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大部分“打工人”都希望成为全职员工,做一份稳定的全职工作。如今,“零工经济”对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零工经济”崛起
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兴起,大量的创业团队建立线上平台和移动应用。这些平台将工作任务外包出去,对于接受任务的劳动者而言,这是一种新型的“微工作”。如今,原本小众的“外包”已经成为全球趋势,一些企业的名字迅速传遍了千家万户,如滴滴等手机出行应用,还有美团等外卖应用,以及众多兼职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谢富胜在其研究中指出,“零工经济”是在数字平台推动下“计件工资”的再现,而“零工经济”之所以短短数年出现爆发式增长,是因为从服务端到需求端,都同时按下了关键的启动按钮。此外,人们更加重视生活方式而不是收入,“零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的欢迎。
谢富胜表示,“零工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巨大成功,得益于“零工经济”既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型企业家”——他们运用知识和网络实现个人理想中的职业成功,也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用工需求“购买”工人劳动,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企业效率,从而实现了“劳资双赢”。
优势与短板
晚上8点半,在北京万丰路小吃街,35岁的代驾师傅李亮已经整装待发,他正在用手机等待平台派单。在从事代驾之前,他和妻子在北京花乡二手车汽车交易市场附近开了家小吃店,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他的小吃店不得不关张,有着多年驾龄的他选择从事代驾谋生。
与原来开小吃店比起来,李亮不用起早贪黑准备食材,工作时间也相对自由些,哪天实在累了可以在家休息,养足精神第二天再把钱挣回来。“每晚的9点到10点是接单的高峰期,平均每晚可以接到3单左右,月均收入基本可以维持在5000元左右,如果多接单就能挣得多些。”李亮说。
可以自由支配工作时间,是大多数选择灵活就业人们最大的福利。30岁的北京专职网约车司机王师傅表示,早晚高峰时段用车需求高,平台给的调度费多,但是交通拥堵费油;平常时段交通顺畅,但接单就得积极些。“出车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比较灵活。跑得勤快些,一个月可挣到8000元左右。”王师傅说。
当然,有钱有闲的“零工”毕竟还是少数,两位师傅都表示实际挣的也是辛苦钱,要多挣就要更拼才行。而与传统工作的正式員工相比,收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差了些,而最大的短板还在于社会保障不足,一旦年龄变大无法继续从事“零工”,就要面临既没有工作收入,也没有退休金的窘境。
人社部的相关调研证实了两位师傅的担心不无道理:在缺少工伤保险的背景下,多数平台企业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实现其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但与工伤保险相比,灵活从业人员购买的商业险普遍附加值低、保障力度小。
权益如何维护
随着“零工经济”从边缘走向主流,“零工”的内涵也逐渐丰富。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自媒体人、社交电商创业者、宠物食品烘焙师、密室设计师、汉服造型师、奶茶试喝员等新职业的出现,丰富了打“零工”者的就业选择。《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有61.14%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比2020年增加5.46%。到2035年,也许中国近一半的就业者(接近4亿)都会是灵活就业者。
而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更加愿意采用灵活用工。但值得注意的是,灵活就业改变了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传统关系,劳动者从“公司+员工”转向“平台+员工”模式。在灵活用工模式下,用工企业与灵活用工平台之间、灵活用工平台与工作人员之间均为合作关系,不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规制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约束。因此,打“零工”者的权益要如何维护,也日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根据司法部门的统计,灵活就业者涉及的劳动纠纷中,数量最多的为追索劳动报酬,该类诉讼请求虽然从表面看,仅涉及到工资待遇问题,但有时隐含着劳动者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前提。数量第二位的为明确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诉讼请求,第三位则是要求解除劳动关系补偿或赔偿的诉讼请求。
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发布的《互联网时代“零工经济”的发展现状、社会影响及其政策建议》显示,“零工经济”正日渐成为推动“新就业形态”的重要力量和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2019年,中国“零工经济”对GDP总增量的贡献度为10.43%;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重将增至13.26%。
正因为看到了数字时代“零工经济”的作用,早在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要求顺势而为、补齐短板,清理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强化政策服务供给。此后,从国家人社部到各个地方,出台了大量“拓渠道”“优环境”“强保障”的支持措施。这些举措赋予了灵活就业和传统雇佣就业同样重要的地位。
(摘自《新周刊》段志飞、《今日中国》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