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福
摘 要: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要“真”学习,即认识和了解知识本质,真正读懂文本内容。但在当前的快节奏生活中,大部分初中生缺乏细致且全面的学习,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正学生这一学习理念,可从课堂教学着手,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细节,推敲和感悟文本主旨,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品格特性有机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显著地提高其阅读理解效率。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现况,就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领学生把握文本细节、品悟核心思想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关键细节;核心思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0-0246-03
我国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篇好的文章在于其对细节的描写,把握住了文章的细节就等于掌握了文章的命脉。针对当前的部分学生在文本阅读时不求甚解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策略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细节对阅读文本的重要性,并教授给学生如何运用细节去深层次理解文章的方法,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细节,在突破理解重难点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有进一步的理解。
1.细节对把握文本核心思想的重要性
细节对文本阅读的重要性无可置疑。单从初中语文阅读考试而言,大部分考试题目都侧重于对文章细节的描述和考核,即要求学生根据细节来推敲作者的思想情感或者核心思想。但部分学生在平时阅读学习中对文本细节总是不求甚解,缺乏深入思考和推敲,这不仅使其对课文理解不深,也极其容易造成粗心大意的毛病,在考试中频频出错,语文成绩不高。甚至部分学生在文本阅读时捕捉不到细节,自然也没有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课文。从另一个角度讲,准确把握文章细节能有效地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挖掘文本内涵,并能初步学习相关的写作和阅读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提升其语文素养。让学生进行文章语言的深入钻研,对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创作背景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文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当前的课堂教育活动要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生学习思想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课堂所学,逐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总体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加强对文本细节的有效把握,注重对字词语言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素养提升。关注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阅读素养能力的提升,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學生综合学习效果得到提升,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立足关键细节、品悟核心思想的策略
(1)根据文章主题,搜集文本重要细节
对于一篇好的文章来讲,题目是文章的窗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细节的把握和了解,进而提升其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文章主题来引领学生搜集文本中重要的细节,并适时地给学生讲授一些相关的细节搜集方法,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抓住文章主题,教师要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根据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需求,有效安排课堂教育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学生只有把握文章主题,才能学会对文章知识内容进行分解,从而才能从文章中学习到语言知识,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知识内容的巩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发展,注重课堂教育教学方法的引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才能促进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得以提升。注重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补充,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关注学生学习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秋天的怀念》一课教学时,在上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打开教材阅读全文,使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就文章的主题——秋天的怀念来引领学生进行分析,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分析,如秋天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怀念什么、文章中提到了哪些细节等,教师要在予以学生提示的同时,要求其根据文章主题再次阅读,并注意将文本里的细节标注出来,教师也要适时地给学生教授一些细节搜集方法,如文章末尾、高潮处、对环境变化或者人物内心活动的描述等,以此推断文章高潮处如何描写、母亲吐血前后作者的变化等带有细节的过程,进而能促进学生的深刻认识。在学生具体的二次阅读完成后,教师可就文本内容从自身角度进行讲述,将重要的细节给学生罗列出来,以此完善学生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立足于关键细节来学习课文,并给学生教授文本细节的搜集方法,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把握关键词句,引领学生具体感悟
细节的体现往往是通过一些关键的词句转变来呈现的,因此,要具体地运用细节来阅读课文,首先就要准确地把握关键词句。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领学生进行仔细阅读,结合关键词句来把握文本细节,使其能具体地感悟和认识,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深入对文章的细节进行把控,比如,教师在教授中需要选定赏析内容,并组织学生深入进行研究,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以及把握文章中心思想,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提升,确保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这对于学生学习发展具有较大的帮助意义。
