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及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05-30 13:21:01杨丽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3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新时代大学生

[摘 要]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舉措,也是高校主动适应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现实要求。积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应注重优化教师队伍,并不断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结合创新创业课程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注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应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教育相结合。通过研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创新创业意识和提升能力的路径,以期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路径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研究院“新医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和护理教育深度融合研究”(22HER142)

[作者简介] 杨丽君(1983—),女,山东淄博人,学士,齐鲁医药学院护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3-0000-04[收稿日期] 2022-11-06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窗口,要用更高的标准、更开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积极应对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到2035年,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将鼓励整个社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人是创新中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有国家层面的制度、政策和经济保障,这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是打造创新型国家的源地,在高校里通过系列措施积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培养新时期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逻辑重点和特色[1]。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各大高校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2]。因此,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3]。

一、研究意义

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迫切需要实施以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大学生作为我国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的主力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变得尤为重要。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各项指导文件要求,积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学课程,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规范创新和创业的管理过程,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全过程和多元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创新技能水平,明确围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条主线以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这一目标,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齐头并进,真正做到培养未来的创业者和创新型人才。因此,积极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推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根本是人的创新力的竞争。积极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大学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和提高就业水平的重要举措,也为毕业后在职业和事业上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及能力提升路径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造就敢闯会创的青春力量。

(一)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培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崭新的教学理念,科学的实践,需要专业课教师接受创新创业师资培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和学科前沿,在讲解专业理论知识时融入创新思维。创新创业教育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优化,已经初步形成相对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4]。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在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需关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师资培训

有的高校创新创业课教师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和辅导员组成,他们有着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一是缺乏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缺乏创业经历。各学院聘请的创新创业导师在有时间的前提下偶尔被邀请到学校作创业讲座、当大赛评委,对师资队伍建设贡献不大,高校大学生更是很难在这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中受益。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取得成效,首先要组建一支兼具专业型和创新型的“双师”教师队伍。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对学科前沿热点比较敏感,但大部分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的历练,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研究缺失,有的专业教师甚至在思想上不认同创新创业教育。

(三)优化课程设置

近年来,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设定必修课和选修课科目,纳入学分管理,课程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将课堂作为主渠道,优化教学方式,使学习成为一种创造性体验的过程。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创新性思维训练为重点,探讨问题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任务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推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将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当前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发展潮流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是以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的必然选择[5]。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高校培养创新驱动型经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6]。

1.教学内容。目前,许多高校都只重视对学生专业的教育,强调知识和技能,忽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教育部《关于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的文件中,创新和创业教育被定义为“适应于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模式”[7]。根据专业特点结合社会需求探讨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研究存在的问题,寻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精准供给。例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在每个课堂设计中担任CEO,CFO等。将市场与课程相结合,如销售模拟等。将讲解与案例相结合。教师在理论教学时,应该引入更多的教学商业案例。加强大学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专业教育的升华之路[8]。

2.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任课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探究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深入推广翻转讲台、 PBL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教学可以引入项目教学的概念。在项目结束时,每个项目团队必须至少提出一个自己的创业项目,并通过创业项目团队的成员模拟创业过程。每个教学活动大多以小组形式完成,团队之间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并及时记录结果。小组制教学中学生分别担任项目的生产总监、财务总监、销售总监等角色,模拟企业运营,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小组协作和企业运作,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再如案例教学,借鉴项目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案例,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为有效的“启发”“引导”知识,形成从概念到案例再到分析再到应用的教学方法。如目前热门的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可以作为教学实例的方向,案例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通过小组制教学、翻转讲台、视频分析、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一)项目经营理念应用于社团管理

应用型大学是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重要载体,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去当老板,开办企业,而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种子,种子在萌芽阶段包含了成功创业者所具备的各种品质,如创新思维,责任担当,主动学习,坚持不懈,团队协作等。在社团的管理中以经营理念发展社团,丰富创新创业活动,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开展。经营之初主要是资金的问题,可采取创业基础课学到的融资知识点进行解决,用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经营社团。如学生在实习之前或者毕业之前,学生从校外租衣服如学士服、学生服,拍写真留念,针对这样的情况,摄影社团可购置一批服装,进行出租并且负责拍照,盈利一部分费用为学生创业资金,一部分作为社团建设之用。

(二)校园文化活动创新,优化学生发展渠道

厚植创新创业文化,如每年的5·12护士节举办系列活动如学习笔记思维导图评比,美小护护士服设计大赛,健康宣教海报比赛,临床情景剧表演比赛。优化学生发展渠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处事能力、发展能力的专业教育教学。全育人环境更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体验与参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评判性思维应用于临床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紧跟国内外专业发展前沿,明确职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打通大学围墙,打造“行走的专业课”

大学生不光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创新课堂教学地点,打破传统专业课课堂的空间局限性,专业课教师带领学生将所学学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服务中,把社会实践作为立德树人的校外课堂,打造没有围墙的教室,增加专业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专业小课堂连接社会大课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融合,开展青年筑梦红色之旅,将专业课课堂放在祖国大地上。

(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的效果要在实践中检验,而实践检验最简单的形式便是参加各类比赛,在比赛中注重引导学生思想,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组织学生参加每年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可以先将大赛与本专业相关的项目摘录出来,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动态和趋势。然后通过组建团队,设计项目标志,描写项目概述,编写项目计划书参加比赛。参赛的过程是学生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项目实现创业目标的过程。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体验成功与失败,并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汲取教训,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比赛是创新和创业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设置中引入了与专业相关的模块,做到赛教结合,赛课融合,以赛促学,以竞赛作为巩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

(五)推动“互联网+”“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泛在学习空间建设

互联网重塑了教育教学的生态圈。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生的角色体验、过程体验和环境体验,将社会调研分析、数据信息整理,行业发展分析,案例剖析纳入课程学习内容。如在课程设计上:布置“厉害了我的国”课后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中国的制造业、航天航海、新型能源等前沿科技,感受中国伟大的创新实践。如以口罩的演变为例来讲解医学的发展进步,让创新的观念入耳入心入脑。推动“互联网+”“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加强泛在学习空间建设。

四、建立专业创新创业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展出专业前沿的器材,通过展出某一教学器材的发展说明本专业的创新,如护理专业可以展出注射器的多种类型,按照材料如玻璃注射器、塑料注射器,按照功能如胰岛素注射器等,按照创新型如无针注射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产品的创新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把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搭建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项目为驱动的育人模式,营造学生自由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激发大学生把个人的创新创业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推动创新融合专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长沃土。让大学生创新更有情怀,创业更有力量。

參考文献

[1]王海亮.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与劳模意识契合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4):144-147.

[2]刘金成,马维艳.创新创业教育与培养卓越医学生的融合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234.

[3]孙大永,杨璐,寸凯宁.全渠道:从理念到价值:新时代我国创业教育政策解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144-147.

[5]刘英.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42-43.

[6]杨淑林,蔡伟清,曹敏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及对策:以集美大学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9(5):80-84.

[7]安益强,胡俊峰.医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及价值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8):5-6.

[8]成伟.从背离到融合: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1):80-84.

Abstract: Deepen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untry of innovation, and also the practical demand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supply side structure.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ers, and continue to reform and innovate curriculum teach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t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flexible and varied teaching methods are adopted to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by combining with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the educatees, and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pay attention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education.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to cultiva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wareness and enhance abilit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cension path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结构与提升路径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及提升路径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54:20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19:30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