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育人特色,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3-05-30 10:48左艳如
教育家 2023年14期

左艳如

我国教育改革始终坚持特色多样发展。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办学同质化、育人方式单一、活力不足等问题,全国多地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多所学校聚焦特色孵化、整合多方资源、加强专业指导,开展特色办学的长周期创建与评估,极大激发了基础教育阶段各层次学校育人方式改革的动力与活力,描摹出教育优质发展的新图景。

如何通过特色办学引领学校发展?怎样通过特色办学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真正赋能学生成长,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育人格局?本期论坛,我们邀请各位校长共同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议题一: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打造亮眼育人名片

特色办学被众多学校视为引领教育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突破口,也是展示其历史沿革、地域风貌、办学理念的最好载体。应如何强化品牌意识,打造育人名片?

刘名卓:大规模教育与个性化培养之间的现实矛盾是目前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消解因材施教中“大规模”与“个性化”的矛盾提供了条件。

我校自2019年建校之初,就确定了以信息化赋能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智慧学习生态,聚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确立了“在先进教育理念与技术支持下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个性化教育”的总体办学目标。

概括而言,我校应用AI等先进技术破解大规模因材施教问题的过程共经历了重构、深研和融合三个阶段。一是重构课堂教学模式,推行“先学后教、因材施教”“1+3+6”精彩大课堂等教学模式;二是持续不断地推进各功能板块的数字化建设和应用,促进差异化课堂教学,推动个性化的作业管理,实现教师“无边界协同教研”共同体模式;三是打造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慧学习生态,构建起打破课堂与学校边界、贯通“教、学、研、评、管”教学全业务流程的智慧学习生态,为推动信息技术成为教学内生性变量的时代诉求提供典型范例。

历经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教育技术应用成效显著,学生、教师、学校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强,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所获成果与荣誉数量及种类逐年增多、获奖级别逐年提高。如,在青岛市青少年建筑模型竞赛中,学校科技团队多次获得团体第一名;舞蹈队获得青岛市艺术节比赛一等奖等。

教师的教育理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教师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全面提升,教育成果与荣誉硕果频出。短短三年,我校获得区级以上优秀课例50多节次,优秀课例获奖占比由2019年的10.1%提升至2021年的36.2%。

学校也由此得到了业内肯定,取得了多项成果和荣誉。比如,学校获评首批“山东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示范学校”等,学校的创新案例正从区域走向全省、全国。

周辉: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人们更加期待个性化、特色化的教育。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戰略、路径、策略和方法,形成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核心竞争力,成为一所有品质、有格调、有个性、有独特魅力的学校。品牌是做出来的,品牌的建设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

顶层设计让“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学校的特色办学要做到质量优先、持续发展,一定要明确价值取向、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学校要通过提升管理团队对特色办学、品牌建设的认识,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学校成长的战略思考,“让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同时,管理团队要遵循教育规律,坚守教育核心价值,找出学校特色和品牌的关键词,做好战略规划,善抓发展机遇,主动谋划,寻求突破。

搭建“四梁八柱”,让特色形成体系。构建学校特色品牌,首先是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遵循“四客观”的要求,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张扬学校个性,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其次要丰富内容,形成特色体系,构建涵盖学校管理、德育、课堂教学、教科研、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品牌内容。

拿出“拳头产品”和“压舱石”。质量是品牌的“压舱石”,成果是品牌的“通行证”,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一方面要走稳特色品牌办学之路,用时间沉淀凝聚品牌力量;另一方面要走出特色品牌办学的主路径,形成“拳头产品”和“主打项目”,其中最关键的是出成绩、出质量、出名师、出人才。

发挥品牌辐射扩散作用,赋能学校长期发展。一是通过提炼特色文化思想和品牌文化精髓,形成校训、校徽、校旗等一整套特有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二是创新学校宣传形式,创新话语表达,讲好特色品牌办学故事,传播学校特色思想;三是统领学校教育教学,整合各方智慧力量,打造靓丽名片。

议题二:摒弃“为特色而特色” ,真正赋能学生成长

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学校因没有把握好方向,出现“为个性而个性、为品牌而品牌、为特色而特色”的情况。学校该如何摒弃不切实际的“花架子”,让特色办学真正赋能学生成长?

