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利维坦”的泄密之痛

2023-05-30 10:48谷蕾
世界知识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利维坦情报部门情报

谷蕾

2023年4月10日,美国国防部就机密文件在社交媒体上泄露事件启动跨部门调查。图为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五角大楼。供

中国明代的《兵经百篇》讲得好,“谋成于秘,败于泄。三军之事,莫重于秘”。對情报工作而言,保密是第一要务,这也是影响国家、军队情报工作的核心要害问题。美国作为世界公认的“情报霸权”国家,历来是国际情报界职业水准的标杆。但就在俄乌战场陷入胶着拉锯的相持时期,美国却突发情报泄露事件,不仅令国际社会哗然,也给已是深陷动荡变革时期的国际局势、扑朔迷离的俄乌战局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因素。

内幕情报的网络“社死”

这次情报泄露最早发生在2023年1月,首次出现的场所竟然是一个线上游戏社交聊天平台。在这个私密的聊天群里,活跃的主体是一群对枪支、电竞、种族主义感兴趣的年轻人。在他们开始热烈讨论乌克兰危机时,有人将标有“绝密”字样的十余份关于俄乌问题的文件发到了群里。发帖者表示,手头还有其他数百页的机密文件副本。文件泄露数周后,相关信息开始在Twitter、Tele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快速传播。直到这时,美国的情报安全部门才有所警觉。国防部长奥斯汀向媒体披露,他本人4月6日才听到有关这起泄密事件的汇报。此时舆论场上已是沸沸扬扬,美国的情报部门被搞得焦头烂额。

经过调查,4月13日,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工拘捕了来自空军国民警卫队的嫌疑人杰克·特谢拉。据媒体披露,特谢拉现年21岁,是文件泄露的始作俑者。他私自存放和传播了国防机密信息。特谢拉任职的岗位恰恰就是马萨诸塞空军国民警卫队的情报部门,这也为他接触到有关文件提供了便利,而他本人正是那个网络聊天群的群主。特谢拉任职的部门则在泄密事件曝光后被暂时中止了所承担的情报职能。

泄露出去的文件之所以引起极大关注,是因为它们披露了美国近期在军事、外交等领域的敏感信息,尤其是在乌克兰危机、大国竞争、情报监视等领域的一些并未正式公开的战略判断和隐蔽行动。

关于乌克兰危机的情报包括俄乌双方的军力部署、武器配置、战场态势、战争伤亡、弹药消耗率等,非常详细,比如今年1月到4月乌军新兵训练、装备交付等战备情况,以及美西方对应的军援计划,甚至有一份标注“2023年3月1日”的战场态势“绝密”文件。文件显示,截至今年3月1日,俄军阵亡1.6万至1.75万士兵,乌克兰阵亡7万多士兵。不过,这些数字未经证实,网络传播版本也有明显的涂改痕迹,与俄乌双方官宣的数字存在巨大差异。

泄露的情报显示,乌情报安全部门曾策划在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对莫斯科进行军事打击。美国担心此举引发俄扩大报复规模甚至动用战术核武器,向乌政府施压,并在行动前一天发布要求本国公民撤离莫斯科的旅行警报,迫使乌方放弃了这一念头。

关于美国对其他国家的秘密监视,泄露的信息显示,除技术手段外,中情局还招募内线监视其他国家领导人的闭门谈话,掌握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本国官员的内部通话。韩国、以色列等这样的盟国也是美国情报力量的重点关注对象,泄露的信息包括韩国政府内部对是否向乌克兰出售武器弹药的讨论,以及中情局对以色列“摩萨德”负责人的研究报告。

关于反恐行动,有关情报显示,尽管美军持续对“伊斯兰国”领导层进行“定点清除”,但“伊斯兰国”仍有3000多人的残余力量藏在阿富汗境内,一直在策划针对美国和欧洲的恐怖袭击,威胁真实而迫切。

泄密事件扑朔迷离

尽管美国安全部门已采取“删帖”“控人”“溯源”等方式消除泄密事件影响,但面对已被公布的信息,五角大楼不得不承认,里面多为国防部的“合法文件”。如此敏感的信息居然被一股儿脑地放到网上,美国情报机构后知后觉、被动清场,以至有高级情报官员哀叹这次泄密是“五眼联盟的噩梦”。不仅如此,部分文件还可追溯出来自哪些部门,卷入其中的包括中央情报局、国防情报局、地理空间情报局、国家安全局乃至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由于尚未完全排查出情报泄露的渠道,情报部门人人自危、风声鹤唳。

除了保密安全漏洞外,曝光出来的内容也让美国颇为尴尬。首先,这些情报向世人展示了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世人都知道美西方早已深度介入到危机当中,全方位的情报支援为乌在对俄作战中夺取战场主动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次泄露出来的情报资料向人们证实了美国的深度介入和秘密运作。由于部分情报来自于今年2月,包括了对未来行动的预判和指导,对军事情报部门的运筹谋划构成消解。