例如,在《最后一课》一课教学时,在上课时教师可先结合文章主题来引领学生进行仔细分析。首先,文章的题目就是整篇文章的核心要点,传递了一种肃穆的情感,让人不自觉地想要去探究为何这一堂课为最后一课。在引导学生对主题有所感悟后,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能够体现文章情感基调的句段进行分析,认识最后一课的意义以及文本中可能存在哪些关键词句等,同时要注意给学生渗透一些关键词句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如直接表征、前后对比、侧面烘托等。在学生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后,教师再鼓励学生阅读课文,并注意根据关键词句来把握文本中的细节。如有的学生从教师在教学中的反常来记录关键句,如“然后他待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等。对于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把握以及细节搜集,教师不能直接地予以对错评价,而是要让学生先自行说出细节所呈现的意义、对文本起到了什么作用等,使其真正认识到细节对于文本阅读的重要性。最后,为了升华主题,让学生更加切身地体会到这一课时内容的丰富,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此时此刻的课程就是最后一次中文教授的课程,在赏析文本的过程中更能够贴近文章中的人物,体悟其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讨论交流的方式来和学生初步梳理和分析文本细节,从而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并依此促使学生具体感悟,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3)引领学生分析,突破思维重难点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著作中指出:教育者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重难点。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促使學生去梳理和归纳文章中的细节知识,还要引导其深入分析,以突破阅读学习的重难点,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相对清晰的学习思路,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重难点知识的研究分析,让学生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进行课文知识内容的研究,确保激发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这对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大的帮助意义。当前的课堂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对课文知识内容进行思考,没有让学生深入文章内容,并且学会对文章的语言展开深入分析,对于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在写作过程中也能得以应用,这样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文章阅读效果,提高学生语言迁移应用能力。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教学时,在这篇课文教学前,教师要先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入手,对其可能存在的学习重难点进行简单的梳理,如大部分学生都对文末的“母亲”对于作者给了于勒小费而生气感到不解。在上课时教师可先引领学生梳理文本细节,并针对梳理出来的细节进行深入的分析,如在文章开头,“父亲”总是发出如果于勒在这条船上是多么的令人兴奋啊的叹息,这体现了“父亲”的什么心理?文末的“父母”又担心于勒认出自己一家人又说明了怎样的心态转变等。教师要引领学生从细节处逐个分析,并采用一系列的细节分析方法来促进学生对文本形成深刻的认识,如文章开头和文末的对比说明了“父母”嫌贫爱富的心理;“母亲”生气的原因主要是怕于勒认出自己,同时也不愿意再帮助穷困潦倒的于勒等,从而能通过对细节的推敲来突破阅读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对细节进行深入分析,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4)串接文本细节,提高学生整体认识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一些课文篇幅较长,包含较多的内容,同时有着许多细节,给学生阅读理解造成了一定困扰。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领学生将文本中的细节内容都串起来,和学生一起从整体上去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全面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进而能从实际角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对文章每一个细节的深入分析,学生深入文本,展开深入研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文学习热情,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当前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要促进学生综合学习效果的提升,又要让学生深入进行文章知识的理解分析,并且将文章重点知识进行串联,有助于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得到提高,这也会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帮助意义。
例如,在教学《老王》一课时,在课堂上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同时要求其标注文本中的细节,并注意分别从老王和作者两个角度来展开细节搜集。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阅读后,教师可引领学生整理文本中的细节,并注意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老王的忠厚老实角度来思考和分析,可一边引领学生分析已有的细节内容,一边搜集新的细节,如老王送作者冰,比原来大一倍,但价格相等;老王对作者的帮助——送先生看病,不要钱等,要注意充分依据课文内容来引领学生仔细推敲。在引领学生整体地梳理一遍文本中的细节内容后,教师要注意从整体上将文章细节给学生串接起来,如作者描述了哪些细节、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些细节的安排表现了作者的哪些写作手法等,要分别从文本表达和知识吸收两个方面来促使学生形成整体认识,加强其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文本中的细节给学生串接起来,引领学生进行整体认识,能有效拓宽学生的阅读思路。
(5)内化文本知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知识吸收,将之转化为自身知识,并积累和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阅读教学的目的,注重引领学生真正读懂文本,并提炼文本中的语文知识,包括阅读理解方法和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其语文综合水平。只有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内化,能让学生理解语文课文知识内容,有助于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学生学会深入理解文章知识,从而有助于促使学生综合素养水平得到提高,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背影》一课教学时,在上课时教师可就文章主题和文本的细节内容“买橘子时的背影”和学生分析:父亲在送别自己时,为什么看到父亲的背影会忽然鼻酸?要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父爱的无私和奉献。在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可引领学生结合文本知识来联想实际生活,可回想自己的父母在平时是否有类似让自己鼻酸的举动,教师可从白了的头发、气喘吁吁地抱着自己、下雨天把伞让给自己等方面进行提示,要让学生分别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来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能将文本对父爱的描写方法内化,了解一些有关情感类写作的表现手法。教师也可给学生渗透一些相关的写作方法,从而促使其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双重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着重分析,内化文本知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学习发展,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个人知识的接受力,促使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得到提高,这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细节对文本理解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细节,并善于运用细节去分析和推敲文章的核心思想,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其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库亚鸽.细读细品细琢磨,细微之处见真功——浅谈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细节品析[J].课外语文,2020(06).
[2]王伟.细节之处 彰显情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40).
[3]王栋.细微之处见真情——浅谈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J].学园,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