李波:特色办学可以理解成:我的办学和其他学校不一样,我的办学有突出的特点。“不一样”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课程设置、培养方向、管理模式等。

为什么要特色办学?从国家发展的层面来看,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教育事业必须注重内涵发展,而特色办学正是教育事业内涵发展的重要维度。从学生成长的层面来说,特色教育、多样发展能促进因材施教、立体成才。从学校发展的层面来说,特色办学是促进学校高速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让师生共同奋斗的重要抓手,是形成学校品牌的重要手段。

如何做好特色办学?一要牢记教育初心。不要为了特色而特色,不要因为其他学校有特色而生搬硬套,更不要为了博取眼球而包装炒作,而要通过特色办学来促进学校更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是特色办学的方向要有依据。特色办学的方向选择与区域发展、地理位置、学校现状、历史传承、文化影响、办学方向等密不可分。比如,佛山醒狮、功夫、美食非常有名,有学校就以醒狮、功夫、美食为特色;有的学校位于一个小岛上,就打造了自然教育。

三是特色办学的定位不能狭隘。特色办学方向敲定之后,其内涵和外延要保持张力,有较强的延展性,涵盖的对象要广泛。比如艺术特色的学校不能只盯着几个参加中考高考的艺考生,而应该着眼于全体学生美育素养的提高;同样,国防特色的学校,应针对全体学生进行军队国防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四是特色办学最好有课题支撑。课题的有效介入,能明确阶段性目标、总结过程性成果,促进特色模式的推广。当然还能申报各级各类奖项,提升学校的办学格局。

五要通过特色形成牵引,促进综合发展。通过特色创建来进行学校的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师资队伍,整合各方资源,提炼学校文化,促进课程教学发展,优化学生指导模式,从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陈超:嘉兴新塍有“中国最美童画之乡”之誉,洛东儿童画就是在古镇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民间美术新花。位于新塍的磻溪教育集团以洛东儿童画为载体,基于“以美立德、以美启智、以美育劳、以美展体”的培养目标,构建了洛东儿童画美育品牌课程群,走出了一条美育特色之路。

该课程群以各校区“萌耕园”综合实践基地为载体,开设国画、版画、综合三大门类课程。其中,国画类下设“意象”帛画、“时事”水墨等课程,版画类下设“简式”纸版、“童真”胶版、“创意”吹塑等课程,综合类下设“童趣”牛皮纸、“生活”线描画、“传承”剪纸等课程。每门课程设一个启蒙单元及“萌”“耕”“园”三个核心单元,以将美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原则,让学生在实践劳动中培养大美情怀。

课程管理,分类实施。根据各美育课程内容、实践上的难易程度,课程群既按年级分段实施,也可以跨年段混龄实施,让美育课程惠及更多的学生。同时课程采取导师责任制进行管理,即每1—2名教师负责管理一门课程,针对不同的课程形式采用相应的实施方式。

学科融合,活动助推。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国家课程中有效利用课程中的美育内容,渗透大美思想,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如在体育教学中以发现运动中的美来引导学生开展创作,语文教学中以想象課文段落描写的画面来拓展美育思路等。同时,学校还结合国庆节、劳动节、建党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主题活动,营造大美班级、大美校园、大美家园的校园文化。

多维评价,赋能成长。洛东儿童画课程群的评价贯穿学生的美育实践全过程,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和素质发展。该评价主要依托档案袋和评价卡两大载体,通过自我评价、学员互评、导师评价、家长评价四种形式,让每个孩子在多样实践中感受美、创造美,做自信的“美的传播者”。

走过30多年发展历程的洛东儿童画,至今仍在不断传承、创新发展。我们相信“开创特色和考试成绩同样重要”“美术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画家”,真正赋能学生成长,才是我们的目的和追求。

议题三:以文化为支撑,提升整体育人格局

学校如何提炼自身特色、挖掘本土资源,为特色办学提供文化支撑,形成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和文化传统,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提升整体育人格局?

