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墓葬画像石刻的艺术特点分析

2023-05-30 11:28高媛
炎黄地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物造型石刻墓葬

高媛

宋代墓葬画像石刻凭借鲜明的民俗特色及独特的审美趣味历久弥新、延绵不绝,形成了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汉代石刻艺术成就,推动了宋代墓葬画像石刻的长足发展。基于对汉代石刻艺术的继承,宋代墓葬画像石刻更加强调创新、创造,以此彰显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对此,首先阐述宋代墓葬石刻的艺术起源,接着从宋代墓葬画像人物造型的艺术特点、宋代墓葬画像花卉石刻的艺术特点、宋代墓葬画像纹饰图案的艺术特点等方面入手,探讨宋代墓葬画像石刻的艺术特点,以期为相关人员开展同类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宋代墓葬画像石刻凭借鲜明的民俗特色及独特的审美趣味得以历久弥新、延绵不绝,形成了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宋人通过对减地平钑浅浮雕、剔地起突高浮雕、压地隐起浅浮雕、阴线刻等技法的应用,将丰富多样的图像刻画于石材上,并依据较为稳定的配置格局对带有雕刻的石材进行搭配,进而打造出一座座蕴含着深厚象征寓意的墓葬,其画刻图像题材丰富多样,内容涉及武士、侍者、祥禽瑞兽、花卉、纹饰等方面[1]。基于此,现对宋代墓葬画像石刻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分析。

宋代墓葬石刻的艺术起源

石刻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造型艺术,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在石刻艺术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墓葬石刻,则是墓室中同时具备实用、装饰作用的艺术形式,比如汉代画像石作为墓室构件在墓室墓门或墙壁上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墓葬石刻艺术在我国汉代实现了长足发展。该部分画像石及各式各样的刻饰主要运用的是减地平钑浅浮雕、剔地起突高浮雕、压地隐起浅浮雕、阴线刻等技法,画刻栩栩如生,展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进入宋代,墓葬石刻艺术在汉代朴实无华、深沉厚重的艺术特色基础上,不断向自然优美的方向发展。

在西汉末年东汉之初,儒学思想中孕育形成了“谶纬神学”,其以阴阳五行说与八卦象数论为理论基础,以预占为特征,同时还涉及相应的天文历法及神话传说。为适应当时统治者歌功颂德的需求,社会上涌现出各种象征“祥瑞”的意象。当时的石刻上画刻有多样丰富的祥瑞图,如玉马、白虎、木连理等。发展至宋代,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全面向理学发展转移,精英阶层对世间万物的认知也逐渐由过去的敬畏、模糊,转变为有较清晰的世界观[2]。人们思想认识的转变对当时的艺术事业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和汉代石刻艺术中有人有神的景象相比,宋代石刻艺术对画面中的鬼神题材进行了大幅剔除,致力于描绘世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基于此,宋代石刻艺术描绘的画面整体给人以姿态生动、面容和善、形态逼真的感觉。同时,在神性与人性的侧重表现上,宋代石刻艺术强调对人主观性的展现,尽管在宋代墓葬石刻中仍存在一些神话内容,但该部分已不再代表被世人所敬畏的超自然力量,而更多的是扮演对墓室主人进行守护的角色。

汉代墓葬石刻涉及的题材内容覆盖面十分广泛,由寰宇万物到世间百态,由神话传说到民间故事,汉代墓葬石刻为世人描绘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地下世界。在此基础上,宋代墓葬石刻融入了多样丰富的生活元素,由此让该门艺术变得更具时代特色。汉代墓葬石刻同样包含有相应的生活化元素,且主要为谒见、宴飨、闲居等。多样的生活元素主要体现了汉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宋代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极高,继而推动了市民阶层及市井文化的兴盛发展。艺术家在对悠闲惬意的市井生活流连忘返的同时,纷纷采用各种艺术手段对其进行呈现,比如在四川泸县出土的两块勾栏石刻,展现了宋代勾栏乐舞表演的景象,描绘的是当时普通百姓的娱乐生活。这一时期的场景描绘与汉代明显不同。整体画面更追求人物神态的描绘、人物情感的表达及不同人物间的交流。

宋代墓葬画像石刻的艺术特点

宋代墓葬画像人物造型的艺术特点

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人物造型表现出高度的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美感。这一形式美感不仅表现在人物造型方面,还表现在石刻人物整体构图方面。换言之,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人物造型不仅追求形式层面的对称与均衡,还追求在事物的重量与平衡感知上构建起一种全面统一的关系。同时,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人物造型还表现出一定的对比与协调的形式美感,且重要体现人物造型的稳定性。这一形式美感不仅表现在人物造型的形式构成方面,还体现于画面重量、画面大小的对比与协调方面。在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人物造型表现中,凭借对比与协调的融入,使石刻人物造型的丰富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形式美展现中给人以有条不紊的感觉,不会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

