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创新 打造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5-30 10:48郭春花
纺织服装周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纺织学会科技

郭春花

4月15—16日,受新冠疫情影响延期的第十二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天津隆重举行。

本屆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以“学术引领 科技助力 创新赋能”为主题,设置了1个主会场、10个分会场、1个研究生论坛和墙报及产品展示区域。会议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天津工业大学承办,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并得到了东华大学、江南大学、青岛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原工学院的大力支持。

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

在开幕式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为会议致辞。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纺织行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十二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以“学术引领 科技助力 创新赋能”为主题,围绕生物基纤维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纺织前沿科学与技术、应急与安全防护用纺织材料、纺织材料循环利用技术、现代纺织技术、生态染整技术、纺织品时尚设计与绿色制造、纺织机械与智能制造、数字化与智能化纺织技术等议题,再次“面对面”展开深度交流实在是可喜可贺。

学会自2011年设立个人奖励以来,共表彰纺织学术大奖获得者15名,纺织学术带头人68名,纺织技术带头人34名,纺织青年科技奖20名,纺织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34名。这些奖项激励了一批追求真理、潜心研究、学有所长、研有所专、敢于超越、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天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沈江在致辞说,作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最具现代纺织特色的高等学校,天津工业大学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深化改革,积极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主动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大力引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扎实推进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办学实力、学术影响力和国内外知名度显著增强。为进一步优化学科生态、服务国家战略,天津工业大学设立了工学部、理学部、信息学部、人文社科学部、生医学部五个学部,进一步整合了办学资源,搭建了更为广阔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培育一大批一流人才,为中国纺织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未来,天工大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纺织事业发展,并以本届年会为契机,推动纺织行业朝着更加绿色、智能、高端的方向迈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天工力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党委书记李陵申在致辞中介绍,2022年,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减少1.9%;实现利润2000亿元,同比减少24.8%;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9%,低于上年同期1.3个百分点,行业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但疾风知劲草,在多重困难的压力下,纺织科技工作始终坚持四个“面向”,不断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质量和水平,强化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行业“卡脖子”关键技术协同攻关。

李陵申说,科技创新在纺织科技强国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正当时。在此大背景下,纺织行业一要进一步优化纺织科技创新生态,畅通创新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构建各类创新主体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同时利用好国际创新资源,对基础性、战略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实现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系统提升。二要做好顶层设计,更好地统筹科技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围绕《纺织行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提出的八大重点工程,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要推动科教深度融合,培养合格实用的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要努力实现三大工程:产业基础能力创新的突破工程;核心共性技术创新的强基工程;高端应用技术创新的卓越工程。

在激动人心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奖颁奖环节,会议分别为2022纺织学术大奖、2022纺织学术带头人、2022纺织技术带头人、2022“中复神鹰”纺织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颁奖。

2022年,学会向中国科协推荐东华大学覃小红教授参评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覃小红不负众望,成为全国10名佼佼者之一,荣获该奖项。

会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增选付少海、刘雪强、毛志平、覃小红、周晔珺、庄小雄6位同志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士,并为其颁发证书。同时为入选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卓越行动计划的论文作者颁发证书。为入选和入围第23届陈维稷论文卓越行动计划的论文作者代表颁发证书。

此外,学会还新设6个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新设立4个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研基地,新设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第一批),4家单位入选。

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聚力创新

在主旨报告环节,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主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打造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动力系统。

一是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创新是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纺织行业是国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是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是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必然要求、必由之路。

二是创新是构建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外在关系的重要途径。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化体系,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将创新作为产业的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不断提升关键要素的自主性与核心技术的引领性;需要坚持科技向善的理念,强化绿色创新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创新提升产业体系的供给韧性和市场需求的适配性。

三是创新是提升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内在能级的重要途径。以高端化为方向,行业要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体系的技术密集度持续提升;以融合化为方向,行业在科技与产品创新中拓展产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创造新价值、形成新引擎;顺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趋势,实现绿色化发展;把握数字经济的时与势,在颠覆式创新中做好取舍,在使能型创新中找到捷径,在智库转型中构筑新优势,创造新可能。

四是充分认识产业创新的层次性、关联性、系统性。要重启行业认知,推动大跨度、大纵深的融合创新;要把握科技创新的时代机遇,顺应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的趋势,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要立足产业实际与长远发展,持续强化成果转化模式、需求导向模式的市场创新;打造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体系,厚植人才支撑;要把握资本规律,整合更多利益相关方的力量。

五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创新动力系统。坚持自立自强,提升产业发展主导权;强化系统观念,提升创新生态稳定性;筑牢发展基础,提升人才队伍引领力;深化融通交流,提升科技创新开放性。

分享前沿成果助力行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则介绍了纤维和纸张如何利用摩擦纳米发电技术实现更大的功能和更广的应用。他倡导,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需要加快能源的二次利用,实现能源高熵。作为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王中林提出能源的高熵能源与新时代能源体系,发现了六个新物理效应。他通过摩擦纳米发电原理的分析,介绍摩擦纳米发电技术选材不限,用途广,建议纺织材料研究结合该技术,开发出具有更多功能的纺织品,拓宽产品应用领域。

中国科学院院士冷劲松结合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介绍了智能材料和结构、4D打印及其应用。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是一种激励响应的智能材料,它具有保持临时形状,在特定的外界环境激励下回复至其初始形状的能力。目前课题组已研制出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调的环氧、氰酸酯、苯乙烯、聚酰亚胺、聚乳酸、聚氨酯等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在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及其智能结构设计和应用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设计出多种形状记忆智能结构,在航天航空、智能纺织、4D打印、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

东华大学研究员丁彬介绍了功能纳米纤维材料的研究进展。他指出,纤维直径的納米化是纤维材料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静电纺丝是目前产业化制造纳米纤维的主要技术,课题组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并与相关企业合作实现了中试稳定生产,获得了一定的应用。利用电喷成网、喷覆成网的方法,提升静电纺丝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研发的纳米纤维气凝胶也在防寒服、防寒靴,以及国防军工中实现了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大会决定,第十三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将于2023年11月由苏州大学承办。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与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雍、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院长张克勤进行了交接仪式。

当天下午和16日上午,会议围绕生物基纤维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纺织前沿科学与技术、应急与安全防护用纺织材料、纺织材料循环利用技术、现代纺织技术、生态染整技术、纺织品时尚设计与绿色制造、纺织机械与智能制造、数字化与智能化纺织技术等议题举办了10场平行会议和1场研究生论坛。

猜你喜欢
纺织学会科技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学会分享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