒的柳树枝条开始发芽变绿,听着那南来的燕子开始喃喃细语,闻到那青草混杂着泥土的气息……一切都是新的、鲜的。
二、方位觀察法
景物描写需要注重观察顺序。优秀的写景片段就像一组精彩的电影镜头,或聚焦,或淡化,或遥远,或拉近。这就需要选取合适的观察点,注重一定的方位顺序(远近、高低、内外),全方位展开描写。只有这样,景物描写才能有条有理,不会杂乱无章。
1.固定观察点写四周
以“校园的一角”的写作练习为例,可以聚焦校园的“廊台亭宇”展开方位描写,形成以下片段:
学校的东南角是一个小小亭阁,真是最美丽惬意的好去处!
远远望去,成群的葡萄藤爬上亭阁顶端,配上那绿油油的枝叶,就像瀑布一样垂落下来,充满诗意和浪漫。走近一看,亭阁左侧有一个小花坛,簇拥着大大小小、颜色不一的小花,中间还有一个亭亭而立的假山,上面刻着“善学善思”四个大字。假山的中间涌出一股清泉,涓涓而流。亭阁的右侧是一片石林,有的高、有的低,形态各异。亭阁的内中有一个石头砌成的桌子,盘坐着四个石凳子。一到傍晚,伴着夕阳,好学的学生总是三五成群地聚集到亭阁之中,或是读书吟对,或是探讨问题,或是畅想人生。
点评:这一段落以亭阁为观察点,对亭阁四周的景色展开了描写,从左侧的花坛到右侧的石林,再到中间的亭台,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2.移动观察点写变化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在描写景物时,为了表现景物的千变万化,需要移动观察点,写出所见事物的不同特点。以“难忘的一次游玩”为例,可以选择一次登山旅行、一次观洞游玩,按照一定的游玩顺序写出经过之处景物的特点。例如:
一个月牙形的洞口映入眼帘,上面醒目地写着“水洞”两字。刚刚走到洞口,一丝凉风扑面而来,地面湿漉漉的,高低不平的石阶,让我走得小心翼翼。借助微弱的光,我看见了洞中有形态各异的石笋、石蘑菇,用手轻轻触摸一下,湿漉漉的、冰凉凉的。再往前走,眼前豁然开朗,一个泉水涌出的“水帘洞”映入眼帘,伴着五光十色的彩灯,奇石林立、石幔各异,还有几个古灵精怪的石猴,真是巧夺天工!
点评:小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从“洞口”到“洞中”,再到“洞口”,把不同地点的不同景观呈现了出来。可见,形态各异、迥然不同的景物需要以“定点”为观察点,不断进行角度的变换。
三、巧用动静结合法
“动静结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无论是书法还是写作,只写“静物”往往会产生呆板感,只写“动态之物”往往又会给人浮躁之感。只有有效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才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所谓“动静结合”就是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以动衬静”或者“以静写动”的手法。
1.巧用写景动词
王维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噪”“鸣”两个动词巧妙地把山林的寂静表现了出来。在写景时,为了让景物“活”起来,需要巧妙地运用恰当的动词。例如:
初见大海,风平浪静,像一面蓝色的明镜,沉稳而开阔,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玉鉴琼田三万顷”。不一会儿,风骤起,海浪翻滚起来把后浪推向了前方,一层层地溅起了浪花,仿佛是抛撒的珍珠。
点评:“骤起”“翻滚”“推向”“溅起”“抛撒”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海浪惊涛拍岸的惊心动魄,与前面的大海平静如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动一静,生动活泼。
2.巧用联想法
在景物描写中,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可以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结合在一起。例如:
夕阳西下,天边的云一块红、一块紫、一块蓝,成了一块色彩斑斓的油墨画。太阳像一个调皮的精灵,可爱的影子在水中晃来晃去,忽长忽短。一阵微风吹来,岸边的芦苇来回穿梭,一会儿点头弯腰,一会儿微笑示意,映着落日的余晖,美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