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地理读图能力培养探究

2023-05-30 21:38杨小娜
地理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读图要素深度

杨小娜

一、培养地理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地理读图能力是指阅读、观察、识别、绘制地理各种图像的能力。无论是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还是高考试题的特点来看,读图能力都是重点考察的内容。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地理教学离不开读图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地理读图过程中易出现以下问题:首先,学生不知道读图的步骤、方法(基础较差,读图名、图例的意识缺乏)。其次,学生读图要素信息提取不全面,只能读取局部要素信息。再次,学生能够读取全部要素信息,但不理解图中要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学生不会迁移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差。上述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于学习的浅表化与僵硬化,因此要调整教学方式,深度学習可以改变上述问题。

二、深度学习理念下读图能力的水平划分

深度学习的内涵是指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获得健康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理念下读图能力培养的重点则是让学生有意义地读图。学生读图能力应在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生成和锻炼,有意义学习的前提之一是教师有意义地教。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于核心素养的落实。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有意义的学习是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核心观念能在读图过程中落实。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获得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高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在不同阶段培养的目标是有差异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的水平划分如表1所示。

三、深度学习理念下增进学生读图能力的教学策略

1.研学课标和教材——明确地理读图思路

对于学生而言,不清楚如何读图以及读图的思路,是制约其地理读图能力提高的阻碍之一,也是高中地理进行深度学习所要明确的重点内容。现以“地貌观察”为例,进行探讨。

(1)研课标,找思路

“地貌观察”这一节对应的课程标准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特点。围绕此条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其主要介绍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观察什么,如何观察;观察的思路和步骤是什么;观察的目的是什么。仔细思考后发现观察的目的决定了应如何观察、观察什么,观察对象不同又决定了要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和步骤。如地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描述地貌的特点,“A地貌与B地貌相比有何区别,突出特点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明确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地形类型、地势起伏(高度、坡度)等。由此确定观察的思路如下:明确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内容—提出观察问题—尝试观察解答。提出观察的问题越具体,数量越多,可使学生在观察时的目的越明确,观察的内容越详实。如微观地貌的观察中可根据所处环境、物质组成这两方面提出具体问题。

问题①:观察地貌所处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大气、水文、植被)

问题②:观察地貌的物质组成有何特点?(颗粒物大小、颜色、物质软硬程度)

问题③: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有何特点?

问题④:你还能观察出它与其他地貌相比有何异同吗?

(2)学教材,找思路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高原上,可能既有连绵的山脉和低缓的丘陵,也有宽广的盆地。人教版必修一教材“地貌的观察”一节中,提到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上述文字,以学生野外或户外观察景观为核心,要求学生学会在野外进行观察。通过教材内容我们可以了解观察的内容从宏观地貌到微观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若我们的思考不仅仅局限在本节教材中,而是放到地理学的学科框架下,知道描述地貌有三个基本角度——形态、物质组成和成因,这三个角度也是我们观察的重点内容。当我们把本节观察地貌与描述地貌两部分内容叠加分析,我们观察的思路如下:明确观察目的—理解基本概念—结合时空尺度—提出观察问题—尝试观察解答。

高中地理中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是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难点之一。地质剖面图涉及的概念很多,如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当明确基本概念、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后,观察地质剖面图就会更简单(表2)。

2.善用地理学的思想——关注图像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独特在于以整体性视角综合看待各自然环境要素,比较侧重于地域空间过程及差异。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四大圈层为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这些圈层之间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组成了自然环境,而且它们在物质组成和形态特征方面差异显著。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整体性和差异性又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中体现的。在复习课或者新课的讲授过程中设计适当问题可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感受地理学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是深度学习的表现之一。

问题①:能否通过两幅景观图(典型景观)判读所属区域(这里的区域是指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并尝试绘制思维关联图?

问题②:如果扩大空间尺度,呈现出来的景观图会不会影响区域判读?

问题③:如果从不同空间尺度观察,发现在南方喀斯特地貌局部地区植被稀疏,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课堂中学生在分析上述问题的时候,会注意到这种现象其实是各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个要素共同作用反映出来的区域特征,也就是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又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这个区域的位置。

3.读绘结合——检验读图能力

读图能力的高阶水平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地理图形的绘制。绘图和读图虽然形式各异,其考查实质仍是学生读图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自然地理原理和过程都是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有意义的学习表现为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读图明白原理和过程,而且可以根据真实情境绘制地理图形,做到脑中有图,笔下绘图。

“太阳的视运动”在2019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中以图的形式呈现,虽所占篇幅不大,但呈现的信息多,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高。它属于地球运动的主干知识,它的学习是建立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基础上,是高中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的难点和重点知识之一。这部分知识虽然贴近生活,但图形多变,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较高,因此也是近年来高考的考查方向之一。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围绕表3进行读图和绘图的训练,也可以表3为标准检验学生读图绘图欠缺的方面。

在实际教学中,地理读图能力的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最新的高考试题考查要求,不断地调整和优化。

猜你喜欢
读图要素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