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心城区旅游发展探析

2023-05-30 07:27:18胡晓贞
地理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城区重庆市旅游

胡晓贞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逐年递增,同时受疫情隔离影响,旅游业的需求在近年来不断被放大,总体呈增长态势。而随着旅游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旅游市场逐渐细分,游客体验旅游过程的方式也愈发多元,其中,以都市为目的地的深度旅游得到市场青睐。旅游需求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更新改造,也带动着城市内部功能结构不断进行业态升级,这有利于城市特色旅游品牌的塑造[1]。因此,通过对都市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都市旅游发展模式,对延续城市文化、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打造长效的旅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2]。

发展模式是一种范式,是在制度的约束下合理、有效地实现发展所需要经历的路径及轨迹[3],是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发展所做出的系统而又简练的描述,其最终表现形式通常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图表或模型[4]。在旅游学科的研究中,模式往往指某个地区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法或是已经走过的道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基础情况不同,旅游资源、经济基础、历史文化背景差别较大,因此,必然会出现各不相同的发展模式,但模式本身并无褒贬之分,它不是照搬的样本,也不应被一律强制推行,而是可以将合理可行的经验提供给与之条件相当或相近的地区进行借鉴、采纳以及吸收[5],以期为更多地区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都市旅游发展模式所呈现出的多样性,是由不同地域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和影响的结果[6]。目前已有众多学者针对我国各地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探究。王靖雯等[7]通过分析山西桑干河流域发展现状及其现有旅游资源,探究桑干河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要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模式。吴海[8]对江西省全域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发展模式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找出该区域现存问题,从而建议优化江西省“旅游+”的发展模式。朱德锐[9]根据环珠峰地区的环境特征与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思路,分析环珠峰地区现有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以此提出针对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可行建议。袁维等[10]对黑龙江省朗乡省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条件进行分析,提出适合该地区的露营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对小范围内的露营活动进行策划与景观设计,为寒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提供新思路与新模式。董锁成等[11]聚焦由2022年冬奥会举办所带动发展的冰雪产业,探究我国冰雪旅游发展现状,从多角度深入探讨大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式,以满足游客不断增长旅游消费需求,促进大冰雪旅游产业格局形成。重庆市作为一座新晋“网红打卡城市”,位居新一线城市前列,其特有的山地地形、经济产业、生态环境以及年轻有活力的生活氛围,使其旅游业在近年不断向好发展,吸引广大年轻游客前来观光游览,都市游的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在前人研究的经验基础上,结合重庆市旅游发展现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从旅游资源现状、旅游发展优势方面得出其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对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探究,以期为重庆市中心城区以及都市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有利于充分发挥都市旅游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重庆市中心城区概况

1.自然地理区位概况

重庆市中心城区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9个市辖区和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2个功能区。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地区,地势随长江河谷逐级降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降水多集中在5~9月。气候特点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夏季多伏旱天气,秋季凉爽多阴雨,冬季少雪多云雾,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中湿度较大,降水量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光照、温度、雨水多同季出现,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但气象灾害也较为频发。

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重庆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中心城市之一,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也是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同时,作为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现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西部(重庆)科学城等战略项目。

3.旅游发展概况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红岩精神和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在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同时,也是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既以江城、雾都、桥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重庆旅游资源丰富,截止2021年12月,重庆中心城区内共有69个A级旅游景区,其中包括44个4A级景区、20个3A级景区、4个2A级景区以及1个1A级景区[12]。在2022年元旦假期期间,主城都市游深受游客喜欢,重庆洪崖洞、磁器口古镇、重庆动物园、重庆园博园、重庆欢乐谷分别接待游客13.5万人次、11.1万人次、8.57万人次、4.7万人次、3.45万人次,可见其都市旅游市场庞大,具有较强吸引力。

三、重庆市中心城区旅游资源现状

1.旅游资源分类

重庆市中心城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根据各旅游资源的属性和特色,依据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的分类办法,结合其旅游资源现状,可将中心城区旅游资源分为5个主类、7个亚类和13个基本类型(表1)。

