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自玲介绍,龙海社区科普大学的授课内容,都由学员在每学期开学时提出。学员们想学什么,学校就开什么课,厨艺、法律、健康、亲子、隔代教育和诈骗识别,都是很受欢迎的热门课程。
“每天喝多少牛奶才够?”“骨质疏松该怎样养护?”日前,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科普大学开了一堂“骨质疏松”健康知识课。巴南区人民医院医生卢旻鹏讲授完一些基本知识后,学员们就开始争先恐后地提问。从2016年起就坚持在龙海社区科普大学听课的居民汪泽芳说:“这些知识对我们有用、实用,大家都喜欢来上课,觉得每堂课都有新收获。”
学员们想学什么,学校就开什么课
“我们不用主动招学员,每堂课的教室都被挤得满满的,大家都是自发来学习的。”龙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自玲说,“别看是社区科普大学,我们的课程管理很规范,期末还要组织考试、阅卷、发成绩单、举行结业典礼,每学期还会开展一些实践体验活动。”据介绍,龙海社区科普大学的授课内容,都由学员在每学期开学时提出。学员们想学什么,学校就开什么课,厨艺、法律、健康、亲子、隔代教育和诈骗识别,都是很受欢迎的热门课程。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有时社区还没来得及发开学通知,一些居民就会前来询问。有些居民搬出了龙海社区,还惦记着回来听课。附近很多其他社区的居民也想来学习,因为名额有限,以前只能派代表来学。为此,科普大学开通了实时线上直播。
张萍是长期坚持在科普大学学习的老学员,她说:“以前说起金融诈骗,因为知识有限总是担惊受怕,现在听了专家讲解的防范措施,感觉有底气多了。”
看到社区科普大学人气旺、凝聚力强,龙海社区还拓展延伸科普大学的功能,引导学员“变身”科普知识宣传员、民情信息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风尚劝导员和特殊老人照顾员等“科普五员”。不久前,学员们反映一段新建的马路没设人行道,社区随即与相关部门协调,几天时间就解决了问题。除了“一老一小”,科普大学还为中年人提供职业培训、对接工作岗位、周末亲子教育等服务。
营造人人、时时、处处皆可学的氛围
据悉,2012年,重慶市科协启动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各区县科协也陆续成立社区科普大学分校。截至目前,全市已开设800多个教学点,每年平均授课9000多节、听课学员超过40万人次。
目前,重庆市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已经设立了19个社区教学点,营造人人、时时、处处皆可学的氛围,形成了一定的口碑效应。
随着教学点的增加,硬软件的配套设施也实现了更新换代。在社区科普馆里,VR眼镜体验设备、可组装的太阳能小车等科普实验器具,经常吸引一些中小学生前往体验。“我每周五都要来社区科普大学听课,孙子在这里有玩耍的地方,我也学到了很多有关高血压的健康保养知识。”居民邹习兰说。
由于生活方式以及素质的差异化,使得居民对知识的需求和接收方式有所不同。因此,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优化常态化工作,让科普知识更加群众化、通俗化、经常化。
“五颜六色的彩绳怎样编成饱满的花柱”“如何科学预防跌倒”“白内障的预防与治疗”等知识讲座以及形式丰富的社区活动,让居民的生活趣味无穷。
此外,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每年都会择优选择1至2节精品课程到各教学点巡讲,以精品课程示范引领教学点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大学”成为社区居民新时尚
“社区科普大学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科学素质,还成了为全年龄段居民提供帮助的平台。”重庆市巴南区科协主席林杰说。
长寿区菩提社区科普大学别具匠心的科普活动,还吸引了一些高校和知名企业深度参与,建起了标准化的社区科普馆、渝馨家园、现代化汽车智能流水线展厅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平台。涪陵区已经开办了37个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其中崇义街道白鹤梁社区教学点通过科普知识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等活动,掀起了讲科学、用科学、学科学的热潮,还组织评比“科普之家”“五好文明家庭”和“绿色家庭”。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则组织学员积极参与重庆市民网络科普竞答、科学素质大赛等活动,在社区群众中培育“科学达人”。
科普大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让“上大学”成为社区居民新时尚。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