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玉
实验沪剧《假如我是状元郎》演出海报。
看完新编实验沪剧《假如我是状元郎》,意外惊喜,感觉这是沪剧舞台上许久不见的一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向年轻观众打开沪剧大门的惊喜之作。
这部轻喜剧的故事改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姐妹易嫁》,又借鉴了山东吕剧的同名剧作进行移植,故事并不复杂,“上错花轿嫁对郎”,最终善恶有报。从题材上来看,该剧有着“守正创新”的传统基础。
此次的沪剧改编,没有站在道德高地去批判,而是生动演绎了每个角色的喜怒哀乐,让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得以鲜活展现,毕竟人无完人,人都有七情六欲,很难说谁对谁错。比如老父亲张有旺,他对“准女婿”毛纪落榜很失望,但还是坚持举办婚礼,一来宾客已至不想取消婚礼失了面子,二来他还是相信毛纪将来会高中状元。姐姐素花从小养尊处优,满心想成为状元夫人,当得知毛纪落榜时,她很懊恼,嫁给毛纪就要过穷苦日子,对于这样一个娇滴滴的大小姐来说,显然更乐意嫁给“富二代”赵而富。妹妹素梅纯真善良,有点“恋爱脑”,她自小仰慕毛纪,青梅竹马,丝毫不在意毛纪的窘迫,因此会心甘情愿嫁给他。
除了人物设定更合情合理,在舞台处理上,也别出心裁,设计了一些有趣互动,将一些经典梗很巧妙地融汇其中。演出一开场,张有旺就带着小女儿素梅一起上场向观众发喜糖。剧中融入了《泰坦尼克号》的经典BGM和桥段,《大话西游》的经典BGM也随着剧情起伏恰到好处地出现……甚至字幕也做得很用心,除了台词,还会出现爱心,也会有满屏的“哈哈哈”,还有各种可爱的小心思,都让人忍俊不禁。
这些有趣的地方,将现代梗和古典轻喜剧完美融合,在保持沪剧特色的同时,增添了不少具有时代气息与青春感的喜剧效果。沪剧作为一个相对不那么古老的剧种,不像昆曲和京剧那样有嚴苛的表演程式,其实创作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在沪剧发展的历程中,上世纪初期就改编并演绎过《魂断蓝桥》《茶花女》等外国名片名著,也有《雷雨》这样的经典。演外国故事不违和、演西装旗袍戏不违和,演古典轻喜剧当然也可以信手拈来。在我看来,沪剧是难得的一个很开放的剧种,在里面添加网络热词,甚至加各种现代梗也完全不尴尬的一个剧种。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戏对于声光电的使用别出心裁,利用灯光的明暗处理,跳进跳出来展示演员的画外音。舞美上则沿袭了传统戏曲表演的“一桌二椅”,使用大量红线作为舞台背景来切换场景,契合婚礼主题又不显得累赘。
当然,作为一出年轻人创排的实验性作品,该剧提高的空间仍不小,比如在服饰上可以更古典清雅一些。唱腔上,青年演员的唱功不俗,但是二生二旦的声腔都比较雷同、类似,窃以为,沪剧作为一个流派纷呈的剧种,此剧在唱腔设计上或可更丰富一些,展现更多流派的艺术特色。
大戏落幕,散场时,特意看了一下剧场的观众,发现主要还是中老年人为主,近些年沪语文化的式微加上沪剧多年来一直没有一部吸引年轻人的“爆款”,剧场里缺少年轻观众实属正常。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部剧在宣传和推广上应该再多下功夫,更好地吸引年轻人。
总体来说,实验沪剧《假如我是状元郎》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优质上乘之作,可圈可点,值得鼓励和肯定,这样的大胆突破和创新对于沪剧未来的发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探索和尝试。
此轮更新是上博(人民广场馆)开馆以来持续二十余年的书画常设“告别展”,此后书画通史常设展将移师上海博物馆东馆。此次“告别展”有多件首次亮相或久未露面的馆藏书画精品。中国历代书法馆中,重点展品有北宋苏轼《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北宋米芾《参政帖页》等,绘画部分首次展出作品包括南宋《莲社图卷》、元代赵孟的《兰竹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