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欢欢
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而基础教育阶段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关键期。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着力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重担在肩。纵观各地各校创新教育实践,侧重点各不相同。比如,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要素融入学科教学,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培育高阶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初级中学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创新化”为思路,在学科融合、资源整合、实施路径上下功夫,构建了“项目式创新”课程体系;遼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港湾小学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系统设计并推进海洋创客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难看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在实践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自由表达的机会和平台。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曾犀利地指出,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的“伤害”越大,成长为创新人才的可能性就越小。本栏目中,甘肃省兰州市第三中学遵循教育规律,更新育人观念,探索“慢教育”的实践路径,为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提供一种可能,也为教育工作者变革教育理念提供一种借鉴。
本栏目还讨论了数字化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路径,介绍了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改革教育评价方式、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的具体方法,为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引领师生成长,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