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筱彤 曹星哲 刘孜 刘嘉惠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抽检结果显示,2021年上半年共检出42412批次不合格产品,总体不合格率为2.34%,相较2020年同期增长0.23%,其中食用农产品的不合格率有所上升,农兽药残留超标在不合格项目类别中占比最大,为37.29%,表明农产品食品安全风险相对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待强化。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广泛存在于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导致食品质量信号难以准确传递。消费者也会因为无法全面、准确了解各种食品的质量安全信息而在无意识情况下购买到劣质食品,致使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不同于一般食品,农产品的产品类型较为丰富、生产规模差异较大、生产过程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加之现阶段监管人力、时间、样本采集与分析资源有限等因素,导致食用农产品较一般食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更为复杂多样。例如,农产品生产主体较为分散,生产环境难以实现统一控制,从而严重威胁农产品安全,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Wu L研究表明,提升农民认知是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在以小农为主体的生产模式下,农户年龄普遍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这种客观局限性不利于他们对农药的使用做出正确判断。另外,目前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监管成本有限,难以应对数量庞大的检测需求,也大大加深了管理难度。
针对农产品种类繁多、产业链环节复杂等特征,本文聚焦水果、蔬菜和水产品三类风险较为突出的农产品,通过运用SC-RC判别与定位矩阵,定位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探讨和剖析了农产品风险因子的路径转移特征。研究表明,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滥用、生产者认知有限、监管资源不足等问题依然严重,仍需加强治理。
一、农产品安全SC-RC判别与定位矩阵
农产品作为食品产业链的源头,存在着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监管力度和资源不足等问题,导致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出现。要想从根源上有效整治当前的质量安全问题,避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子随农产品产业链向下游传递,定位风险因子发生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至关重要。为找到农产品问题的多发环节,本文根据近五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各个季度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对不同农产品合格率进行了分析,最终选取水果、蔬菜和水产品三类合格率波动水平较大或整体水平相对较低的农产品作为研究代表进行分析(表1)。
通过整合2016-2019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农产品质量抽检信息,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SC–RC判别与定位矩阵,对农产品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分类总结,以农产品供应链环节(SC)作为矩阵的第一个维度,如表2所示。
为精准定位分析农产品风险因子,本文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本质原因分为五大类,如表3所示,作为矩阵的第二个维度。
结合上述两个维度,笔者绘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SC–RC判别与定位矩阵(表4),通过数据统计归纳,定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及所在环节。可以看出,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a1)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环节,添加有害投入品(B4)、要素使用不当(C2)、生产主体认知错误(F)、自然环境污染(A1)是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当前农产品安全问题与环节定位分析
1.农产品种养殖环节添加有害投入品分析(a1-B4)。数据显示,农产品种养殖环节的有害品投入是最严重、突出的问题,共发生了19352次。生产环节的有害品投入主要表现为违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及违规渔药、兽药等生产资料的施用。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耕地、淡水等农业自然资源不断减少,以化肥、饲料、农药为主体的投入品的利用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入农产品生产环节,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由于监管资源的有限性,当前农产品监管主要以抽检制度開展,抽检频率和强度不高,分散的小农户生产主体通过对比边际成本与收益,极易发生违禁药物使用行为,而现阶段的监管难以对此现象进行全面管控。
2.农产品种养殖环节的要素使用不当问题分析(a1-C2)。由于农产品种养殖大多为高密度栽培、大规模养殖,且病虫害问题高发,导致化肥、农药兽药及各类激素的使用水平偏高,给下游加工食品的质量安全增加了更多安全风险。而农药使用是当前农产品种植或养殖过程中的普遍步骤,是以最低成本防治农产品病虫害的有效方式。由于我国的农产品生产活动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 农户对所种植或养殖的农产品品种、生产方式,以及采用何种药物、添加剂等具有自主权,而农产品生产者的经营目标是产出与利润最大化,因而滥用农药和各种添加剂的行为较为普遍。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大多出自于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加饲料与添加剂等要素,而这些物质都能轻易买到,且成本较低。除此之外,要素施用环节属于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对农户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但当前中国农产品以分散经营为主,且小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向个体农户传播专业的要素施用知识难度较大,因此要素施用不当,尤其是农药过量施用现象频发。
3.农产品种养殖环节的认知错误原因分析(a1-F)。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认知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者的科技文化素养总体水平较低。我国农产品生产者尤其是农民的种养殖专业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地区的种植户或养殖户没有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难以分辨可用药物和违禁药品,不重视化学投入品用量和生产环境质量,进而给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增添了诸多风险与变数。第二,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法律意识淡漠,对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甚少,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添加违禁品或有害有毒物质,从而导致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第三,由于现阶段生产对象复杂、监管资源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严,且我国蔬菜、水果种植业与水产品养殖业等发展程度有限,进而导致使用违禁农兽药的行为发生。
4.农产品种植养殖自然环境污染分析(a1-A1)。自然环境质量是水产品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监控的问题,水质受到污染或不达标是引发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业资源数量锐减,农产品生产环境不断恶化,表现为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污染严重、耕地面积减少等。农业环境的持续恶化,不仅导致农业减产,还会导致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偏高或超标,进一步加剧粮食数量安全与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的矛盾。其中,海水捕捞作业往往是以个人或合作社等形式开展,捕捞渔民在作业过程中一般不会重视水质的变化。另外,海水捕捞产品种类多且杂,多为现捞现售,不利于实施统一监管。由于水质变化导致的潜在质量安全问题,往往会伴随着风险传递因子向下游传递,最终在下游环节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作为食品产业链源头的农产品,其质量安全风险主要源于源头的种养殖环节。农产品生产环境污染、水体污染、滥用农药等添加剂、违禁使用高毒害产品等,均导致了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由于源头生产经营主体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与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现有监管模式、监管资源、执法力度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因此从生产环节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三个建议:一是要对农产品生产者尤其是分散经营的小型个体农户进行定期培训,帮助他们辨别违禁药物、了解可用药物的施用量等相关知识,以减少农产品生产环节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食品质量问题;二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三是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严格监察、严厉处罚,提高对农产品种养殖环节的监管效能。
基金项目:国家级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21104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