2.资源总体评价

(1)景观类型多样

从表1可以看出重庆市中心城区旅游资源可分为5个主类、7个亚类和13个基本类型,资源类型多样、分布范围广泛,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均有所呈现。区内旅游资源既具有极高的观光性,同时也可以兼具休闲性与体验性,可见其观光旅游、休闲体验旅游和特色旅游资源组合较好。

(2)生态环境良好

重庆中心城区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因此气候适宜,可体验不同的四季景观,又可带给游客良好舒适的旅游氛围与环境。同时,中心城区拥有多处自然风光,山清水秀,森林覆盖高,生态环境优良,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天然氧吧,可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如观光型游客、康养型游客等皆可得到良好的旅游體验。在打造旅游名城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强化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旅游开发活动进行分类管理,始终坚持推进环境质量提升。

(3)文化资源丰富

重庆市历史文化悠久,既有以渝派川菜、龙门阵、川江号子等为代表的巴渝文化符号,又有以江竹筠、齐晓轩、宋振中等为代表人物的红岩文化符号;不仅有以巴蔓子、秦良玉、甘宁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还有以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等为代表的现代都市空间,可见其文化包容性强,文化资源丰富。同时,在发展过程中,重庆市提出建设旅游发展新格局,优化“一区两群”旅游空间布局,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打造成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世界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和中国西部旅游集散中心。在提升旅游目的地国际化水平方面,始终围绕“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目标,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名城。

四、重庆市中心城区旅游发展优势

1.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提出要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激发旅游消费潜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等方面大力推动重庆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立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健全旅游发展制度保障,推动旅游业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完善旅游信用体系,增强市场秩序治理能力,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同时,深化国有景区体制改革,培育发展文化旅游投融资企业,实施旅行社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推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以文化引领提升景区景点品质。在消费方面提倡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打造特色消费集聚区,支持企业拓展消费市场,提高消费便捷程度,满足新兴消费需求,创新定制消费。可见其政策支持力度大,利于重庆中心城区旅游稳步前进发展。

2.积极推进商贸文旅融合发展

为不断加强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并不断推动商贸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加大培育和创建力度,开展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创新试点,进一步优化进口货物分送集报的贸易便利化流程。通过构建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品牌体系,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发展品牌旅游线路,打造都市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等多样化旅游模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针对旅游环境营造,提出加大旅游专项资金支持力度,优化为企服务营商环境,加强惠企融资支持,加强旅游人才培育,营造文明旅游浓厚氛围。同时应充分发挥城市作为旅游要素集中地和旅游效益最大产生地,以及旅游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中的带动作用,以提升城市旅游休闲功能,带动都市旅游积极向上发展。

3.智慧产业及基础建设日渐完善

在不断对传统业态进行优化,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高质量打造精品工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智慧旅游产业链体系,建设旅游智慧化发展交易平台和智慧营销模式,推进以数字赋能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加快旅游交通建设,完善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旅游交通标识标牌等基础旅游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带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感。

五、重庆市中心城区旅游发展模式

1.保留自然原始风貌

重庆中心城区现有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与生态环境较好,与都市纷扰的气息不同,这部分景区以保留自然原始风貌为主,适合慢游、度假、闲逛、远离喧嚣。重庆北碚缙云山景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山间白云缭绕,早晚霞云,五彩缤纷[13]。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其景色宜人,植物资源丰富,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2020年,北碚区编制《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规划2021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专项—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整治项目。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结合缙云山地理环境、气候、植物生长规律,对林相、色相、季相进行设计,既可以因地制宜地增添绿色景观,又可以加强景区色彩的鲜活度,使得缙云山可以早日成为筑牢生态屏障、保留自然风貌、带动周边发展的旅游新行者与排头兵。

