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明 秦曼 冉宁培
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要充分利用国民教育体系的培养资源,鼓励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或具有开展条件的高校纳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序列。2022年3月上海市发布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调动各区、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性,探索更加开放多元的办队模式,加快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评估体系。与体教融合模式相比,高校联办一线运动队模式下高校是作为社会力量的角色参与的,体教融合模式下高校是作为高水平运动员和专项化教学主体参与的,因此,两者中高校的角色定位必须从基本属性上有明确的区分。高校作为社会力量联办一线运动队管理机制面临约束力不强、责权主体不明、监督制度不严等问题。在日常监管、训练计划、临时抽查、项目执行方面如何实现全程监控、责权明晰、纵横联动、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是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因此需构建科学化的多主体分类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衔接,协调政府和各联办主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进一步促使各主体职责各司其职,共同推动优秀运动队集约化、科学化、社会化、职业化发展。
我校作为与上海市体育局、崇明训练基地、虹口区体育局多方联合建设的上海市花剑队重要社会力量,梳理我校作为社会力量与上海市体育局联办上海市花剑一线队的经验,从我校作为直接委托方的角度剖析管理机制及评价体系的优势及问题,为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优秀运动队联办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系统分析法,实践层面上,通过对我校上海市花剑队一个奥运周期的经验总结,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为高校更好的服务优秀运动队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样本。理论层面上,为响应上海市体育“十四五”规划中加快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评估体系等相关政策的落地提供可行性建议。主要的建议有:作为联办单位,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具体举措包括打造品牌优势、开发相关周边、制定规章制度、利用产学研平台等。作为管理方,具体举措包括注重顶层设计、搭建信息技术平台、整合优势资源、利用多元主体、构建评价机制等。
1 国内外社会力量介于竞技体育领域研究现状
1.1 国内外围绕体育领域社会力量的范畴界定
欧美等西方国家对社会力量的界定相对比较清晰,权责划分明确,主要依靠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的方式介入体育领域,社会力量的范畴相对广泛,如家庭、学校、协会、俱乐部、职业体育联盟等,最成功的如美国大学生篮球组织联盟,充分借助大学平台吸取优秀篮球运动员,实现高校、俱乐部和洲际之间的联动,综合培养优秀人才。我国目前社会力量参与体育领域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社会力量的组成、社会力量介入的方式和机制两大方面的内容,从社会力量的组成内容来看,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积极探索与地方、高校以及俱乐部等社会力量联办共建国家队新模式,引入国家队竞争机制。”王先亮在其论文中提到社会力量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党群社团、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作为自然人的社会公民等在内的社会力量,体育向社会开放、向民间延伸的效应不断向前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的课题也提上研究日程。
1.2 我国社会力量参与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学者们总结出社会力量参与体育领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式:①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主要包括政府向俱乐部购买专项的运动队训练、政府向专业的机构购买学生测试服务、学校向俱乐部、机构等购买体育培训服务。如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体育局向社会公开招标购买社会力量办青少年业余训练,招标的体育项目有网球、冰上项目、帆船帆板、拳击散打、武术和游泳等、2019年长宁区为达到全面掌握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发展趋势采用向社会购买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数据分析服务、松江区校园网球的开展就是以购买网球教练服务的方式推广网球运动、向高校体育场馆购买使用、租赁,如上海市杨浦区基本形成“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分担风险、社区参与管理”的开放运营模式。②政府与俱乐部、高校合作的方式,如上海市体育局在2018年实施委托或联办一线运动队项目,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虹口区体育局联办花剑一、二线运动队,与上海梅体网球俱乐部联办专业网球运动队,与上海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联办足球一线运动队,与上海体育学院联办武術散打和套路、田径、击剑、拳击、跆拳道、橄榄球、国际式摔跤、柔道,共8个项目的运动队等。③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的方式,主要包括知名企业投入资金参与到竞技体育训练过程,比较典型的有民办体校、篮球学校、职业俱乐部等。④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如通过政策设计、管理机制改革、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社会力量打通成长通道的“温州模式”、上海市黄浦区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创新办训模式等。
从既有研究中可以看到,学者们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探索。与此同时也应该意识到,社会力量参与优秀运动队方面虽有实践方面的探索,但在学术领域对相关联办单位的经验总结、对策建议等难点问题尚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分析。
2 我校作为社会力量承办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我校作为社会力量承办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机遇
我国目前正处于体育综合改革的高速通道上,体育单招、体育中考、体教融合、课程一体化等体育领域中的各项命题正值研究的高峰期,如何多方面助力实现体育强国战略发展?如何使竞技体育早日实现理想的发展模式?早在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就出台相关社会力量联办竞技体育的政策,并进行初步尝试。在此后数年间,高校作为体教结合、体教融合的重要载体,主要在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方面发挥作用。但从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模式而言,高校作为社会力量(如中国乒乓球学院、中国足球学院等),与企业、俱乐部、社会组织等共同作为协办主体助力竞技体育的发展。从国家竞技体育机制改革方面而言,举国体制已向市场化运作方向迈进,传统的“大锅饭”粗放型发展模式已不适合当今时代的潮流。高校集训练、教学、专业与一体,在场馆资源、人力资源、教育资源等方便拥有先天优势。缓解学训矛盾、加强体育素养、实现个性化教学,高校无疑是高水平运动队的最佳选择。
