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龙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育教学要求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发展方向。体育的训练不但可以增强体质,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然而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本文以如何培养学生对小学体育的兴趣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以期希望为体育教育工作献言献策。
兴趣既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想要提高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活跃度,丰富体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五育并举的教育原则成为当前小学教育遵循的理念,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有效改善体育教学的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 培养小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作用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古代教育学家孔子就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会引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培养其兴趣爱好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的主要条件,直接关系其学业的成效。体育运动如果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运动乐此不疲,全身心的投入运动,不但培养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他们的主动能力。这样,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就不需要体育教师的督促而进行,运动就变成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体育教学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有利保障。因为人躯体构成都是统一的,而许多心理问题也都是由人躯体结构间接引起的,所以在生理基础一旦出现了问题,就一定在心理上有所反映。所以,孩子在学习体育课的过程中,总是会有自尊性需求和创造性需求。体育教师若能适时正确的把握孩子在各种状况下的各种身心需要,及时加以培养,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他们的身心将得以健全的成长,同时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自然会大大提高。所以,不论是课程的选择或是教学内容的改变,都应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才能促使学生自发,主动地开展体育运动,从而增强身体素质。
2 学生学习培养兴趣的现状
2.1 学生学习培养体育的家庭现状
2.1.1 父母受教育度对学生体育培养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待完善,如何培养子女首先必须要了解孩子,家长和子女之间的交流是进行好家教的根本。有部分家长认为,只要提供孩子吃穿学费就够了,并不会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
所以,家长的教育对孩子运动氛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的运动健康状态是影响孩子参加运动健康的关键因素。父母爱好运动的程度和反对孩子参加运动的程度呈正比。父母接受的教育更多,对子女的体育锻炼水平会提高,父母往往更重视子女的自由选择,也会积极支持孩子多接触参与体育活动。
2.1.2 家庭教育态度与行为对学生体育培养的影响
大部分父母相信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健康素质、协调身心。仍有不少家庭过于关注儿童的智力开发而忽略体能培养,使他们不能全方面发展。一般来说,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很高的,对他们的智力开发较重要,而对体能培养认识不足。这是我们进行中小学生家庭身体健康培训过程中首先要正视并克服的困难。
运动教养行为是指家长对孩子运动的态度极其所采用的措施,这将对孩子进行运动的兴趣与热情产生直接的影响。
2.2 学生学习培养体育的学校现状
2.2.1 教育管理部门不够重视
许多学校现在仍将文化知识当做升学率唯一的目标,并以此来评价老师的业绩与教学。例如,其他教师经常占用体育课来讲解自身课,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甚至还会降低对所讲课程的兴趣,大大减少学习效率。甚至学校对体育课也是指重视成绩分数,而缺少体育锻炼。所以教育教学的管理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以培育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2.2.2 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正常进行的主要保证,同时也可以改进学校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但不少学生由于对学校运动教学的漠视,以及缺乏在运动教学设备上的投入,导致在校园内连一张普通的运动垫子也没有,更别说跳绳、羽毛球拍、篮球等各种运动设施。有些同学尽管有部分的课堂设备,但它却不能用于平时教育中,而只是在仅有的体育比赛中展示一下,在其他时间闲置。也因此,这部分运动设备只能在体育竞赛的前一段时间使用,并且只有参与竞赛的学生才有资格去练习,而其余学生则根本无法在生活中接触。所以应提高教育的设备,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练习,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 学生学习培养体育的自身现状
小学生上体育课学习体育的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一部分体质弱、内向的学生,上体育课无疑是一种煎熬。第二,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范围较少。如男生喜欢踢足球和打篮球,女生则喜欢跳皮筋和丢沙包的运动项目,对于较难较累的运动项目。学生都很畏惧,不想参与练习。
3 提高學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
3.1 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融入和谐的学习氛围
师生关系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低年级的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时刻做到表率的作用,以身作则,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关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知道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班级中出现内向,自卑的学生,教师应主动询问情况,与学生多沟通,在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
3.2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学手段要多样性
低年级的孩子好动、活跃、富有兴趣,厌烦太多的重复性活动。所以,方法与措施的多种多样,能够培养孩子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锻炼的主动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体育观念,同时也要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例如,在篮球比赛时,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同等数量的队伍,投进栏中加一分,分数最高的一组获胜。因此,当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竞争意识时,可以通过竞争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竞争中掌握技能。
综上所述,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让体育教学活动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以此鼓励更多的学生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3.2.1 恰当利用游戏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游戏类的体育颇感兴趣,其中女生对跳跃运动比较感兴趣,男生对球类的运动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中恰当利用游戏教学。
