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政务檄文研究

2023-05-30 21:33刘效言
今古文创 2023年1期

【摘要】檄文是一种具备晓谕、征召、声讨等诸多实用功能的公文文體,往往集中出现在政局变动、战争频发之际,大多应用于军事领域内。明末清初之际,除了因明清易代战争爆发而进入创作热潮的军事檄文外,亦有数篇政务檄文颇具文学研究价值,其在文体功能、文体结构及文学特色等方面都展现出檄文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明末清初;政务檄文;文体功能;文体结构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1-002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1.008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明末清初檄文研究”(项目编号:KYCX20_2157)。

从古至今,檄文因其时常依附于战争而存在的特性,逐渐成为战前声讨敌人的军事文告,历来学者对于檄文的研究也多集中于军事檄文。如褚斌杰便将檄文定义为:“檄文是古代一种军事性的文告,它是古代在从事征伐时的一种声讨性的文字,有的时候也用于征召和晓谕臣民、部曲。”[1]但檄文作为一种经历了漫长演变过程的古代传统文体,从偏重实用性慢慢发展为兼具实用性与文学性,从最初应用于军事领域到后来越出军事领域可以在政务活动中频繁使用。本文所论及明末清初政务檄文共二十七篇,六篇出自孙传庭所著《孙忠靖公全集》,二十一篇出自于成龙所著《于成龙集》。孙传庭、于成龙所作之檄文大多适用于上下级之间的日常政务,涉及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一、明末清初政务檄文的文体特点

(一)文体功能

关于檄文的文体功能,近代学者徐望之总结为六点:“一曰讨敌,如陈琳作讨曹操檄。二曰威敌,如耿恭移檄乌丝,示汉威德。三曰征召,如汉申屠嘉为檄召邓通。四曰晓谕,如司马相如谕巴蜀檄。五曰辟吏,如汉毛义闻府檄当守令,捧檄持以白母。六曰激迎,《释名》曰:‘檄,激也。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书文也。”[2]根据徐望之对于檄文文体功能的分类,辟吏、激迎等文体功能的应用表明檄文除了应用于军事领域外,在任用官吏、迎接上司等日常政务活动中也可使用。

以孙传庭六篇檄文为例,《行西安理刑官清屯檄》是为给西安理刑官下达的清屯檄文:军屯名存实亡,屯军不堪实用,屯地徒有其名,祖宗之法不行。要求力革前弊,清查屯地被占情况,恢复明初祖制,“使地出之地粮食可养军,粮养之军可实堪征战。”[3]《行清军兵备道查各衙门军役檄》则是为清查衙门滥冗影占等人员,按实在需要人员给付公食,余者发回军屯,以“实伍省费”。《行西安监收官第一次屯田起课檄》是为查明占用屯军土地的不同情况,区别土地等级,统一征收粮银标准,规定交纳期限。《又行各州县申饬征收屯粮檄》则以长安县贾知县为榜样,申饬各州县尽早完成上半年军屯粮银的征收,奖勤罚懒滥,决不轻贷。

于成龙檄文较孙传庭之檄文应用范围更广,涉及到社会事件,边防镇守等多种情形。以《严禁略卖檄》为例:

直属岁歉民饥,业荷皇仁,发帑赈济,各邑穷黎咸宜共安乡井,以待有秋。乃四外奸徒,乗机兴贩人口,结联地棍,簧惑乡愚,轻自卖身,或卖子女,所得价银有限……如有仍前怠忽,不恤小民困苦,任其辗转贩卖,并旗下买身文契不行查明,轻与用印者,或本院访闻,或该道府揭报,定以溺职指参。各宜凛惕。勿贻后悔。[4]

因年成不好民众饥荒,朝廷拿出钱财赈灾济民,以待秋收。而此时却有奸邪之人趁机倒卖人口,因此于成龙作此檄文要求辖内各处地方官员,要认真察访贩卖人口的恶行并予以查办,同时正式规定买奴流程手续,最后以惩罚后果威胁震慑,如若地方官玩忽职守,一经查实,便以“溺职”罪参劾罢官。

