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兵 彭燕
摘 要: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需要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适应新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学生对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掌握能力,规避在管理与决策上的误区。文章基于客观角度,总结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策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水准,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夯实基础。伴随国际、国内市场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转变,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针对学生的管理潜能进行重点挖掘,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工商管理教学改革,在延伸工商管理专业应用性的同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高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现代管理基本技能、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5-0160-04
工商管理专业是较为成熟的专业,学生通过接受系统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战略管理、创新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市场营销、商业模拟游戏、决策研究法、管理运筹学、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等课程,具备坚实伦理品质、突出创造能力与远大商业抱负,成为一流工商管理人才[1]。近年来,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为适应新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已经取得一系列成就,但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仍然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影响。
一、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
(一)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以适应新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在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为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创造有利的保障性条件[2]。
(二)提高高校专业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应用两部分教学内容存在较为明显的比重失衡现象,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效结合。工商管理教学改革能够切实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面对不确定环境时,创造性解决问题、发现机遇、创造价值。
(三)满足工商管理人才需求
强化管理才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衷与目标同我国市场经济转型发展人才需求同步,只有通过教学改革促使学生获得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才能满足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缺口,推动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适应经济发展人才需求。
二、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现实问题
(一)教学目标
高校承担输出高质量人才的时代重担,根本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将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掌握工商管理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具有较高人文和科学素养,能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将就业方向定义为高级管理岗位,在就业过程中产生较为明显的就业困惑和就业压力[3]。最为突出的表现在于高校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实际需求与人才供给存在明显缺口,大部分学生在就业后既不想从事底层“摸爬滚打”的基础性工作,也不能胜任高级管理工作,就业率不尽如人意。
(二)教学内容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使用的案例过于老套,长期以“理论讲授教学”方法传授陈旧且久远的理论知识,难以实施深度教学,学生倾向被动接受教师提问,所学所思均过于粗浅,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流于形式。在实践环节上,教师倾向于“量”的积累,轻视“质”的提升,虽然看起来实践内容十分丰富,但在实践内容落地过程中,往往经受场地、设备、设施和经费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教师难以通过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完成教学任务,造成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应用两部分教学内容脱钩,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就业岗位需求,在面对就业岗位时,往往就业目标“好高骛远”。
(三)教学方法
工商管理是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对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应用环节的指导、概括作用。现阶段,“理论讲授教学方式”仍然是大部分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理论讲授向学生描述情境、阐述事实、灌输概念、讲授原理和指出规律。“理论讲授教学方式”成为体现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实施载体,其显著优势在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促使学生接收大量理论知识内容,展现出教师的语言魅力、教育艺术;其明显缺陷在于,学生对复杂且抽象的原理、定律和理论难以合理消化,仅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缺少在实践环节的分析和操作,容易造成理论性学习和实践性操作间产生偏差[4]。
(四)评价体系
大部分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数,忽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锤炼,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花费大量精力巩固理论知识,继而造成在就业过程中严重缺乏实践能力,缺乏核心竞争力,产生就业困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问题,本源在于社会、院校和学生三方信息不对称,社会人才需求不能有效反馈至院校,院校无法根据市场真实需求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并未充分意识到专业实践技能对就业的重要性而丧失学习动力,三者间的相互作用直接造成工商管理专业评价体系不能获得理想中的效果,学生的就业质量得不到保障[5]。
三、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策略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良教学目标
1.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方面,在高校学生就业难的局面下,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机遇实施工商管理专业改革,需要明确市场究竟需要哪些类型的专业人才,开展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编制调研报告,尤其是针对高校所处地区的调研,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人才培养体系[6]。另一方面,在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需要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定位和教学目标的可实现与可考核程度。在夯实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达到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上最大限度拓宽学生知识覆盖面、促使学生掌握工商管理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目的,促使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就业需求、就业方向。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需要通过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学生的“个人专业品牌”。
2. 形成以市场需求为主体的专业课程结构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大多数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中,存在重视理论知识内容、轻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另外,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造成课时量本就占比不足的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在教学效果上大打折扣[7]。因为管理属于一种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高校需要改变重视理论知识内容、轻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将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和理论知识内容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高校不应以课时量计算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教学工作量,也不应拘束在固定的实训基地中进行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改革初衷,基于就业能力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有效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