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人物造型表现出强烈的绘画性,基于这一特性对其进行理解,有利于更好地领略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人物造型语言。首先,人物造型的意象性。通过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人物造型的各块石刻构图样式可以了解到一块石头即为一个画面,并对应着一个意象、一个主题。同时,很大一部分石刻中并未对其背景环境做过多描绘,由此反映了匠人们直率的思想感情与表达方式。比如,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中的武士石刻、侍从石刻、六玄舞石刻等均未做环境描述[3]。只有勾栏石刻存在背景刻画,但这并非为了提升画面美观度,而是为了服务主题意境的表达。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人物的形、神表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唯有形神兼备,方可达到意蕴表达的目的,同时还影响着石刻人物的刻画水平。就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人物造型而言,不仅有豪放飘逸的高浮雕雕刻,还有着紧凑有致的线条,其中的线条切实造就了石刻人物造型的写意性,加之浮雕的运用进一步彰显了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人物造型意象性。

其次,人物造型的构成感。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人物造型构成感主要表现于线条组合节奏、大小体块对比两大方面。比如,勾栏石刻十分追求畫面的构成感,且同时体现于人物组合关系、人物角色分类、画面位置编排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构成了相应的节奏感,进一步彰显出画面的构成感。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人物造型的构成感还表现于富有节奏的线条呈现方面。比如,宋代墓葬画像石刻的武士造型通过对刚劲有力线条的应用,赋予了人物朴实无华的艺术特色。通过将这一艺术特色融入武士石刻形象塑造中,可以很好地符合人们的想象及审美要求。与此同时,武士石刻人物用线与人体结构变化的运动过程相协调,表现出相应的排列美及节奏感。该部分兼具排列美、节奏感的造型语言是依托疏密对比、体块变化及线条的秩序感构成的,继而赋予了人物造型以强烈的构成感。

最后,人物造型的完整性。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人物造型完整性除去体现在其表面形态,还体现于画刻的一系列形式元素表现的节奏方面[4]。石刻人物造型中的不同形式元素相互间是彼此交织的,各形式元素均表现出相应的韵律美、节奏美,并且不同形式元素相互间并不会相互干扰,因而,一个石刻人物造型完整与否,主要取决于其中一系列形式元素和谐、平衡与否。而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人物造型或庄严肃穆,或素净大方,基于各种神情的呈现,石刻人物造型内部形式元素势必较为完整。

宋代墓葬画像花卉石刻的艺术特点

宋代墓葬画像花卉石刻具有写实构图、图景化构图的形式特征,这与宋代绘画艺术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不管是图像主体中存在的折枝花卉、插瓶花卉,还是发挥装饰作用的场枝花卉,广泛选取对生活中的花卉原型进行高度模仿再现的写实手法进行表现,而对于抽象化的表现手法则很少应用。宋代绘画尤为强调写实,即艺术家们提倡对绘画对象进行精细的观察及生动形象的描绘。该种极致写实下创作的宋代花鸟图,对宋代墓葬画像花卉石刻的图像化构图产生了极大影响,花卉植物元素大多是与其他元素搭配在一起的,如瑞兽与花卉、燕雀与花卉共同存在于一个画面中,呈现出一幅如同宋代花鸟画一般的图景。

宋代墓葬画像花卉石刻涉及的花卉种类多样丰富,具体包括莲花、牡丹、菊花、梅花、月季、芙蓉、桂花、水仙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存在花卉图像的79座宋代墓葬中,牡丹达到41例,莲花达到24例,菊花达到13例。在宋代墓葬画像花卉石刻的实际使用方面,既涉及一些高级品官,也包含一些普通百姓。在墓主性别方面,既有男性,也有女性。在宗教信仰方面,既有僧侣、佛教信众,也有没有信仰背景的普通百姓。由此表明,宋代墓葬画像花卉石刻的应用并没有明显的社会等级限制、性别区分以及宗教信仰差异,而更多的是被视作一个重要主题,在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实现了与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从兴起到逐渐衰落的充分融合。同时在此期间,牡丹、莲花以及菊花显然是宋代墓葬画像花卉石刻中颇具影响力的画刻题材[5]。宋代墓葬画像花卉石刻既是宋人日常生活中爱花社会风气在墓葬中的延伸,也承载着墓室主人可永享供奉的美好祈愿,因而,在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宋代墓葬画像纹饰图案的艺术特点