还有涉及边防镇守的檄文,如《饬查防守地方檄》:

真定所属,地方辽阔,西山一带,界连晋省,窵远险峻,易于藏奸。近见劫杀频闻,皆设备未周之故。该道即将所属各州县并各关隘地方,某处设有防兵若干,驻札城守者若……某处地方辽阔,来往巡查有无鞭长不及之虞,逐一备悉查明……[5]

真定,今河北正定,与北京、保定合称“北方三雄镇”,因其地方辽阔,且西山一带连接晋省,地势险峻,易暗藏奸人,因此为防守真定,于成龙特作此《饬查防守地方檄》,对于真定地方防守指令下达此檄文文书,行文对象为真定地方职任监司。要求查明真定府与山西交接处的军队防守情况,合理安排,把守关隘,防止盗贼越境作案或者逃逸。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如《申饬招格檄》要求规范司法文书的格式,力求文书要简清晰准确,写作简洁明晰,以方便审理司法案件的复查和上报。《设立木签檄》是针对福建官吏违误期限的现象设置催号票,以三种票代替差役催报,来督促所属官员如期完成任务,同时减少差役奔命之弊端等。明末清初檄文在承担其治国理政之文体功能时,可广泛应用于日常政务的方方面面,此时,其多作为一种下行公文,所檄对象皆为下级官员,更多发挥其解决日常政务问题的文体特性。

(二)文体结构

刘勰于《文心雕龙·檄移》篇中专论檄体,是研究檄文的重要篇目,后世学者关于檄文的研究多是以此为源进行展开,但同时诸多学者也忽略了刘勰所论之檄文仅是狭义上的军事檄文,主要适用于军事领域内,并未涉及可以于日常政务中发挥其实用性的治国理政类檄文。广义上的檄文,则是指可以广泛应用于司法、军事等多方面的公文文书。在非战争时期,檄文也可作为一个普遍适用于诸多领域的公文文体,被广泛应用于日常政务的方方面面。而此时,不仅其文体功能与刘勰于《文心雕龙》中所总结的结论截然不同,其文体结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清康熙十九年于成龙所作《严饬协拿盗贼檄》收录于《于成龙集》卷五,不同于甲申国变后三方敌对政权战争频仍的状态,彼时清政权已经成功入主中原,并推行一系列法令移风易俗,政权平稳,国家政治管理体系渐趋稳定走向正轨。虽三藩之乱尚未平定,但因战事骤减,檄文日渐发挥出其于政务活动中的实用性,且逐步建立起相对规范化的公文写作制度。以于成龙所作《严饬协拿盗贼檄》这一代表性檄文作品为例:

盗迹诡秘,出没无常。呼朋引类,纠党非一处之人;朝西暮东;行止无一定之所。若事经发觉,追捕严急,则藏匿愈密。所赖各地方官无分彼此,协力擒拿,庶奸宄无潜身之地,而雈苻可期肃清。今据南皮县条议内称:“邻境之盗十不得一,皆因各州县卫拘泥界限接壤之地无异秦、越,不独彼县之人此县不能往问……[6]

总体而言,此篇檄文之主题是严令申饬各州县卫因拘泥界限不予追捕而盗贼成风之恶行,令各州县卫不因地界所限,极力追捕,务必共同协拿,另若有盗贼入邻境而置之不管者以纵盗、党贼分别题参究治。政务类檄文不同于军事类檄文,开头点明时间,所檄对象,己方论点,而是通常以某一现象或问题起笔,并不言明所檄对象。本篇檄文以盗贼行踪诡谲,追捕之时难以寻觅其踪迹这一问题着手,然后分析原因,南皮县条议内称:“皆因各州县卫拘泥界限接壤之地无异秦、越,不独彼县之人此县不能往问”,贼不能擒皆因各州县卫囿于地界,死守接壤之地,不同州县间不能过问诸事,因而盗贼只需入临县便有如入深渊,再难觅其行踪。檄文上半部分,多为描述现象或提出问题,以实事为例或分析其原因,最后加上类似“拟合通行严饬”的套语,意谓拟对此进行严加整治。