我校花剑队历时十多年的建设,在队伍发展过程中,经费来源主要是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体育局。联合承办队伍至今,我校市花剑队运动员曾代表上海市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比赛。在各类重大比赛中斩获奖牌80余枚,其中金牌12枚、银牌17枚、铜牌51枚。参加的主要赛事有2009年亚洲击剑锦标赛、第十一屆全国运动会、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2014年亚运会、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2019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选拔赛以及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等。无论是从办训条件还是经验方面,我校都独具优势。
2.2 我校作为社会力量承办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挑战
运动队缺乏“造血”功能,未能形成“双高”型共生模式。“双高”型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路径之一,指的普通高校以弹性学习的方法对高水平运动队进行培养。一方面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专门组班,以“学分制、延长学制、个性化授课、补课”等方式进行培养,缓解学训矛盾,提高运动员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为托举竞技体育人才向高水平后备人才迈进铺路,为运动员提供专业训练、专业竞赛、专业保障、专业出口的平台,实现运动员反哺学校和社会。观之我校,目前运动队共有教练员3名,在训在编运动员20名,教练员层面,教练员团队尚缺乏核心领导力。在训练过程中缺乏对行业最新技战术的分析研判能力和相关经验的科学总结,不足以达到高水平的教练团队、高水准的科研团队的要求。运动员层面,后备人才储备不足。2021年我校市花剑队共招收5名运动员进入一线队伍,其中男子花剑3名、女子花剑2名,为新周期选拔了优秀苗子,但女花缺少新的尖子队员。运动员中年龄差别较大,且运动员生源不一,有的为职业运动员,有的为高水平运动员,所代表的身份不尽相同,导致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缺乏内生动力驱使。
训练比赛配套经费不足,成绩未能实现重大突破。自2007年合作办队至今,上海市教委和市体育局在整个合作周期内的拨款总额未产生变化,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飙升,相关的训练成本和比赛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同时,对于运动队的管理方式相对粗放,相关的规章制度、训练规范等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对训练过程的监督力度较小,客观上影响比赛成绩。在上个周期中,上海市花剑队未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在近两届亚运会、全运会未取得个人或团体前三名的成绩,成绩方面没有重大历史性突破。受制于大环境影响,近几年我校与国际优秀队伍之间缺乏技战术深度交流,对击剑领域新的训练理念、训练方法、体能指导、伤病预防等方面的获取路径相对单一。
3 高校作为社会力量承办高水平运动队对策建议
加强一线队伍自身造血功能是竞技体育良性发展的基础,也是竞技体育内在动力和自身组织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3.1 加强机制创新,激发内部驱动
首先,制定和落实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制度。运动员方面制定训练监管制度、体能抽查制度、队伍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教练员方面制定技战术分析制度、岗位遴选制度、大赛计划制定制度。形成相对规范的“队内方案”。其次,以激发运动队内生动力为出发点,做好相关保障制度。如医疗保险制度、队医跟踪制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后备人才培养及退役安置制度,形成从后备人才到参赛队伍,从训练到就业的闭环系统,实现运动队的长效发展机制。最后,吸取国内外竞技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和模式,根据我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将相关的训练理念、参赛经验等扩充到体制创新中,进一步缩小与全国乃至世界优秀运动队的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从规章制度方面对运动队形成开放与约束并存的局面,提升一线运动队的训练质量。
3.2 立足市场需要,发挥专业优势
首先,从市场需要出发针对性的对运动员体育文化素养进行个性化教学,一方面能为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创造岗位核心竞争力和胜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竞技体育,做大做强竞技体育的辐射面和效益,反哺运动队发展。其次,从花剑项目特点出发,深度挖掘项目的比赛文化、服装特点等具有特色的软实力,从文化建设方面入手,从项目宣传力度出发,拓展击剑项目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定期定时举办与群众同气连枝的组织项目服务体育活动,使整支队伍形成自我认可度高、乐于奉献、富有活力的运动氛围。再次,要从最新的《体育法》出发,切实保障运动员权益和运动队权益,带动竞技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宣传,实现高校与社会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资金支持、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3.3 重视科技支撑,服务运动训练
首先,要整合单位体育科研团队的组建工作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年龄结构合理的复合型科技攻关团队,继续强化科技助力和复合型团队建设,对运动员的日常训练、生理生化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追踪,学习和借鉴最新训练理念,大力推进训练创新。其次,从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出发,汇总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营养补充等方面的数据,发挥骨骼肌适应性、运动员健康筛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适用于个体运动员的疲劳监测和精准训练模型。最后,在遵循最佳道德标准和数据保护原则和政策基础上,运用多组学技术和大数据机器学习,集成训练学、运动学、医学、遗传学等交叉学科的内容,最大程度的发挥运动员的才能,将最新的研究引入到运动训练过程,提升国内运动基因组学研究的水平,从新的视角为高水平运动员疲劳监测及精准训练提供思路。
3.4 探索介入路径,打造品牌效应
首先,赞助与合作方面。可从花剑队服角度出发与中国传统民族品牌回力、安踏、李宁等品牌进行合作,联合推动击剑项目普及化。可从击剑项目体能特点出发,探索与新兴运动项目(花样跳绳)等进行项目之间的深度融合,推动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可从击剑项目高雅运动属性出发,与出国留学机构、华尔街英语等相结合,为出国深造的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和平台搭建,为击剑项目国家化发展提供路径。可从击剑器材出发,可与手表、计时器等品牌进行冠名合作,推动品牌在赛事中的宣传力度。其次,将运动员进行分层管理,成绩好的运动员可签约俱乐部,解决部分资金问题,后备人才可重点加强形象管理(如董力现象),适当对接和参与相关体育综艺节目,在宣传运动项目的同时带来经济效益。
课题:本研究系2022年上海市体育局决策咨询项目“社会力量联办一线运动队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号:TYJCZX202213)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1.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2.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