姚琴:近年来,我校坚持“让每一个生命向上生长”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具有校本核心素养的自律、自主、自信的学子,让师生更有幸福感、成功感和归属感。

文化聚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我们的校训,其中,“青”指学生,“蓝”指教师。基于此,我们开展了“青”和“蓝”系列特色活动和特色课程。

以文育人,助力学生生长。一是搭建“青”字号平台。学校建设“青秀台”“青青驿站”,让学生展现自我,增强自信。二是开设“青”系列课程。学校开设了知识拓展类“青慧”课程、体艺特长类“青悦”课程和社会实践类“青历”课程,帮助学生向上生长。三是开展“青”特色活动。学校定期举办“青,校长喊你吃饭啦”等特色德育活动,鼓励学生不断向目标前进。

以文化人,助推教师成长。学校开展“蓝田出玉”项目,进行师徒结对活动,助力新教师成长;组织“蓝鹰展翅”项目,为每学科培养4—5名区级及以上知名教师,着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设置“蓝鲸智云”项目,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培养智慧智能教师。

文化创新,赋能学校内涵发展。打造红色亮剑,赋能师生发展。学校打造红色亮剑“五个一”,即“一日”,给党员过一个政治生日;“一岗”,设置一个党员先锋岗;“一墙”,按照学科分类布置党员先锋墙;“一站”,设立党员服务站;“一网”,打造一个党员信息网。让党员不忘初心,凝聚学科力量,做好服务工作。

建设红色阵地,浸润环境育人。学校利用“室内+室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特点,建设红色阵地,展示红色文化。如,“红色电台”用声音传递党建信息,“红色视界”用图文传播党建文化。

设立红色课程,聚焦为党育人。学校开设了“轻悦”红色课堂,包括学科融合类、校本特色类和红色活动类,着力将党的知识融入课程,挖掘学校文化,在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发挥红色先锋作用,带动示范引领。学校党支部建立“343”志愿服务队,“3”即成立校内家长、德艺导师、公益帮扶三支服务队,为学生服务;“4”即成立“领头雁”管理团队、“金喜鹊”志愿服务队、“百灵鸟”新闻团队、“啄木鸟”志愿服务队,服务校园;“3”即成立党建联盟共助队、学校社区共建队、学校社会共赢队,奉献社会。

叶海峰:近年来,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秉持“忠勇乃爱国之本,孝顺乃齐家之本,信义乃立业之本,勤朴乃生活之本”的校训,逐渐形成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构建路径、实施与评价为一体的童心德育课程体系,实现师生对校训文化的认同和自身德行的建构。

忠勇、孝顺、勤朴、信义是我校坚守的精神,基于此,我们将德育课程分为忠勇课程、孝顺课程、勤朴课程、信义课程和其他课程,并整合实施国家德育课程、体验性课程和活动性课程,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同时,我们整合《慈溪环境教育》《中华大家庭》等相关内容,减少德育课程的交叉和重复,突出德育的主题化、系统性。

学训结合,全程育人,在校园军训中培育忠勇少年。以“忠勇课程”为例,在每年的爱国爱队月(10月),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学军”体验性主题课程中,学校借助东海少年军校基地学校优势,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训练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军训内容。如,一年级进行基本队列训练,二至六年级增加海军旗语等特定项目训练。

家校联合,协同育人,在学孝行孝中激发感恩之心。在“孝顺课程”中,学校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每周布置相应的孝敬作业,父母把孩子的表现如实反馈在家校联系本中,班级每月评比“礼孝标兵”。这样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共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课程承载,学科育人,在廉洁进校中催开诚信之花。美术课上创作廉洁画,书法课上创作廉洁书法作品,音乐课上学唱红歌……各学科发挥优势,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有效提升了育德成效。

项目组合,实践育人,在微型劳作中体验勤朴之美。在“勤朴课程”的“生命种植”项目中,学校给低年级学生发放萝卜种子,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播种、浇水、施肥、除虫、收获。另外,动物养殖、文具装配、年糕制作等体验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劳动的快乐与辛苦,使其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