跳跃类型的运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跳跃型运动来设计一些游戏,例如,跳绳“猫抓老鼠”的游戏,可以选两位体力比较充足的同学分别站在两边拿着绳子按照匀速顺时针轮,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排列,左右间隔0.5米,教师给出信号开始往里面跳、跑,首先第一位学生进去在另一侧出来,第二位同学跟上去抓第一位同学,如果抓上游戏结束,没有抓到则进行五个来回结束,没有被抓到的学生获胜。第三位、第四位同学依次跳跃抓捕,最后两个小组谁被抓到的次数多谁输,相反被抓次数少的小组获胜。通过上述操作可以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灵敏性,并激发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
球类运动则能锻炼学生的运动精神,在球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场地上绘制一条平行线,并在两米外放一个小型足球网,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两个人数相等的队伍,排列成竖队站在平行线后面,由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后,站在平行线后面的学生可以依次踢足球,将足球踢进小型足球框里,则所在队伍积一分。最终哪个队伍积累的分数最多,则哪一队伍获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游戏可以在游戏氛围中得到力量发展,并锻炼身体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可以享受到活动的快乐,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2.2 因材施教设计教学内容
在体育课中做到因材施教、差别对待学生是最普遍的一个方法,因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所以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并主动地指导学生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去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材施教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促使学生自主参与。教师应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分为不同的小组,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实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各自的领域学到并掌握内容。例如,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同,上体育课时,男生通常是做引体向上,一些身体状况不好的男生跑步,女生做仰卧起坐。这样的练习使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素质要求得到相应的锻炼。因此,通过这种分组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训练内容。同时给学生更多机会发展潜能和施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体育课增加兴趣。
3.2.3 丰富准备活动提高学生的兴奋性
如何激发学生上课的主动性、以及如何指导他们很好的完成教育目标与准备时间都很重要。而丰富多彩的教育准备活动可以开启学生思维与情感上的闸门,让他们的大脑皮层重新活跃起来,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准备练习项目,应和学习者的兴趣相联系并综合起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准备活动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劲,从而促使学生身体积极为将要承受的活动压力进行准备,若出现学生情绪不高、萎靡不振的情况,老师也可以通过临时添加准备课堂内容,来诱导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形成愉悦的心境。例如,学生上体育课时,积极性不高,并且老师安排运动活动学生也是敷衍的去完成,这时,老师可以增添一些新的体育活动,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及时调整。
3.3 运用语言手段,提高效率
3.3.1 引导式语言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联系学生实际,以通俗直白的话语去指导学生阅读。例如,在跑步项目时,不但要和学生讲清剧烈后不该立即喝水,也不能立即坐下,应缓冲一下,待心率较平稳时在喝水和坐下休息。这样的引导性的理性教育能时学生学习到关于运动与身体之前的知识。
3.3.2 表扬式语言
赞扬引导、正面教育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如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在前面示范打太极,提问学生上一节课我们学到了哪里,谁能示范那几个起式。当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应用表扬的话语去鼓励学生。例如“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很正确”“这位同学做的动作真标准”等。正是这种简短的赞扬性话语,既能激励了学生,也能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3.3.3 采用勉励性语言
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尊重了学生的自尊性,使其得到更好的发挥。如当男生要用单杠做卷腹的时候,学生因为害怕不敢上去体验,这时,教师可以用勉励的语气说:“没事,只要你们敢尝试,我来保护你们”这样,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积极参加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因此要比训斥好得多。
3.3.4 采用幽默性语言
体育老师的幽默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还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做错事情之后并没有用责怪的语气,而是采用幽默的形式化解,改正学生的学习错误、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兴趣感。因此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样也用幽默的语言解决了问题。
3.4 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可以从他们的心理特征方面入手,引导他们主动开展体育活动。老师可以通过周末的课外活动把孩子送到运动点跑跑步,打打太极或是做一些强身健体的项目,形成良好的学校运动风气。另外,体育教师应在上课时精心安排上课场所、设备,做到安全、清洁,秩序良好的教育氛围来迎接孩子,从而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爱好。
3.5 注意体育兴趣早期的培养、激发
一个人从幼儿到青少年再到青年时期,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其兴趣的成长与其心智的成长相似,从单纯到复杂、从底层到高阶、从不健全再到完备的成长阶段。比如,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就学会了跳绳运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跳绳比赛再到二人跳绳,到最后都能够利用集体跳绳运动来完成比赛。并在学生一二年级的时候来培养并训练他们,而由于孩子早期的运动兴趣都是建立在对运动物体的简单直观,是没有分化的。因此,可以把自小运动的学生和没有经过及早训练的学生加以比较,通过跳绳比赛,对于自小训练跳绳的学生,他的运动规范以及花样较多,并且速度也很快,完成度也较高。反之,对于没有及早训练的学生来说,他的动作相对僵化,跳起相对吃力,而且动作速度比较缓慢,数量也較少。由此可见,青少年时期最明显的心理特征就是具有好奇心,敢于实践自己,表现自己。家长及时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增强对体育的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增加自身免疫力。
4 总结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本质是让每一位学生在体育课都能愉快的学习,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素质,为今后的体育教学,为学生体育奠定牢固的基石。同时在培育孩子兴趣爱好的过程中,它承担着无法取代的功能。班主任应多方面发展,全方面地对学生加以指导,提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班主任通过对现代体育的基本课程标准加以广泛的掌握与领会,钻研新课程,并在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前提下大胆改革新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教师素养与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而建立老师乐于教,学生热爱练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青岛市城阳区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