政务类檄文下半部分则多为施行方法与惩戒措施。指明所檄对象,转饬各道府所属地方官,提出施行办法,如若因盗贼遁入邻境,捕役仍可接续追捕;如若盗贼供出同伙,即可凭借姓名住所打开邻境关卡进行擒拿。最后以惩戒措施进行震慑,若有违反政令,一并以纵盗、党贼之罪进行处置。

明末清初政务类檄文文体结构大多如此,又如于成龙《驱逐流娼檄》,严檄各地方官将一切流来女戏、娼妇尽行驱逐出境。檄文开头便指斥“女戏杂沓,娼妇繁多”这一乱象,其后又以官员钱同知、衙役齐佩兰等诸多实例详列,以至于“官役、士庶纵欲滥觞,废弃职业。”下半段提出施行办法,将一切流来女戏、娼妇驱逐出境,最后严厉晓谕民众,须恪遵前禁,守其本业。

二、明末清初政务类檄文的文学特色

(一)崇简尚实的写作风格

“公文是在政务管理过程中,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依法进行政务管理的工具。”[7]因此世人往往多从现实功用的角度,根据公文文体的基本特性考察其实用性,仅把公文置于社会功用和日常政务处理的现实需求中审视,而忽略了其文学属性。明末清初檄文作品中的政务类檄文,正是源于其关注现实问题、反映时事的文章内容以及说理叙事明白晓畅的行文特点,从而形成了崇简尚实的风格特色。

于成龙是清初名臣、循吏,因清正廉洁而被时人钦佩景仰,被后人广为传颂。他曾在基层官府为官多年,处理地方政务得心应手,其收录于《于成龙集》中的相关檄文充分显露其为政才能的同时,还呈现出重简尚实的公文写作风格。

以《清理狱禁通行檄》为例:

本部院初膺简命……所最关心者,惟各监所人犯俱系无知赤子,误罹法网,虽孽由自作,情实堪怜……遇有疾病,速拨良医调治,并严谕狱卒,不许凌虐罪囚。如敢故违,一经本部院访察得实,立即差拿处死。仍将应禁、保释人犯开明事由,备造清册,呈报核夺,均毋迟延。[8]

本篇檄文所檄对象为州县所属监所衙役,内容为针对入狱之人的重新审判和人文关切。檄文开头于成龙便直接指出他对犯人的生存现状极为关切。继而阐发缘由,一为入狱之人“俱系无知赤子,情实堪怜”,二则据现实情形,时逢酷暑,担心脏乱的牢狱环境会引发时疫问题。据此二点,于成龙给出以下解决措施:第一,涉及轻案的罪犯应当重新审理,情节非重大者,则安排保释,即可出狱;第二,情节严重之人,即便无法释放,也需按时发放囚粮,将牢狱打扫干净,若有患病之人,拨调良医救治,严禁狱卒凌虐囚犯。这两条处理措施分别针对涉案程度不同的罪犯予以详备周密的处理措施。结尾则以惩罚后果为结,警告监所衙役人员不得违抗指令,一旦查实立即处死。

这是一篇颇具带代表性的政务檄文,其文章内容是对日常政务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考察和分析后寫就的,因此这篇檄文细致剖析了问题原因,并以现实情况为依据提出有效科学的解决办法,体现了治国理政类檄文的实用性特点。另一方面,于成龙此篇檄文侧重于叙事说理,通俗易懂地解释了为何关切入狱囚犯的生存现状,将其原因叙说得清晰透彻,描述牢狱生活环境之时,也仅用寥寥数语,便铺绘出若不予清扫后牢狱脏乱之景,不予囚犯诊治后患病及时疫传播之惨状,着墨不多,却简明扼要地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本篇檄文用语朴素简单,偏好使用简洁之语。其所举之施政措施内容详细周密,条理清晰,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充分显现出这篇檄文论据充分有力,语言精练,事理明确。