2.历史与商业深度融合

以磁器口古镇为例,其始建于宋朝,因盛产青花碗、施彩釉等瓷器而得名。一条石板路连接了古镇的生命,古镇中又汇集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集聚了榨油、制糖、川戏等民间艺术[14]。磁器口位于沙坪坝区,是重庆市中心城区的中心地段,因坐拥轨道交通1号线和多条公交线路、旅游班车,也是中心城区中最方便前往的一座古镇。同时,磁器口紧邻重庆最为著名的几个红色景区——烈士墓、红岩魂广场、渣滓洞、白公馆等,其与红色景区的结合,形成了“歌乐山—磁器口”大景区,成为沙坪坝一日游乃至重庆一日游的经典路线。提到磁器口,会让游客想到毛血旺、陈麻花、酸辣粉、红糖糍粑,也会想到琳琅满目的刺绣、银饰、小商品和络绎不绝的叫卖声。因磁器口古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优越的地理交通、紧邻的红色资源,使其旅游市场能够长久且火热地发展,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因其历史与商业的深度融合,给旅游产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给磁器口带来了全新的生命。

3.智慧化创新发展

重庆都市智慧旅游集中在渝北区与两江新区,其中礼嘉悦来智慧园近年来发展兴盛,以其辐射范围内的龙兴古镇为例,其古时是著名的旱码头,拥有600多年历史。古镇文化遗产丰富,深藏其中的华夏宗祠,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一个以姓氏文化为主题的大祠堂,2003年由原“贺氏宗祠”改建,现有172个姓氏的渊源石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5]。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路指引下,龙兴古镇对小区域进行修缮保护、在大区域发展产业聚集。在对龙兴寺、古街面等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的同时,突破传统界限、大胆创新发展,在龙兴大区域内着力建设以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商物流为主的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大量中外合资、外资项目落地落户。同时,依托两江协同创新区,引进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入驻,在环保、人工智能、应急救援等领域开展大量科研攻关,面向全球创新资源,打造重慶一流创新资源聚集高地、科技创新示范高地、新兴产业孵化高地、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高地。龙兴古镇忠于历史,又立足发展,以产业联动带动区域升级,助力古镇发展。

六、结语

重庆作为西南地区旅游资源能级高、资源丰富的旅游城市,在这片土地上,既诞生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红岩精神、巴渝文化,又包含着面向大众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其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脉络逐渐清晰,城市文化也朝着纵深不断发展。目前,重庆市中心城区拥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旅游吸引物日益增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等现实条件,使其在旅游成效方面获得发展。今后应如何发展都市旅游,可从历史与商业的深度融合、保留自然原始风貌、智慧化创新发展等旅游发展模式中得以窥探。而发展模式永远只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因此,在下一步研究中,将对重庆市中心城区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文化型旅游资源开发方式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化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和保障重庆市中心城区都市旅游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瓴,陈颖果.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更新行动规划研究——以合川草花街社区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8,1(2):89-94.

[2] 厲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28(3):130-134.

[3] 马勇,赵蕾,宋鸿,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2):336-339.

[4] 曹阳. 上海都市社区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5] 胡晓燕. 成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6.

[6] 吉嫱. 常熟市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7] 王婧雯,李珍梅.山西桑干河流域旅游发展模式探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4):76-79,85.

[8] 吴海.江西省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2):89-91.

[9] 朱德锐.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2):18-20.

[10] 袁维,王佳慧,陈旭,等.黑龙江朗乡自然保护区露营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与设计[J].绿色科技,2022,24(3):197-201.

[11] 董锁成,李宇,厉静文,等.中国大冰雪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生态旅游,2021,11(6):829-845.

[12] 李嘉欣,谢德体,王三.重庆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特征及演变[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3(1):153-163.

[13] 徐江燕.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效果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14] 邹宇航,吕梁,朱捷.旅居矛盾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层次布局优化方法探析——以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园林,2021,38(4):75-80.

[15] 李和平,付鹏.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规律解译及保护方法研究——以重庆龙兴古镇为例[J].中国园林,2020,36(4):49-54.

猜你喜欢
城区重庆市旅游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幼儿画刊(2022年8期)2022-10-18 01:44:10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蜜蜂杂志(2022年5期)2022-07-20 09:54:06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蜜蜂杂志(2022年3期)2022-05-23 05:11:42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5-25 06:58:26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旅游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36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中国水利(2015年4期)2015-02-28 15:12:23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