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晖
“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素有“上海之根”美誉的松江区,是一座物华天宝的“文博之府”,上海地面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唐经幢、隐藏着中国史前文明的广富林文化遗址、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园林——醉白池……,令松江堪称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露天博物馆”,刻下了上海最早的都市繁华印记。
而长江口的明珠——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成陆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造就了江与海的独特人文民俗,也遗留下了寒山寺、寿安寺、崇明学宫等众多的古迹建筑。2016年上海最后一个县级行政建制——崇明县“撤县设区”之后,从明洪武年间开始叫了640多年的“崇明县”成为历史,崇明区也成为上海最年轻的区。
如果想追溯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历史之根,看到古代上海的繁华与灿烂,感受其浓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松江博物馆不容错过。而要寻味上海最年轻的崇明区的岛史与古老民俗,在崇明区博物馆一定大有收获。
松江地区是上海人类活动历史最悠久的风水宝地,历史古迹众多,考古发掘出的大量古迹和文物,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唐代松江建县,元代升府,到明清时期松江府经济、文化位于全国前列。
作为一所综合性地方博物馆,以征集、收藏、研究、陈列、宣传松江地区历史文化、文物为主的松江博物馆,是了解松江乃至上海历史发展的重要所在。松江博物馆现有藏品5000余件,馆藏文物主要包括陶、瓷、玉、金银、铜、木器等,并有古代典籍2000余(册)套,其中有部分珍贵的善本、刻本。
松江博物馆。
《流沙沉宝》是在博物馆的二层展厅的基本陈列,分为“浦江晨曦”“史河波光”“文物精华”“艺海丹青”四大板块。“浦江晨曦”通过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四个古文化展示了松江先民早期的社会生活。“史河波光”展示了松江地区地面文物、墓葬出土文物和馆藏文物的精品,再现古代松江经济的繁荣发达。“艺海丹青”部分主要展示了松江地区明清以来的一批艺术家的书画作品。整个展览通过240余件(套)文物,系统再现了古代松江各个时期的历史地位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成就。
早在六千年前,松江的原住民便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至四千年前,最早的一批来自黄河流域的移民来到此地,与原住民共同生活,创造了广富林文化,填补了“良渚文化”与“马桥文化”之间的历史空白。而包括西林塔地宫、方塔地宫出土的宋元明清珍贵文物,一次又一次证明了松江——“上海之根”的美誉,坚定地向世人展示了古松江府衣被天下的殷实和显赫华夏的风流。
喜爱书法诗画的朋友,到了松江博物馆,可能眼睛根本就不够用了,因为这里展示的古代书画与碑帖,不仅数量多,而且含金量也十足。
急就章碑及碑亭。
在博物馆的碑亭中,陈列有国家一级文物——“最古最足本”的《松江急就章碑》,该碑刻于明代,以《急就章》为内容,楷书、章草并列,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和书法碑刻,可称镇馆之宝。在馆内的东西碑廊内,还陈列有松江历代的史料碑刻和书法碑刻,其中包括了国内独有的《赵孟自画像石刻》《三文敏公心经碑》、康熙御碑及董其昌、赵孟等大书法家的书法艺术碑刻。
松江是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和陆云的故里,陆机的《平复帖》被誉为“中华第一帖”,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明代的“松江画派”“松江书派”“松江诗派”饮誉全国;董其昌、莫是龙最早提出了绘画上的南北宗理论,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画坛,加上现代的松江中國海派国画艺术大师程十发等,这正是松江书画之城生生不息的人文血脉。
在书画方面,松江博物馆可谓是做足了文章。除了馆藏的基本陈列之外,博物馆还不定期举办专题展览,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活化馆藏文物。松江博物馆副馆长王效玮介绍,今年第一季度,松江博物馆推出了“半耕雅属——松江区博物馆藏近现代书画展”,通过梳理馆藏近现代书画作品,以松江泗泾人物杨半耕为线索,展出他与友朋间相互赋赠的近现代书画作品以及相关的印章、古籍等馆藏文物共57件,钩沉近现代松江的文人掌故与作品风采,充分展示开埠之后松江地区流淌的书画韵律。
古冢孑遗。
碧玉本洛神赋十三行宋刻清拓。
近期,配合松江江南曲胜纪念馆开馆,以及《俞粟庐师友信札》的出版,松江博物馆与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在博物馆二楼举办“渐入松雪之室——俞粟庐师友尺牍及金石墨迹展”。
戏曲界皆知,作为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昆曲清曲家,在中国昆曲史影响深远,被誉为“江南曲圣”的俞粟庐,不仅坚守了正宗的昆曲唱法,更引导、培育其子俞振飞成为了一代昆曲艺术大家,为昆曲艺术在近现代中国得以薪尽火传、振衰起绝,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此次的“俞粟庐师友尺牍及金石墨迹展”,通过俞粟庐师友尺牍、金石收藏以及书法墨迹等60余件作品,展现了俞粟庐作为书法家和金石收藏家的另一面成就。