总体来说,政务檄文大多语言明白晓畅,遣词用语朴素易懂,叙述说理层次清晰,充分体现了基层官员对于日常政务问题的处理方法,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有利于发挥檄文的实用性特征,协助基层官员处理日常政务问题,在彰显出明末清初政务类檄文的务实性的同时,也呈现出崇简尚实的文风文貌。

(二)散体化的句式特征

明末清初之际,相较于部分军事类檄文骈俪化的创作倾向,政务檄文更多呈现出散体行文的句式特征。一方面,军事类檄文创作目的多是为了晓谕劝降、声讨揭露,骈俪化的写作使得文章句式整齐,音律和谐,宣读起来也更加朗朗上口,气势磅礴,另一方面也因其创作主体大多为官员与士绅。而政务檄文的创作目的只为处理国家政事,便于政务信息的传播,因此大多只注重文体的实用功能,往往篇幅短小,多为短句,散体行文,辞直义显,不追求骈俪化的语句铺排,呈现出句式的参差错落,富于变化之美。

以《严饬佐贰擅理词讼檄》为例:

朝廷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如府州县佐贰之设,凡缉逃捕盗、巡查私贩、领解钱粮等项,是其职也。至于一切民词,原系正印官之事,其佐贰等官不许干预,以滋纷扰。查定例一款,内开:“佐贰等官不许准理词讼,如正印官批行事件,方许审理”等因,久经通饬遵行在案……若正印官不严加稽察,仍由佐贰等官滥准混审者,该道访确,即行据实揭报,以凭参处。倘该道徇隐不报,或被傍人告发,或经本院察出,责有攸归。[9]

本篇檄文选自《于成龙集》,于成龙认为府、州、县的佐贰官有明确的职责,比如缉逃捕盗、巡查私贩、领解钱粮等事务。而一切民间词讼,比如强盗、人命、重情、斗殴、户婚、田产等官司,属于正印官的职责。佐贰官不能私自受理民间词讼,只有经过正印官批示允许的事件,佐贰官才能依法办理。于成龙在檄文中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朝廷规定办事,严厉查处这些违规行为。本篇檄文通篇皆行散体,多奇句单行,句式富于变化,长短参差错落,无韵律限制,也不讲求用典与藻饰,用词直白通俗,明白如话,简明扼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檄文用以处理日常政务活动的实用价值。

政务檄文其实也恰到好处地展现出刘勰所言檄文需“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10]的文体特性,即所举的事例要清楚明白,所言的道理要言之有理,语气盛然,措辞决断,要句义明晰反对隐晦,相较于一些骈俪化的南明政权军事檄文,大量使事用典,铺排藻饰,以至于部分篇目文意晦涩难懂,语义不明晰,影响了檄文辞直义显的文体特性,政务檄文的散体化极大发挥出檄文语言扼要、语义清晰、措辞决断的一面,大大增加了檄文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457.

[2]徐望之.公牍通论[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12.

[3](清)孙传庭撰,王欣欣点校.孙忠靖公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213.

[4](清)于成龙著,阎凤梧,萧泰芳,赵桂溟点校.于成龙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165.

[5](清)于成龙著,阎凤梧,萧泰芳,赵桂溟点校.于成龙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166.

[6](清)于成龙著,阎凤梧,萧泰芳,赵桂溟点校.于成龙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168.

[7]陈龙.明代公文变革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

114l.

[8](清)于成龙著,阎凤梧,萧泰芳,赵桂溟点校.于成龙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210.

[9](清)于成龍著,阎凤梧,萧泰芳,赵桂溟点校.于成龙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163.

[10](南朝梁)刘勰著,王运熙,周锋注.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85.

作者简介:

刘效言,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