3. 制订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专业教学计划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机遇进行工商管理教学改革,需要制订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专业教学计划,通过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教学模式。一方面,高校在实施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建构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计划,通过开放式设计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充分借鉴国外先进教学计划,优化、调整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密切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在计划制定过程中要有预见性,及时予以调整,便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8]。另一方面,高校要通过调整师资力量确保专业教学计划的实现,加强应用型师资力量的培育,通过理论知识过硬和实践经验丰厚的师资力量,培养出理论实践能力出众的学生,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改善师资力量的组成,为教师提供深造和学习基于,鼓励专业教师进修学习、创业转变。
(二)以应用趋势为方向完善教学内容
1. 以应用趋势为方向完善教学方案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不能满足市场实际需求,深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并未针对市场应用趋势展开人才需求分析造成,产生教学内容上的偏差。为此,高校需要通过深度调研,详细掌握现代管理制度改革下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情况,针对应用型管理人才在实际需求和实际供给上存在的供求缺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管理特征详细梳理,据此进行工商管理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教学方案调整。
2. 以应用趋势为方向强化教材内容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要优化教学内容,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与就业的关联性,契合未来行业发展方向。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保持教材内容的时新性。与此同时,高校要充分结合最新案例和市场变化进行学生就业规划研究,保证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使用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案,防止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好高骛远”,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延伸而轻视实践技能的训练[9]。
3. 以应用趋势为方向整合教学内容
首先,高校要针对现有教学内容,删除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合理添加契合市场需求的交叉内容,关注最新工商管理领域研究案例,将其与前沿专业内容进行巧妙融合。其次,通过科学平衡教学内容占比,平衡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的权重占比,确保学生能够接受最丰富、最新颖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其三,增加实践内容深度,提升学生面对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自主求知欲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技能。
(三)以实践经验为依据丰富教学方法
1. 以实践经验为依据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以实践经验为依据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综合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啟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提示和引导,展现出自身对教学问题的认知能力和教学艺术,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还能够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一致性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创造问题情境进行启发式提问,促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掌握知识,对于矛盾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疑问式情境,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期待,探寻问题真正的原因所在。
2. 以实践经验为依据应用案例式教学方法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在《孟子·告子上》第二十章做出“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的注解,基于这一注解所强调的唯物辩证法,能够基于事物发展规律对教学方法产生推动作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工商管理专业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能够统一“教”与“学”。以实践经验为依据应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能够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效果,教师为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完整案例、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模式,帮助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以实践经验为依据应用情境式教学方法
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方法上趋向同质化,教师和学生习惯性走入“应试教育”怪圈。在教学方法上并不符合市场需求。情境教学方法借助模拟教学软件和有形实验室进行,通过模拟教学软件帮助学生进行线上演练,通过有形实验室营造模拟训练场所,例如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等。
(四)以学生主体为对象构建评价体系
1. 以学生主体为对象构建专业实习基地
除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干扰外,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短板,与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评价体系不符合市场经济环境要求所产生的目标错位有关,高校需要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在充分把握人才需求的同时,以学生主体为对象构建专业实习基地。社会、院校需要与有关部门联合搭建专业实习基地,有创业就业需求的学生可以通过申报实习项目,经由评估后,由有关部门与社会出资扶持创业,为规避风险,由院校和出资方进行监管,既缓解就业压力,同时能够整合多元资源、带动经济发展。
2. 以学生主体为对象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多年来评价学生的主要方法是考试,考试分数成为社会、教师和学生重要的评价标准,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工商管理专业需要围绕学生这一评价主体形成三方互动评价体系,通过探索和建构社会、院校、学生三方综合评价体系,形成全面、客观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评价结果[10]。学生通过实践过程的实践深度、自身价值的体现程度、专业理论的融合程度、职业素养的形成路径做评价;社会通过学生的实践态度、主动性、专业素养水平和贡献程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院校通过学生主动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3. 以学生主体为对象进行AHP专业评价
一方面,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院校、学生三方综合确定指标体系结构,系统建立以学生主体为对象的AHP专业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实践锻炼程度、价值体现程度、理论知识运用、职业规划帮助、综合素养提升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在以学生主体为对象进行AHP专业评价过程中,基于专家咨询基础,通过层次分析法的运用确定权重,进而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通过层次单排序、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
参考文献:
[1] 王金艳.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77-78.
[2] 张永霞. 工商管理教学改革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新探索[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S1):238-240.
[3] 覃艳华,杨奇星,卢静.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分析[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1):147-150.
[4] 张云,向琳,胡艳.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基于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视角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分析[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02):110-114.
[5] 张斌. 信息化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专业综合实訓教学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3):161-162.
[6] 薄澜,张微微,沈祁.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实践运用——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的问卷调查分析[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613-618.
[7] 张国宝,汪琦,吕佩珊. 职业胜任力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9(06):94-101.
[8] 黄尹琳. 产学研用模式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06):135-136.
[9] 张国峰,汪江. 转型发展高校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目标指向及原则机制[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05):88-92.
[10] 霍东霞,韩岳麒. 案例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 长治学院学报,2020(04):31-34.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