宋代墓葬画像石刻包含有大量精美绝伦的纹饰图案。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宋代纹饰图案风格逐渐摆脱了外来风格的束缚,表现出本土化的艺术特色,石刻造型艺术中的动植物纹饰显得十分生动鲜活。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开放的宋代石刻艺术展览,可欣赏到诸多精美的墓葬石刻作品,如白虎石刻、青龙石刻等,并且在画像石刻的服饰、手持器物上刻有美轮美奂的饕餮纹、莲纹等。该部分纹饰充分展现了宋代社会文化生活及浓郁的丧葬习俗文化。

就宋代墓葬画像纹饰图案的表现手法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夸张变形。作为宋代墓葬画像石刻纹饰图案中相对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夸张变形旨在实现相关表达效果,以开展艺术加工,依托对纹饰特征的提取,对物象的形象特征予以放大,让画面特征更为生动,进而提升画像石刻的表现力。比如,在四川泸县出土的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中,存在鹿衔花这一独特的纹饰图案。鹿作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仙兽,通常用以表示繁荣昌盛、健康长寿。加之鹿与“禄”互为谐音,所以鹿还有着好运、财富的象征。基于此,鹿衔花也被视作一种吉祥图案,被匠人引入墓葬画像石刻中。如今,在泸州博物馆中展览的鹿衔花对莲花花瓣、花型进行了夸张变形处理,依托各种姿态的花朵凸显出鹿头,由此也表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

二是均衡与对称。均衡与对称是现代构图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古代艺术家们的竭力创造下,这一原则早已得到了充分体现。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中的卷草纹、云纹、莲花纹等纹饰图案,即通过对均衡与对称该项原则的秉承,让平均分配的画面艺术显得尤为均衡。以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中的卷草纹为例,作为一种有旋涡的植物纹样,在宋代理学发展所带来的审美认知理性化的影响下,让卷草纹整体造型变得更为规律有序,其构图和谐均衡,围绕中间化佛对称分布,展现出高度的对称美感[6]。

三是阵列。阵列主要是指一种序列化的表现手法,同时是在传统纹饰图案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态。在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中,吉祥纹样的阵列讲究通过对传统纹饰图案的创新创造,特别是融入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以此让整体画面显得和谐生动。比如,在四川泸县出土的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仙人捧龟游莲叶》中,即引入了阵列的表现手法以对乌龟龟壳进行画刻,依托大量的石块画刻出乌龟的形态,同时融合了龟游莲叶的样式,显著提升了画面的活力,还通过龟游莲叶赋予了墓葬画像石刻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其转变为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中颇为经典的一个传统纹饰图案。此外,在北京出土的龟游莲叶玉饰、上海出土的砖刻插屏中的壁饰展陈等,都采用了该种表现手法,传达出了别具一格的文化寓意。

总而言之,宋代墓葬画像石刻蕴含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及时代特性。诸多出土的宋代石刻文物,如四川泸县、浙江杭州、河南开封等出土的石刻画像,无不展现出别具魅力的历史文化、思想信仰及审美趣味。与此同时,宋代墓葬画像石刻在整体表现手法上,融合了各时期的文化特色,不仅彰显出崇佛礼佛的审美取向,还在造型艺术形态上彰显出深厚的艺术内涵。鉴于此,广大艺术工作者应切实紧随时代发展脚步,加大对宋代墓葬画像石刻艺术特点、美学规律的探索研究力度,以此为自身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灵感,同时推动这一艺术门类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新,谢盈盈.南宋川南墓葬石刻独特的艺术魅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150-151+154.

[2]孙垂利.巴蜀地区宋代墓葬石刻艺术造型浅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22):46+48.

[3]赵兰.宋代四川画像石室墓因素在边地非汉系墓葬中的渗透——从泸县宋墓新发现非汉系画像石刻论起[J].边疆考古研究,2019(01):249-262.

[4]龙红,王玲娟.论南宋时期川南墓葬石刻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J].中国文化研究,2010(01):66-71.

[5]赵兰.审美取向與时间表征——四川宋代画像石室墓的花卉石刻[J].四川文物,2017(03):61-67.

[6]罗流苹.宋代墓葬画像石刻造型艺术的纹饰设计手法[J].文化产业,2020(23):30-32.

【课题项目】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课题“四川地区宋元明墓葬画像石刻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课题编号:SC22B129);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四川特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团队”(项目编号:2021YJTD13);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赤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基地”建设成果【编号:川社联(2022)2号】。

【作者简介】高 媛(1978—),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地方文化、非遗文创。

猜你喜欢
人物造型石刻墓葬
西狭颂摩崖石刻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山西面塑人物造型动态概括法
苗家织女(123cm×122cm)
墓葬中的女人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Toy store stops selling drug—dealer dolls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