美国“监听狂魔”的面目再次暴露无遗。从泄露的情报内容及其获取手段推测,美国搜集的情报主要来自技术侦察手段,尤其是信号情报监视。这也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一个已知事实的记忆,那就是,美国长期借用强大的情报网络体系和尖端的情报侦察手段,对世界进行严密监听。

目前,嫌疑人泄露情报的动机仍未得到正式披露,人们猜测存在几种可能:一是“无心之失”,认为特谢拉此举属于血气方刚的无脑操作,违反了保密条令。不过,他毕竟是情报岗位的专业人员,此猜测的说服力并不充分。二是“炫耀心理”,认为特谢拉作为网络聊天群的群主,希望通过“耍酷”来抬升自己在虚拟空间中的价值认同和身份权威。三是“阴谋破坏”,幕后是人为操控,甚至带有强烈的政治背景,目的是削弱美国的国际威望,加大盟国间裂痕,迟滞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美国国防部前高官米克·马尔罗伊认为,机密文件的泄露可能会阻碍乌克兰的军事计划,而且整个过程有比较强的人为设计痕迹,目的在于破坏美国、乌克兰在战场上的部署。也有乌克兰官员坚持认为,泄露事件是俄罗斯搞的虚假信息战,是要欺骗国际社会,“诋毁”美国和乌克兰。

情报界的“阿喀琉斯之踵”

美国的情报遭到泄露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命令本国情报与安全部门自查漏洞,防止出现类似事件。美国拥有独一无二全球布局的情报实力,并掌握着情报领域的技术优势,在击杀本·拉登、“斩首”伊朗将领苏莱曼尼、威慑俄军事行动等方面度展示出很强的情报实力。但是,再坚不可摧的阿喀琉斯也有脆弱的脚跟,即便是全球公认的情报“利维坦”,在人心取向、舆论环境、新闻体制、技术破防、体系漏洞等各种因素作用下,也难以摆脱情报泄露的风险,仍不断遭遇“滑铁卢”。

此次事件令人回想起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五角大楼文件”泄露事件。1971年6月,《纽约时报》刊登了国防部在1945~1967年间逐步卷入越南战争的绝密文件,披露了约翰逊政府是如何通过欺骗手段误导国会和民众的。这批情报的提供者是曾任国防部分析师的反战活跃分子丹尼尔·艾斯伯格,他当时在兰德公司任职,从五角大楼偷偷获取了有关文件,复印后将副本提供给媒体。尼克松政府试图以法律手段阻止后续文件的刊发,却最终失败。该起事件不仅激化了美国民众的反战情绪,还引发了新闻自由和情报保密之间究竟是何关系的辩论,从而在美国强化了这样一种观念:公民丧失知情权,将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进入21世纪,技术发展特别是开源信息的挖掘,成为情报工作发展和保密难度加大的“双刃剑”。在情报部门、人员、承办商不断增多的同时,情报信息的共享程度也在提高,这使得接触情报的人员和权限不断扩大,无形中加大了情报安全保密的难度。2010年,“维基解密”网站曝光了超过25万份美国国务院文件,披露了美国外交的众多秘闻,此前该网站还公布了数十万份关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机密文件。2013年,美国前防务承包商一名叫爱德华·斯诺登的雇员在媒体上曝光了代号“棱镜”的秘密监听项目,披露该项目不仅覆盖了美国公民,还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等欧洲军政要员。2021年5月,又有媒体爆料,美国利用丹麦情报部门继续监听法国、德国、挪威等盟友国家的领导人,进一步引发欧洲的不满。

此次美国的情报泄露事件還在发展。如此之大的丑闻,在美西方主导的国际叙事中,呈现出“移花接木”和“双重标准”趋势。舆论的关注点聚焦在如何防止出现下一次泄露,而不是已经泄露出来的信息内容。对披露出来的美国操控他国、监视他国、破坏地区安全的行径,媒体有意无意地加以淡化。在“政治正确”氛围之下,确保美西方在乌克兰危机中攫取最大战略利益成为西方阵营的压倒性共识。美国情报界的一些专家和官员在采访中强调要对情报安全予以更多投资和关注,污蔑俄罗斯、中国正利用美国情报的漏洞“大肆入侵”,这种转移视线的做法是美国驾轻就熟的套路。

寄希望于美国就窃密和监视监听向国际社会做出解释和反思,是天方夜谭。在双重标准加持下,美国日趋强烈的由意识形态主导的对抗思维持续放大。正所谓作茧自缚、作法自毙,美国在情报监视上的恣意妄为对整个世界都构成严重威胁,导致其国际公信力不断下降。

猜你喜欢
利维坦情报部门情报
情报
情报
情报
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利用人工智能整理侦察数据
论利维坦的父权路径
利维坦
羊与狼
《利维坦》伦敦再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