此外,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松江博物馆从内蒙古阿拉善博物馆引进“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展出岩画、拓片和居延汉简130余件。岩画内容涉及动植物、牧猎生活、迁徙征战、图腾崇拜、文字符号等,揭示草原先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信仰。居延汉简作为长城边塞文化的历史见证,内容涉及汉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除了让观众感受不同的文化,也能一睹岩画这一文化遗产。
同样作为综合性博物馆的崇明区博物馆,其馆址本身就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迄今已有近400 年的历史的崇明学宫。
同样作为综合性博物馆的崇明区博物馆,其馆址本身就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的崇明学宫。
学宫,就是孔庙,又称文庙或夫子庙,上海目前仅有3座孔庙,崇明学宫就是其中之一。崇明学宫始建于元泰定四年,后随县治多次迁徙。现存学宫建于明天启二年。
现存崇明学宫占地面积23.21亩,建筑面积超5000平方米,是目前整个上海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座孔庙。现有东西牌坊、棂星门、泮池、登云桥、东西官厅、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悌祠、大成殿、东西两庑、尊经阁、崇圣祠、儒学大门、仪门、碑廊、明伦堂、学海堂等明清古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徜徉其间,你能真切感受到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
历史上,从崇明学宫走出的人才不胜枚举:明末航海家、兵部右侍郎沈廷扬;清文华殿大学士宋德宜;清初四大家之一、校勘家何焯;清探花、山西提督学使沈文镐;清末商部右丞、实业家王清穆等等。
2017年,上海評选出100个乡土文化符号,崇明学宫成为崇明唯一入选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人文建筑。近年来,经过三期修缮和复建,崇明学宫以崭新的形象,不仅向世人展示出它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培养优秀人才的独特功能,更为今人欣赏中国古典建筑提供了审美空间,同时成为崇明岛上一个集历史、文化、旅游、展示于一体的窗口。
崇明区博物馆展厅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现有“崇明岛史”“崇明民俗”2个基本陈列和“万世师表:孔子生平陈列”“瀛洲好乡贤”2个常设展览。馆内现有藏品2000余件,包括陶瓷、字画、玉器、家具等数十类,陈列展出藏品400多件。
布置在东西两庑及西轴线四个展厅内的“崇明岛史”陈列,运用文物、模型、雕塑、沙盘、布景箱、图片和先进的视听手段、通俗简明的文字说明,真实反映崇明岛的形成及其政治、经济、交通、水利、文化、军事、科举等各方面的历史发展和建设成就。
近年来,经过三期修缮和复建,崇明学宫以崭新的形象,不仅向世人展示出它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培养优秀人才的独特功能,更为今人欣赏中国古典建筑提供了审美空间,同时成为崇明岛上一个集历史、文化、旅游、展示于一体的窗口。
布置在学宫主体建筑大成殿后面的尊经阁内的“崇明民俗”陈列,则通过集镇、民间家庭居室等生动逼真的场景,再现了崇明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淳朴生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其中,既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崇明老街商业景致的生动展示,又有崇明典型的传统民宅“四厅头宅沟”及其室内家居布置的逼真再现。尤其是多件功能各异的耕织常用生产工具的展示,直观呈现了旧时岛民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对于当今生活在生产力和生产工具都大发展时代的年轻一代来说,还是很有启迪与教育意义的。
此外,随着2016年崇明学宫西轴线古建筑复建工程的整体完成,崇明区博物馆陆续推出了“古瀛遗风,崇文尚教”“文以化人,矢志兴邦”“外捍百岛,内障三吴”等专题展览,以及“万世师表:孔子生平图文展”和“瀛洲好乡贤”等常设展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博物馆基本陈列。据悉,2017年起,崇明博物馆每年还推出“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弘扬“崇德明礼”的崇明精神品格。
崇明区博物馆内处处能感受到崇文尚教的气氛。
博物馆在崇明学宫明伦堂开设了名为“刀木有情——顾捷版画新作展”的临展。
崇明区博物馆副馆长冯锡单介绍,从5月1日开始,博物馆在崇明学宫明伦堂开设了名为“刀木有情——顾捷版画新作展”的临展,展出崇明画院画师顾捷近年最新创作的数十幅版画作品。
师从著名版画家黄丕谟的崇明人顾捷,版画作品写生写意兼备,刀味、木味、墨味、纸味相得益彰,层次清晰,刀法娴熟,富于韵律,充满情趣。他对家乡生态旖旎的自然风光、浓郁醇厚的本土风情情有独钟,多年来他将崇明的悠远静美、古朴俊逸,以及在这座美丽小岛土生土长下所产生的真情,在版画中淋漓尽致展露无遗。
此次顾捷的展览作品,多以家乡崇明湿地为素材,涵盖了人文情怀、生存环境、精神境界等多维层面,展现了崇明乡村的旖旎风情和生机盎然的湿地景观。其“笔触”细腻精到,色彩明净冲淡,欣赏他的画作,如同穿行在芦苇丛生的湿地滩涂,飞鸟振翅如在耳边,清新的乡土气息与自然风情扑面而来,为观者带来美的感触与宁和心境。
如果说崇明区博物馆陈列的展品,代表着崇明过去的民俗与人文历史,而画家顾捷的作品,则寄寓了其内心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讴歌,以及今天生活在这方水土的人们,对于家乡建设生态岛的火热情怀。两厢结合起来参观,当别有一番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